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有 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上海 200030)
夏有为(简称夏):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金融类高等学校,请问您对实验室建设怎样看待?
王醒男(简称王):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不论哪一类学校,都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高校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组织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都和实验室有关,从这个角度看,广东金融学院对于实验室建设与创新都非常重视。
我校是一所金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校发展目标中,突出强调了实验室建设。以前我们往往把自然科学和实验室联系的多一些,但是发展到今天,实验室对任何学科、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说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原理方法不经过实验过程,不通过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这个传导过程,很难说其人才培养已经到了能力的层次。特别是近20年,发达国家及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都在加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学校最近10年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室、实验教学平台、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及其如何发挥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上,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是我整体上的一个看法。
夏: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有何具体做法?目前情况如何?
王: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很注重对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建设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类是科研方面的重点实验室,还有实验教师研究室(图1),这主要是为满足教师科学研究和一些为优秀本科生培养进行实验室的布局。还有一类比较大的是用于开展实验教学的实验中心(图2),主要从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建设。
图1 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
图2 金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大家知道,金融学科是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也是在财经学科专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个二级学科。金融学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应用。从最近国内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分布来看,财经类高校的高速发展,并出现了一些突破层级的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从教育部本科专业学生数据来看,现在财经类的招生人数已接近整个招生数的四分之一,比重较大。几乎所有的商科类高校,包括我们广金(广东金融学院简称)都是这样。即使上海交通大学这种以工科为主体的院校,财经管理类的学生人数也不会少,所以整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注意这个结构特点。
另外,社会经济除了技术进步因素以外,还有经贸和金融的变化,导致该领域的人才需求旺盛。因此在我们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强化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夏:请问在实验教学方面你们有些什么考虑?
王:通过实验室建设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力,当然也包括素质,但总的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的。那么中间这个输出过程如何来完成?理论方法学完之后,如何过渡到能力这个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实验起到了很大作用。以金融学科为例,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虽然很大,但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一些业务实习不可能做到以现场为中心。如银行的流程与操作风险防控要求,造成许多业务层面的实习做不到现场实习。
可是发展到今天,我们为什么格外地重视实验教学呢?首先简单地讲,实验是运用工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工具应用能力的基本手段,这是基本需要。其次是现在整个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通过ICT技术来完成和替代一些东西。在互联网条件下,互联网的实际应用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称就是叫场景化,从金融实践的角度看,每一种金融业务与产品其实都是一种具体的场景。客户来到营业机构办理一笔业务,你办理业务的过程就搭载了业务性质,其就是一种场景。那么我们用现代互联网技术、VR技术等等都可以把这个场景移植到实验室,变成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一种实验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在这个场景化的过程中,学生既得到了感受,或者叫体验,同时他们也明白了业务原理。进一步还能达到替代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利用互联网,实现的成本并不高。VR技术可以将场景化完全模拟出来,这不仅是在财经领域,比如在医学领域用的更加广泛,像模拟血液的流动等等,这就是现代实验教学的作用。
这些年来我们依托我校金融优势学科,开发设计体现金融行业特色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交叉实验课程,形成金融类人才培养的集成优势。着力完善“实训+实验+实习”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图3),形成了课程单项实验、课程综合实验(图4)、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图5)、跨专业跨学科综合实验、创新创业实践等的“递阶式”实验教学新体系。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特色实验教学平台内容建设,形成“课程+实习+就业”校企联动协同育人模式(图6、7)。拓展“第二课堂”教学载体(图8),以职业素质实践和创新实践为核心内容,将“隐性”的课外实实践活动变为“显性”的课程化管理,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3 金融ERP实训
图4 国际贸易实验室
图5 模拟银行实验室
图6 保险实习场景一
夏:金融院校实验教学怎样体现对人的能力培养?
王:刚才我说过一个实验过程体现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方法,一个是工具,自然科学同样也跑不出这个范畴,我们通过实验过程,将理论教学总结出的方法体现在工具的使用上,使学生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原理,得到能力锻炼。现在我们往往是空泛地谈能力,包括现在很多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写着要提高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其实我们仔细分析某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大多是较定性的词语。那么证明学生具有能力的显性指标是什么?以显性指标为例——语言属于最通用的工具。在一个外事场合中能否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工具用于交流沟通,就是非常明显的能力指标。工具有宏观工具、微观工具到专业类工具,整个过程中,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就提到要加强对工具的应用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图7 保险实习场景二
图8 广东高校金融建模决赛答辩
夏:在高校中怎样理解工具的作用?
