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2018-01-29 18:14石超
世纪桥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国家

石超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政权的稳固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移风易俗的功效。本文试图从国家、社会视角对于建国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国家;社会;爱国卫生运动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2-002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卫生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展开。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是解决国内现实问题和应对国外细菌战的迫切需要。爱国卫生运动对于改善城乡卫生环境、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爱国卫生运动的缘起及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卫生情况呈现出人口多,疾病多,死亡率大的特点。据黄永昌主编的《中国卫生国情》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1400万人,死亡率在3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死于可预防的传染病。在旧法接生等因素的作用下,全国每年有20余万妇女和100多万新生儿被夺去生命,婴儿死亡率在200‰左右。全国人口平均寿命仅为35岁。”因此,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方面是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前的历史遗留问题,防止疫病肆行,保障全体人民群众健康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对美国发动的细菌战争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直接影响因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多次在朝鲜和中国沿海城市投放细菌毒虫,严重影响了当地军队与民众的健康。同时,美军投放的细菌毒虫使得中国的一些农作物难以继续生长,部分牲畜的生存也受到严重迫害。应该说,美军在华发动的细菌战是对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严峻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中国进行爱国卫生运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3月7日,聂荣臻在关于国内防疫工作报告中建议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在群众中开展清洁卫生运动。1952年3月8日,毛泽东给予了批示,要求京津一带迅速开展防疫工作。1952年3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指示:“要求全国人民大力进行防疫工作,开展广泛的卫生清洁运动,实行灭蝇、灭蚊、灭虱、灭蚤、清秽等工作,并以城市及交通要道为重点。”1953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一九五三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该指示要求:“无论在城市、农村、工厂、矿山、交通线、部队、机关、学校,应更加普遍深入地发动群众,进行清除垃圾、疏通沟渠、填平洼地、改善饮水、合理处理粪便、捕鼠、灭蝇、灭蚊、灭蚤、灭虱、灭臭虫等工作。”在党和国家各类精神的指示下,爱国卫生运动平稳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后,美国细菌战的威胁日益消退,但国内各种疫病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众多省份都遭到了流行病的影响。据《人民日报》报道,血吸虫病的患病人数就约有一千多万,受到感染威胁的人口则在一亿。1953年12月,在以中央的名义起草致上海局、各省委、自治区党委等的通知中,毛泽东指出“在七年内,基本消灭若干种危害人民和牲畜最严重的疾病”,并且号召“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由此,爱国卫生运动就由反对细菌战的紧急防疫阶段进入到消灭疫病的群众性运动阶段。在政府的卫生教育与卫生宣传下,民众广泛地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之中,不断学习基本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制度化、经常化的爱国卫生运动,新中国的卫生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以后,党和政府又发出“除四害、讲卫生”运动的号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爱国卫生运动推向了最高潮。

二、社会动员与民众认同

通过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回溯,可以发现,爱国卫生运动由最初的一场临时性的战时防疫逐渐转变成全民参与的群众运动。那么,爱国卫生运动是如何发展并且扩及全民的呢?下面将从国家与社会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一)社会动员与爱国卫生运动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先驱已觉察到中国人身上有颇多陋习,因而他指出,“中国人口之繁昌,与乎夫中国人拒疾病之力常大者,亦未尝非饮食之暗合卫生有以致之也。倘能再从科学卫生上再做功夫,以求其知,而改良进步,则中国人种之强,更必驾乎今日也”。可惜的是,其改造国民性的努力最终失败。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也曾发动新生活运动、灭蝇竞赛、清楚垃圾和污水,以及夏令卫生运动等等,但也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即上述二者皆未能充分发动民众,未能将其政策或指示贯彻到社会底层。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起到了良好的组织动员效果,各种社会力量被充分调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保持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对于卫生状况愈加关注,并积极去践行卫生活动。从国家的角度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得以发展的成功之道即社会动员。

