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军庆/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军庆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帮助学生为未来世界做好准备。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当今学生即将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即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将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有质的变化,同时也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从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在传统工业大生产时代,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大多需要懂得专业学科知识,能够在流水线上按一定流程,从事熟练性操作任务的工人。为此,对应的学校教育更多是传授相关学科知识,并通过大量识记和练习实现对学科知识的熟练输出和对简单技能的自动化操作,较少考虑面对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变通能力。而在今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有70%~80%的程序性劳动会被机器人所代替,留给未来学生的职业,只剩下那些机器人无法替代的,需要创新能力、非常规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创造性劳动岗位。这时,教育目标定位必须跳出以学科知识传授、记忆和熟练输出为主的传统方式,而转向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即创造力和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沟通与合作、公民权利与义务等。这也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世界各国及相关组织早在十多年前就为培养未来人才未雨绸缪。如经合组织(OECD)于2003年提出了包含“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的核心素养框架,2005年OECD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指出,核心素养“超越了直接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包含认知和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以及态度、动机和价值观,反思性思考和行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2006年12月,欧盟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提出了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更加关注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素养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美国也开始了以21世纪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探索,日本也开始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可见,未来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这进而催生了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关注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核心素养的发展,又需要通过以综合评价为导向的中高考改革来进一步倒逼和落实。实际上,无论从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言,教育已经面临从社会需要到教育目标调整,再到考试评价改革的系统变革,这是今后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新的时代,传统的以学业评价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学科考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手段也难以指导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这时,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已经开始纷纷探索,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教育质量标准和体系,实践中,上海的绿色评价标准、广州的阳光质量标准都是各地探索中的缩影。根据海淀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以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与学习投入为核心的学习品质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业质量水平,更关注影响学业质量的各种主要相关因素,基于学习品质的质量标准,符合今后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学习品质评价借鉴了国外评价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最新成果,紧扣学生迎接未来社会发展和挑战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个体终身发展的共同影响,进而提升教育的综合质量。特别是从近年来国际Grit教育的研究结论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展预测成功的指标更多是与学习品质相关的坚毅、激情、自制力、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这也启示我们,教育应该从以关注智商为代表的认知技能培养转向以性格特质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学习品质发展方向。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等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普遍认为,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这些都将影响其一生。因此教育需要关注培养学生好奇心、责任心、自我控制力等非智力因素,教育质量也应该是集合学业学习和必备品格发展的综合体现,也就是以学习品质为核心的新教育质量观。因此,教育的优质发展真正体现在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上,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
过去我们更多地将学习成绩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单纯的学习成绩已不足以反映质量的全貌。国内外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以及我们的研究都表明,学习品质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是今后教育需要长期重点关注的新视角。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综合的、复杂的,既包括学生个体基于先天遗传水平的生理基础,如大脑结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等;又包括学生后天习得和形成的情绪情感、认知、态度、习惯等心理层面的影响;同时,学习还受各种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排除学生先天生理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潜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心理因素,也即通常我们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在长期的数据调查和追踪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品质是预测学生学习潜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最显著变量。
学习品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及行为特质,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及未来发展所必备的个性特征和品格,是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因素相互影响、交织互动而形成的综合体。海淀区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包含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投入为核心的九维度学习品质评价体系。
自2007年以来,海淀区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开展了学生学习状况调研、学习负担调研、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七年级学习水平调研等一系列监测教育质量和个体学习水平的研究与实践。结果发现,以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与学习投入为核心的九个方面能够显著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其中,学习动力包括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包括以“制定计划、获取知识、问题解决、独立思考”为核心的一般能力和以“课堂听讲、课堂提问、自主学习、资源利用”为核心的学习方法。学习投入包括以“学习时间、睡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为指标的客观投入和以“情绪自我调整、动机自我监控、意志自我控制、学习自我评价”为主体的主观投入两部分。数据表明,无论哪个学段,那些对自身学习状态具有积极认知水平、对学习充满正向积极态度、以体验学习快乐为内部的动机;那些学习能力较强、具有适合自己学习方法;那些对睡眠时间有保障、对学习压力适中、具有较强的学习监控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学生个体,其各科监测学科的学习成绩普遍优于整体水平。相反,成绩不良学生主要在学习情感、动机,学习方法、技能和学习态度、习惯等方面与成绩优等生表现出明显差距。同样,数据也显示,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习期望以及学生学习成绩满意度都与学业监测成绩显著正相关。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营造良好的师生沟通氛围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和作业布置技巧,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倦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就是说,学习品质评价中的非学业评价与学业评价有密切联系,学习动机、能力、方法、学习投入等学习品质因素均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
教育的本原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学习评价改革,重要的是在科学合理运用检测结果、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有效开展行政与教研工作,改进教育决策,并帮助学校改进教研和教学,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推动基础教育的转型,提升基础教育内涵,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开展学习品质评价,是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
学习品质评价功能侧重于分析与诊断,综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生评价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学业评价”,而非“学习评价”。学业评价主要是一种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在《学业评价省思与改革——以日本高中理科的“学习评价”改革为例》中指出,“我国的‘学业评价’主要是借助学生知识点的巩固程度来检验教师教学行为的效果。这种‘学业评价’局限于‘学绩评价’,是完全服从于、服务于应试教育需要的”。而学习评价更多侧重于学习力的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关注评价的分析与诊断功能的发挥。学习品质评价作为学习评价的一种类型,从评价内容上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认知、情感、态度、动机、能力、方法、意志力以及学习投入,分析与诊断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学会学习服务。也就是说,学习品质评价实质是为提升学生学习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本身及影响学习的核心要素进行的价值判断。在实践层面,学习品质评价通过诊断分析功能,直接指向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为学生的全面而又健康发展服务。
学习品质的评价的优势在于,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背后的学习投入和付出。通过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学生为取得相应学业成绩所花费的时间投入、经济投入,进而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效益”,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背后的成本付出,有利于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多年的研究数据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同样,相关数据也显示,依靠增加作业时间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特别是当学生作业量超过两小时以后,群体平均总成绩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依靠增加作业时间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学生的学习负担包括精神负担、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等多个方面,当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学习动力会不足,而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通过学习品质评价,不仅可以获得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能获得大量学生学业成绩背后的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数据,一方面从政策入手,干预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从指导入手,为教师、家长提供科学数据,从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综合施策,而不是仅仅依靠大量的作业练习、依靠增加考试次数,以及给学生增加大量的课外学习时间来提高效率。
因此,可以说,学习品质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效率问题,学习品质评价的数据能为“减负增效”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CDDB16165)”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