王:大学就是训练年轻人运用方法和使用工具的场所。我个人认为工具和方法的运用并不是由大学层次或类型决定的,而是工具的使用程度和方法的使用程度决定了大学的层次或类型,这是个相反的过程。不是只有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使用工具和方法,应用型大学的学生也在使用,只是应用工具和方法的层次不一样。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提到,淘汰人的从来是工具而不是年龄,在新的工具革命面前,一切价值被重构,包括时间的意义和对能力的定义。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实证研究等方面发展了,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程序化的计算工具,给我们提供了你所需要的工具与过程。比如银行的财务核算工作,就出现了一个由算盘到计算器,再到敲计算机小键盘,以至于今天的Excel运用,以及各种电脑程序,再高端的还有Eviews,Sas、Python等大数据分析工具等等这些信息化智能仪器软件。在这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我们实验教学一体化的方向。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金融本身就具有一种工具性,其实对任何一种金融产品,就是金融的方法和理论形成工具,通过工具形成金融产品。比如说设计一个金融产品,需要计算多少利息,风险如何度量,多少因素需要考虑,还有收益要把风险规避出去,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运算,将现有数据和预期数据进行大量模拟,才能确定出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产品。金融产品一出现,他人基本可以做到掌握。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进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过程,通过场景化来实现许多以往不能做到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以前许多不敢想的教育方式,到了今天都已成为可能。并且这些技术在金融学教学及人才培养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前景十分巨大。
夏:作为金融院校,人才培养还有什么特点?
王:我们培养人的能力,追寻到原点,在理论教学完成、核心方法掌握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去区别培养研究型、高中级和一般型人才。通过实践摸索发现,区别明显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对工具使用程度的不同。能发明工具的毕竟属于少数,但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工具是怎么来的,而是他必须要会熟练使用。举个例子: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苹果手机是怎么来的,它是通过哪种芯片、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它应有的功能?背后就是靠着强大的技术支撑,我们不可能要求一般人都知道,但是不妨碍熟练地使它为自己所用。根据我多年来从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来看,让我们的学生把工具发明过程都掌握是不现实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建设强化学生对现代金融工具的使用,同现在计算机工具的使用一样,这就是我们实验教学的一个核心。实验教学要注意到,高级人才之所以是高级人才,关键在于掌握核心工具的创造、产品的创造。而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懂得工具的使用。比如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非常快捷,就是因为应用了计算机软件操作、互联网技术及数据分析技术。会计领域内的用友公司是世界性的,他们的技术进步给予我们从事实验教学提供了以往所没有的条件,以前不敢想的,现在在技术的帮助下都能实现了。
夏:在培养人才能力方面下一步你们有何打算?
王:金融领域情况比较复杂,在培养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在教育部的一个实验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的发言题目就是“高等教育也需要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主要指的就是教学内容与内容供给方式。在现实的金融领域,你已经很难找到单一岗位,所有岗位全是复合型的。比如说银行柜员,以前单一柜员就只办理一种业务。后来技术发展变化了,全变成现在的综合柜员,也就是说综合业务都能办理。银行领域综合柜员向综合客户经理的转变是每天正在发生的行业变化,商业银行业务的离柜率每年都在刷新。我坚信这个理念,以后谁的综合素质好,工具掌握的越新、越熟练,能力就越高。从操作层面而言,财经类的实验就是由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而实验教学、案例教学都是要使用工具,案例更侧重于分析方法,实验更侧重于分析工具,这两个教学搭载着不同内容,最终形成一个毕业生基本的应用能力,这是整个未来教学的改变与发展方向。这些年广金正在一点点积累。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教育结构会有很大的变化。最近看了费孝通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讲到,一个民族必须有应对变化与发展的能力,不然这个民族无法发展。90多岁高龄仍有这种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
夏:王副校长结合金融院校的特点和人才能力培养的形式,全面分析了实验教学、实验室在学校中的作用,很有启发。谢谢您百忙中接待我们的采访,祝广金早日建成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金融大学。
(本文经王醒男副校长审阅)
链接:
王醒男(1963-),男,吉林长春人,日本神户大学博士,金融学教授,现任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兼任广东省人大财经咨询专家、广东省政府金融发展顾问、广东省政府金融办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行业准入审查委员会成员、广东房地产协会专家等。主要从事银行制度与金融组织理论、小微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直接参与了《广东省“十二五”金融发展规划》《广州市“十三五”金融发展规划》《广东省金融高新区金融后援产业发展规划》《汕头市“十三五”金融发展规划》等地市的金融发展规划及金融改革方案设计。在《金融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出版了2016~2017年度《广州互联网金融蓝皮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