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妍
放假前,我接到学校通知,将于七月末参加行知教育在贵阳举办的第三届“行知写作教学研习营”。我便既欣喜又茫然,欣喜于可以通过这次研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从而把班级的一些活动推向合理化与系统化;而茫然于仅有不足两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我能学有所成并且学以致用吗?思来想去,觉得所有的顾虑都是无谓的,只有行动起来,蓄满自己的能量,为这次研习打好根基才是当务之急。临行的前十天,每天泡书店两小时,阅读了相关书籍,做了大量的笔记,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专业理论支撑。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有清醒,有思路,也有很多困惑,恰恰是这些困惑让我有了研习的准备,也明确了这次学习的意义——为不懂而学,为懂而做。
七月二十一日晚上八点落地贵阳,迎面而来的是凉爽清新的空气,一改以往对南方闷热潮湿的偏见,不免让我的心情更加愉悦起来,对这次的学习着实充满了期待。几天来,形式多样的观摩课,有深度有广度的专家报告,轻松风趣的晚沙龙,与会老师的精彩发言,同行伙伴的思维碰撞等等,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个瞬间都铭刻我心。四天的写作教学培训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和技巧的提升,更多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为我的语文教学视角打开了多扇窗。现从所见、所闻、所思、所得、所行这几个维度把我的学习体会和今后规划做一下粗浅的整理。
所见
自始至终萦绕脑海的是活动伊始主持人说的一句话——遇见行知,遇见导师,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张祖庆老师的创意写作课——《微电影与微写作》。这是一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适应当下的写作课,全新的视角,别样的切入点,让这节课寓意深远。遇见诗人梁雪菊老师的写作课——《大象邀蝴蝶跳舞》。翠玉般的话语声声入耳,诗情画意填满了每个人的思绪,一节课下来,心底满溢的是对诗的情怀,洞见的是外界的所在和自己的内心。遇见高子阳老师的创意写作课——儿童创意写作:有与没有。想无论有,借有观无,整节课轻松诙谐却处处渗透着哲学味儿,给在场的每个人带来的是深深的思考。遇见何捷老师的《学写发言稿》,以生为本,以教定学,智慧灵动的教学语言让我大开眼界。不精不诚,不能不动人是何老师带给我的感动。遇见吴勇老师的教材写作课“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以教材为基础,又不受教材的禁錮,吴老师的散点扫描和细节聚焦的写作指导艺术让我受益匪浅。遇见管建刚老师的高年级阅读课——《孔子游春》。短文不长,却耐人寻味,管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与在座的我们,从泛读到细读再到品读,一步一步阶梯式的阅读与感悟,让我们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文字,也走进了孔子的博大胸怀,那一刻我想到的就是—— 厚德载物,上善若水。遇见何夏寿老师的戏剧写作课——《陆游拒劝》。对于来自东北边陲小城的我来说,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课,何老师温婉、情切的唱腔句句入心,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戏曲文化的地域性很强,何老师巧妙地把它融入语文教学中,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听起来毫不生涩,都有了想学唱几段的冲动,不由得感叹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周遭对你最好的眷顾,也是你对周遭最好的诠释。遇见美好,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所闻
听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最大的感触是管老师的敢想敢做,以及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一个有着语文魂的老师。我听到,作为老师,对于写作这件事,要有切己的认识和见解;要从儿童作文的实际出发,知道儿童喜欢写什么;要从教育的普遍规律出发,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什么。我听到管大的各种妙招,等级评价、积分活动、稿费活动,以及各种竞赛,无一不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写作兴趣而进行的。我还听到管大说什么都不是问题,只要你去做,做出个样子来,就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高子阳老师的《儿童创意读写浅谈》,我听到当下中国写作和儿童阅读的现状,我听到高老师对阅读的解读,我听到了很多名人趣事,也记住了很多好书目,为自己的阅读又增添了很多必要的累积。
听了何捷老师的《来自星星的你》,我听到爱读书才会牧养语言,爱写作才会工于应用,爱生活才会充满情趣,爱探究才会学理深厚,爱思考才会机智敏捷。我听到了,不把作文当作业,不人为简化命题,不在意此次成与败。我还听到,在写“我最喜欢的————”命题作文时,要融入“我”,写出“我”,表现出“我来啦”,“有我在,显真爱”的情真意切。何老师告诉我们,阅读是基础,作文是上层;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阅读是积累,作文是表达。
听了何夏寿老师的《戏曲教育》,我听到戏曲教育在于体现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增进社会价值,完善语言表达。我听到在戏曲中,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如此鲜明而又灵动,每一个故事的叙事技巧是那么的灵活而有趣。我还听到何夏寿老师那曲折、令人动容的成长经历,让在座的每一个人虽感伤却更钦佩他的高尚品格。我还听到他为当地文学的推广与发扬所做出的贡献。
闻,用耳听,用心记,为自己打开一扇又一扇的心窗,也为能踏上这条通往内心深处的路点上一盏灯。
所思
听了这么多大师的课,听了这么多大师的专题报告,引起了我许多的思考。阅读是必要的,但是读什么?读多少?怎么读?如何引领孩子们做阅读积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怎么进行指向性阅读写作?怎么能够在教材写作的同时不磨灭孩子的天性与童心?怎么激发孩子们的创意写作灵感?怎样进行写作点的训练以达到面的整合?一系列的问题充斥我的大脑,到今天,经过这半个多月的消化与思量,也针对我的学生马上进入三年级了,我个人觉得时下最该思考的问题有这两个——如何引领孩子做阅读积累和怎样进行写作点的训练以达到面的整合,我想从这两方面展开思考与规划。
1. 如何引领孩子做阅读积累
博览群书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也不一定出口成章,但善于将自己在文章中的发现记在脑海里,或者记在自己的读书笔记里,时不时拿来与人分享,这是常规积累。但想要读有所得,有所思,应该怎么读呢?只要去读就可以了吗?读书的时间、频率、字数、类别是不是都有学问呢?这些问题还有待思考。endprint
2. 怎样进行写作点的训练以达到面的整合
凡事都是由点成面,都是积沙聚塔,没有一点一滴的局部积累,自然没有后来的整体呈现。小学写作更是这样积少成多的训练,如何描写美丽的景色,如何描述一个熟悉的人,如何表达内心的活动,如何把“我”融入写作中,如何运用标点符号,如何把一件事说明白等等,都是需要训练的写作点。具体如何去做呢?
