熊家蓉
“老师,我举小白旗啦!”开学第三周,那个小男生准备从浩瀚的自我世界抽身了。是怎样的力量让一个学生有了迷途知返的意识呢?这得从我暑假那场美丽的遇见开始。
七月,我从烈日炎炎的重庆飘到舒适宜人的贵阳城,只为那一次与行知写作的邂逅。关于写作的许多新的尝试欲望在盛夏萌芽。草草地列出新学期的计划后,我开始设计班级作文報的模板,整理每周写作素材主题,收集五年级学生们的作文,像往常一样印刷出班级作文集。一切准备就绪时,新学期也如期而至。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第一周,我郑重宣布了新学期的写作计划:每天写素材;每周一个周记;周六发送作文电子文档……当然,必不可少的是随之诞生的各种写作鼓励:发表、积分、老师亲手制作的奖品(剪纸)……学生们的目光中,迸发着各种期待。
就这样,周报进入了学生们的六年级生活。然而一切并没有理想中的一帆风顺,第一个周末,收到的文章寥寥无几,怎么办?只有在排版技术上做文章了。于是,我调整行距,放大了字体。第一期就这样蒙混过关了。接下来的一周便是发送作文的方式培训。经过五天的训练,各种发送形式的作文才终于在约定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归属地。
每一期出版后,是评讲阶段,学着欣赏学生。然而,难道就真的按部就班,写之前计划中的所有素材?正当我满腹疑惑时,小黄同学进入了我的视线,许多调皮的“小黄”同学更引起了我的注意。时至第三周,会听预备铃的学生依然很少。“老师来啦!”只有听到这句话时,学生们才准备进入上课状态。究竟这之前的状态是怎样的呢?必定不会是我期待中的静静等待。这局面不禁使我回忆起管老师的带班录。管老师的就地取材我也不妨一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吧!
第三周素材主题我果断地选择了——课前静息时段的“精彩故事”。这样一来,各种写实的素材扑面而来。“蜘蛛侠”等“英雄”人物跃然纸上,然而这些看似精彩的描写背后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学生。如果真的把这些文章公之于众,那个学生该面临怎样的恐惧?想到这里,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习作内容,确定要给他们引导的点。那节课,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让学生朗读好素材,而是告诉他们这次写素材,凡是遇到的人名一律用大写字母代替。学生们询问原因,我只是告诉他们,写文章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这方面,鲁迅先生有先例,他的《阿Q正传》就是如此。背后的真实原因却是一个期待。
周报讲评阶段了,学生们故意提及“蜘蛛侠”就是小黄同学,我一口否决,顺便默默地看了看小黄同学。经过几次的眼神交流,他的目光开始躲闪,头渐渐地低了下去。那一刻,我的期待似乎从尘埃里开出了花,那花还散发着诱人的芬芳。
真正让我喜出望外的事姗姗而来了,随手翻开语文书,一篇文章映入我的眼帘——《老师,我举小白旗啦!》。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文教育”这几个字背后的力量。作文教育是需要心中有学生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