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敏
办作文周报,学生们写作的成就感、荣耀感爆棚。周报,给了学生们十足的写作劲道。周报,是否也能让学生铆足阅读劲,让他们的读写无缝对接?借助周报,我努力尝试摸索。
一、发放“藏书福利”
班级要营造阅读氛围,一定得有很多书,最好还是学生们喜欢阅读的好书。班级的书怎么来?教师常用的办法是让学生捐书。捐书,学生难免有顾虑:不捐,师命难违;捐吧,若是好书,丢了、破了,心疼。大部分学生常常折中处理,捐些“一般般”的书,既能应付老师,又不怕“一去不复返”。
有了班级作文周报,书,不“捐”自来。
凡是每一期在周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人人发放一个“福利”——班级“读吧”为每位作者珍藏一本他(她)推荐的最爱读的好书,珍藏时间为一年。珍藏,其实就是捐书,但是,珍藏是一种荣誉,学生喜欢。每一期珍藏的书,放在标有相对应的那一期周报的“读吧”书柜里。谁的书珍藏得多,说明文章发表得多。当一个学生珍藏的书,达到十本,就为其专门开设个人专柜,周报编辑部将赠送一张“发表券”,无条件发表文章一篇。同时,全年享受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阅读权,“读吧”就是其“私人书房”。
珍藏的书,读起来才有价值。班级“读吧”,限时向全班开放,给学生阅读的珍惜感、紧迫感。每个月进行一次“最具人气好书”投票评选,被珍藏的书获得“最具人气好书”奖,书的主人可以优先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一篇。学生们为了再多一次发表的机会,大方地从家里搬来好书,珍藏到“读吧”,而且很少有书是重复的,和别人不一样的书获奖的概率更大。学生们的算盘,打得可精了。
每一期珍藏的书,教师可以拍成照片,作为教室电脑屏幕背景图。随着一期期周报的刊出,珍藏的好书越来越多,电脑屏幕上的书影越来越密。一学期下来,就是满屏的好书。我班的学生,下课时常围在电脑前找自己的书,自豪地告诉身旁的同学一共被珍藏了几本。有些学生,指着屏幕上某一本书,交流起阅读感受,惹得没读过的学生,趁着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赶紧去找来读上一段。
二、开设“VIP专座”
每周出一期周报,上一节讲评课,推出五篇“最佳人气作文”。文章在班级周报上发表,荣耀;再被评为“最佳人气作文”,更荣耀。写的荣耀之后,再来点读的奖励,读写就并驾齐驱了。
班级“书吧”靠窗的位置,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铺上淡雅的桌布,放一两盆绿色植物,再放上一两把椅子。这样一摆一放,就可以美其名曰——“VIP专座”了。午读时间,当周被评为“最佳人气作文”的作者,轮流享受“VIP专座”的优待。每天中午,这些学生总是雄赳赳、气昂昂,一脸喜悦与自豪地走上“VIP专座”席,优先挑选最喜欢的书,坐定,伴着绿意,开始阅读。午读半小时,读得不过瘾,不要紧,享受“VIP专座”的学生,还可以享受当周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阅读特权,可以把书带回家,继续读。为什么要规定一周呢?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喜欢读的书,会自觉找时间去读,除去必须完成的作业时间,加上一个双休日,一周阅读完一本书,既不过于紧张,不影响阅读效果,也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时间赛一程跑。
每周五篇“最佳人气作文”,就有五个学生坐上“VIP专座”席位。一个班五十来个学生,每个学生一学期大概可以坐上两次。这两次“VIP专座”,学生们无上光荣,这源于周报,缘于写作。
三、开展“阅读故事长跑”
