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多哈的启示
——2017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纵览

2018-01-29 08:24李斌蒋予琦
未来教育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玩乐卡塔尔学校

莫扎王妃给2017年WISE“教育奖”获得者帕特里克-奥瓦授奖

(上篇)

比人均GDP世界第一更能赢得尊重的,是对教育的真正重视

2015年11月和2017年11月,我有幸两次受邀到卡塔尔多哈参加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这一次来到多哈,与两年前看到的有一点很不一样:不管是在摩天大楼、学校大门还是私家车的玻璃上,随处可见卡塔尔埃米尔(国王的意思)英俊的画像,正是这位国王的母亲于2009年倡导成立了WISE。身处其中,我颇受启发。

2017年WISE峰会现场

比人均GDP世界第一更能赢得尊重的,是对教育的真正重视

首先要说的,就是这位非同寻常的女人,她是卡塔尔基金会主席,大家习惯称呼她“莫扎王妃”。没有她,就不会有WISE,没有WISE,会场中的许多人可能不会知道卡塔尔的存在,更别说飞越千山万水来此共话教育了。

看到莫扎王妃,我想:如果一个国家最有权势的女人富有远见,能够认识到教育的重大价值,并在行动上把它落在实处,则是国家之幸。当莫扎王妃出现在会场时,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人士,以全体起立、热烈鼓掌的方式向她致敬。

卡塔尔在教育文化体育方面的作为,赢得了美国CNN知名记者扎卡利亚的赞誉,他在主旨演讲中称多哈是知识型首都的代表,一直在不断提升软实力,而不只是硬件。

一位来自叙利亚的难民说:看到卡塔尔如此重视教育,也会激励所有阿拉伯人。

而在谷歌“无人车之父”、优达学城创始人Sebastian Thrun眼中,出席WISE的所有人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群人之一”,“你们都很有使命,想让世界变得更好,请继续保持”。

卡塔尔是一个只有200多万人口、被沙漠和大海环抱的小国,它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总储量世界第三,但资源又极度匮乏,除了石油、天然气,其他几乎都要依赖进口。这个阿拉伯国家人均GDP约10万美元,高居世界榜首。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它也不过是一个浑身流淌石油、可以挥金如土的土豪而已,难以让世人对其刮目相看。

通过影响教育,进而影响这个国家和世界的未来,体现了莫扎王妃的雄心和远见。确实,很难有一个领域像教育这样,能使各类政客、学者、企业家、教育创新者等,跨越职业、种族、国家、文化的差异甚至冲突,共同对话和行动。

莫扎王妃曾经说:卡塔尔的石油总有开采完的一天,要把教育变成永不枯竭的能源。因此,有了卡塔尔基金会、卡塔尔教育城和WISE。在重金打造的卡塔尔教育城,有本土的卡塔尔大学,有引进的乔治城大学等美国名校,还有囊括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顶级“贵族学校”——QATAR ACADEMY(国王的孩子们在此就读),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学校软实力,都令人惊叹。

行走其中,看到在一片不毛之地,拔地而起的一栋栋现代化的学校建筑和建筑里接轨欧美的课程与人,偶尔会有一种不真实之感。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曾在2015年的WISE峰会发表演讲,她说,自己能从当初小小的公寓出发,经过非常漫长的道路,走到法院、白宫“那些从来没有梦想过的地方”,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教育。是教育,让她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梦想都能实现。

卡塔尔如果持之以恒重视和变革教育,相信教育能如莫扎王妃所言成为永不枯竭的能源,引领卡塔尔突破众多局限,走向新的、无法梦想的地方。

发现教育领域的挑战和需求,勇于行动,怀着对教育美好未来的愿景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如果让我用一段话来谈自己对WISE最深的印象,大概是这样的:

“WISE的内容很丰富,讨论的话题也切中教育的要害,但最出乎我的意料,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它把目光投向世界上最弱势人群的受教育权,并打造了一个能够超越国家、种族、职业、性别界线的平台,吸引和推动各国教育、政治、经济精英,为保障和改善战乱、贫穷地区儿童的受教育权和教育质量而不断努力。这种兼济天下的使命感令人心生敬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起来的卡塔尔通过WISE带了个好头。