首先,在宣传方面,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大量地运用了情感式宣传。这主要体现在宣传话语方面采用了多种方式,比如前后的诉苦对比、典型示范教育、采取奖惩激励等方式。这些不同类型的话语体系都能够引起民众的心理认同,使他们对于卫生防疫建立起了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情感式的卫生宣传比强制性的控制更为有效,有利于民众改变传统的卫生观念,树立新的卫生理念。

其次,在组织方面,中國共产党和政府成立了各级公共卫生的行政组织,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指挥部、爱国卫生防疫宣传队等等。在基层,有的地方还在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设了三个群众性组织,即卫生督导队、妇幼组、行业组,有效地调动了参与力量,把更多的普通民众纳入爱国卫生运动之中。有的地方则以街道、居委会片区为基本单位,将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到每家每户。此外,妇联、共青团等也是党和政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有效组织。通过各级行政组织,使得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更为顺利、可行。endprint

(二)民众认同与爱国卫生运动

按照查尔斯·蒂利的观点,政治认同的形成主要体现为公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可、参与、承担和忠诚等内容。民众对政权的政治认同度会影响卫生运动的成败。如前所述,民国时期,类似的卫生运动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未能改变民众的传统观念,未能调动起广大的民众,未能获得民众的政治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卫生运动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改变了以往受压迫、受剥削的处境,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极为强烈。并且,民众在饱受建国前疫病肆行、医疗资源严重匮乏之苦后对新政权的卫生运动有所期待。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较少地受到民众传统卫生观念的干扰,并最终扩及全民。另一方面,爱国卫生运动被注入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将民众的个人现实利益与国家长远利益契合在一起。在爱国卫生运动中,民众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卫生问题不仅事关个人的生命健康,而且事关国家的国防建设,事关国家的生产建设。正是在利益的契合点上,民众在爱国卫生運动中实现了身份的转变,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三、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意义

在国家的社会动员与民众的政治认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向前推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同视角下,爱国卫生运动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对于国家而言,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功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直接威胁到了新生政权的安全。美军发动的细菌战争更是直接造成了中国军民的死伤与财产损失。从这个背景上看,爱国卫生运动最直接的贡献就在于推动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其次,卫生防疫工作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疫病肆行,民众谈疫色变,社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功,初步建立起了卫生防疫体系,极大改善了国内的公共卫生环境,扭转了民众谈疫色变的心理,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再次,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党和政府的政策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增强了民众的集体归属感,这为之后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动群众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社会视角下,爱国卫生运动的最大意义即在于移风易俗。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封建迷信思想的传统惯性深刻影响着民众的卫生观念。新中国成立前,疫病肆行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传统的卫生观念造成的。直至新中国成立,民间仍盛传着一些封建谚语,比如,“穷干净,富邋遢,谁讲卫生谁倒霉”“灶上灰不能动,移猪圈不太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对于传统迷信给予了有力回击,人们不再一味的相信封建迷信,有了正确的卫生观念和认知。“风水沟”“风水石”的整治不像从前一般受到民众的较大干扰,“讲卫生”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爱国卫生运动,不仅仅使得新中国的卫生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变,而且对于移风易俗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性的健康卫生观念在民众中落地生根,实现了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因疫病肆行和细菌战争而起,并由一场临时性的战时防疫转变成全民性的群众运动。在国家与社会的视角下,爱国卫生运动得以发展并扩及全民的因素在于国家的社会动员与民众的政治认同。其历史意义也包含两方面,对于国家而言,爱国卫生运动巩固了政权,维护了社会稳定;对社会而言,爱国卫生运动实现了移风易俗。

参考文献:

[1]肖爱树.1949-1959年爱国卫生运动初探[J].当代中 国史研究,2005,(1).

[2]龙长安.国家政权建设视野中的爱国卫生运动探讨 [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

[3]李洪河.反细菌战调查与建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的 肇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

[4]石宏亮.简述爱国卫生运动产生的历史缘由[J].福建 党史月刊,2014,(20).

[责任编辑:褚永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返璞归真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