阅读,需要分享。读完一本书,为什么要分享呢?带着要分享的“任务”去读书,就强加一个外部驱动力给阅读者,结合阅读者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内部驱动力,阅读的过程会更加有目的性、时效性,更容易让阅读者坚持。
班级周报,每周开出一个“阅读故事长跑”专栏,将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周接着一周,一个月接着一个月,一学期接着一学期,一年接着一年。故事不停歇,阅读不停歇;阅读不停歇,故事不停歇,此谓“阅读故事长跑”也。学生们阅读的酸甜苦辣,阅读的喜怒哀乐;阅读的习惯养成,阅读的能力提升;好书的推荐,好文的启示;亲子阅读,户外阅读,小组共读……只要和阅读有关的“故事”,都可以写下来,向班级周报投稿。
写作,学生会有差异,有的喜欢写故事,有的擅长写散文,有的老是詩歌抒情……可是,有的就是写不出个所以来。从阅读入手,讲述自己的阅读故事,有好多可写的东西。班里有个男孩不善言辞,极少和同学一起玩耍、交流,他就选择和书“待在一起”。有一次,他正低着头看书,我有意和他聊起来。他轻轻地告诉我,他喜欢看历险类的书。我随口问他最喜欢哪一本,他欣喜起来,说自己最近都在阅读“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书里的故事有趣吸引人,故事里的人说话幽默好玩……他变得滔滔不绝。他还笑着说自己差不多已经读遍了这一类的书,家里的书架都被装满了。我抓住时机,让他挑几本书介绍给同学,周报无条件录用,这算是和他约稿。这于他何难?只要拿起笔,写下来就是。第一次发表后,他就灿烂了许多,阅读带给他的自信写在了脸上。后来,周报连续每周发表一篇他的读书“故事”,坚持三个月后,他渐渐开始创作自己的“历险记”了。班级里,历险类的书,学生也早已跟着他读得热火朝天。渐渐地,军事、历史、昆虫等,各大“民间主题式”阅读也蔚然成风,时见报端。
四、组建“妈妈·童书群”
“老师,请您给学生们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课外书吧!”每个学期开学初或寒暑假前,身为教师一定有同感,个人的、组团的家长来向老师“请求”。有的老师知道家长需要,干脆主动提前提供给学生阅读书单。其实,童书,无论是教师推荐,还是家长推荐,都应该先读,才更有发言权。
新接手一个班,我必做一件事,组建“妈妈·童书群”。为什么是“妈妈·童书群”呢?就目前家庭现状来看,陪学生阅读的事,大多还是妈妈承担。建群,最早用QQ,现在用微信更方便。妈妈们进群一起读童书、聊童书。每周五晚上,群里互动讨论一周共读的几本童书,线下大家同读。每周四晚上,一起分享阅读感受,一个妈妈主讲,我主持,后来也请妈妈轮流主持。当晚,讨论确定向学生推出的一两本童书,主讲妈妈写上几句简短的推荐理由,周五上午就可以发表到当周的周报上,给学生提供下周阅读的参考书目。凡是妈妈发表一次“好书推荐”,奖励一张发表卡,这发表卡归她的孩子。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巴不得自己的妈妈每周都能成为推荐者,生怕家长推荐的不能被录用,“背地里”非常积极地给家长推荐自己阅读的好书,“出谋划策”写好推荐理由。学生和妈妈,因为这个群,有了更多相同的话题、亲密的相处、心灵的相通。妈妈们反应,学生的“叛逆期”少了许多冲突、顶撞与隔阂,更容易和学生成为“朋友”。学生们也经常在周报上用文章来评价自己的妈妈,如:《我妈不是手机控》《我给妈妈推荐书》《我妈是个童书迷妹》等等。
学生们在读童书,妈妈们也在读童书。班级里读童书的队伍在壮大,有时候几个爸爸也被吸引过来,加入这个群,我们就把群名改为“爸爸妈妈·童书群”。一个班,学生、家长、教师,都在读童书、聊童书;周报、QQ群、微信群,是阅读交流的“主阵地”。那么,阅读,就演绎成了一种“原生态”。
班级周报的能量和作用,可能超乎你的想象。读从写中来,写从读中生。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一张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