所得
说了这么多,我的思想经过了大量信息的灌溉,再结合自己已有的根与土的滋养,最后成长出为我所用的知识与方法即是我所得。所谓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炼出为自己所用的东西才是精华。
我懂得了作为语文老师是要有情怀的。山川、河流、土地、树木、蓝天、老人、孩子、猫、狗、城市、建筑、水、食物……世间万物皆有灵性。每日每夜的一呼一吸间,体会到个中滋味,流于脑海,感于胸怀,藏于心念,这是我理解的情怀。把自己融入万物间,与一切成为一个共同体,此是无我;那藉由我这个存在与意识的物质媒介来感受万物,此是有我。无我是一种境界,有我也是一种境界,承载一切,接纳一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情怀所致,一切皆有感。有感而發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我懂得了大量的阅读会带来思想上的蜕变。我的书架上摆放着各大出版社的图书,琳琅满目,杂七杂八,有小说、诗歌、传记、散文、剧本,还有各类经书……我对于书总是要读一读,习惯于每天摄入不同的文字,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感受。他们是谁?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职业是什么?他们有怎样的经历?读着读着,我们看见房子消失了,我们迷失在海上;我们打猎、出海、战斗;我们穿梭于各种人之中;我们参与伟大的竞选。如果我们喜欢,我们可以待在英国,直到感觉周围事物场景都改变;街道变窄了,房子变得狭小。我们看到一个诗人,从这样的房子里飞出来……跟随书中的文字我们来到特威克纳姆,来到贝德福德女士的公园,这是一个著名的贵族和诗人的聚会之所在。然后我们来到威尔顿,一座在山脚下有名的房子,接着听到谁在读书的朗朗之声……(此段中的部分内容摘抄自英国作家伍尔夫的《普通读者》)
我们知道,作者的人生对他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让我们来诠释作者的意图,这样可以吗?在面对作者表达的一系列事情当中,我们所体会到的是哪些感受?语言是如此敏感,我们作为读者,很容易受作者以及他的作品影响的。征服于不复存在的人类生活的遗迹;感动于一篇充满乐趣,首尾完整的故事;迷茫于一段直指心灵的诗歌……现在,我想要进入阅读的另一个阶段——评判和比较,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学识,需要广泛阅读,充分领悟,此刻坚定自己,要一直在阅读的路上前行。
我懂得了阅读与写作是相互支撑的。没有积累哪来的运用?小学重在阅读积累,以后运用。阅读的背后,就是能够创造供别人阅读的作品。儿童作文,缺的不是语言,而是结构。阅读教学要指向语言的结构,段和篇的结构,而不是语言本身。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将以往的阅读教学价值点抛弃,而只是视角的变化。以往阅读只是从内容和意义的角度看思想、情感、人格,而现在的指向写作阅读是从写作的角度去理解,要钻研课文里的写作知识点、技巧点,明白现在的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阅读课有写,写作课有读,未尝不可,因为这都是语文课。(部分文字摘自管建刚的《我的语文观》)
我懂得了把爱洒满教育的老师才最可爱最可亲最可敬的。教育本身就是一桩在大俗中行大雅的事。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崇高、神圣的教育精神标签有时未免过于遥远。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天跟所有人一样,也被世俗生活的欲望和悲喜所缠绕,也经受着生活的各种塑造与考验。教育并非要求我们抛开这一世俗的权利,而是希望我们在世俗生活中仍能坚持教育的核心精神。唯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才是走向真正教育的最佳途径,也唯有那被唤醒的内心之爱,才是教育的最好结果。(部分文字摘自何夏寿的《爱满教育》)
所行
播种、耕耘、成长、收获,这是不变的规律,但知易行难。综合所见、所闻、所思、所得四个维度,所有都是为了实现这最后一个目标的。因此,对于我来说,最关键的还是这个维度——所行,且是我所能行。
延续班级现有的活动积累,以及当下孩子对阅读的渴望,本着遵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使新学年班级的各项活动更加合理化并且系统化,为以后的阅读与写作进一步结合奠定基础,现拟定初步规划。
1. 建立“十班·阅读坊”。
2. 引领学生进入读书笔记积累阶段。
3. 继续推进学生的海量课外阅读。
4. 阶梯读书进入第二个阶段——我是读者。
5. 教材写作结合创意写作,训练写作点。
6. 建立“十班·写作训练营”。
杜绝这几个行为:
1. 用枯燥的做题和抄写来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2. 把考试作为不愿意改革的挡箭牌,把阅读和成绩对立起来。
3. 固定阅读书目。
小学是最黄金的阅读时期,学校是最重要的阅读场所。基于我班的孩子已经进入三年级,我将致力于继续将阅读带入课堂,创设阅读环境,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励孩子的阅读兴趣,正式进入语文知识积累阶段。我也将继续引领孩子爱上文字,走进作品,读到心里,刻在思想里,从而为高年级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我想这样做下来,一切定当水到渠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