以WISE教育奖为例,这个被BBC等媒体誉为“教育界的诺贝尔奖”、奖金高达50万美元的奖项,很能体现WISE倡导的价值观:发现教育领域的挑战和需求,勇于行动,怀着对教育美好未来的愿景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2015年WISE“教育奖”获得者莎肯娜·雅库比,1995年辞去美国大学教授职位回到战乱中的阿富汗,创办阿富汗学习协会,如今,每年能为40万妇女和儿童提供教育和健康服务。澳大利亚前总理、全球教育合作组织主席茱莉亚·吉拉德在WISE峰会上如此评论莎肯娜·雅库比:“今年的WISE教育奖得主是一位勇者。当女孩被禁止上学时,她勇敢地战斗。她无疑是当今世界的楷模,鼓舞着每一位与思想压迫作斗争、致力于保证所有人受教育权利的斗士。”

2017年WISE“教育奖”授予帕特里克-奥瓦,以表彰他为推动加纳以及非洲大陆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奥瓦辞去美国微软的工作回到加纳后,于2002年创立非营利的阿社思大学。

WISE首席执行官斯塔夫罗斯·伊恩努卡说:“帕特里克-奥瓦的经历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变革时期培养有道德观念的领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非洲大陆而言。在他的带领下,阿社思大学建立起一系列基于人文科学学科的多元的当代课程。他认为那些习得和解读知识的工具与知识本身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通过强调领导力的重要性,帕特里克-奥瓦为那些希望通过教育赋权的人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莫扎王妃曾经说:卡塔尔的石油总有开采完的一天,要把教育变成永不枯竭的能源。

像卡塔尔这样大力投资教育是明智的。WISE主会场的屏幕上出现过一行数据:投入教育的每一个美元能获得多少回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答案是:10到15美元。

作为WISE的首席执行官,斯塔夫罗斯更关心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怎样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他从WISE的获奖者身上看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创新者至少具备两个特质:

一是有热情、激情,以及解决别人认为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决心。

二是能够把局限变成优势。

WISE倡导的品质也可理解为正是卡塔尔希望培养的。在最近两届WISE峰会的主会场上,有一个类似的安排,从中可以一窥主办方希望展示卡塔尔青少年“心忧天下”的形象。

今年,是一位23岁的女子讲述自己作为土耳其难民营志愿者的感受,她希望那些生活在战乱和冲突中的土耳其人,能够拥有她这样的平静的生活。“我将会终身作为教育的倡导者,帮助更多战乱地区的儿童获得教育、重建生活。”她说,“应该通过教育获得和平,而不是加速宗教和世俗社会的分裂”。

在2015的WISE峰会上,一位11岁的卡塔尔男生和一位13岁的卡塔尔女生批评战争罪犯把学校变成了战场,威胁到了学生们的生存,他们在庆幸自己的同时,希望天下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其中11岁的男生还深刻地指出:教育是特权,并没有惠及所有的孩子。

在此次WISE峰会上,“教育不应该成为精英的奢侈品,应该是普世的人权”,这个观点多次被人谈及。不能因为战争和贫穷,而剥夺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解决贫穷、无知、疾病和冲突,教育是唯一的途径;寻求共存之道,共同应对人类重大问题,让分裂的世界再次团结,教育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对此,不管是加纳总统、土耳其第一夫人,还是叙利亚的难民、来自中国的参会者,都有共识。

考虑到人类社会的大小难题归根结底得靠人去解决,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正如加纳总统在致辞中表示:“关键是人,不是石油。”

难度在于落实。

像卡塔尔这样大力投资教育是明智的。WISE主会场的屏幕上出现过一行数据:投入教育的每一个美元能获得多少回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答案是:10到15美元。

我想起2015年,在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采访WISE首席执行官斯塔夫罗斯时,抛给他的一个问题:

如何判断对教育的投资是有效的?

斯塔夫罗斯从两个角度做出了回答:首先需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效,也就是评价学生在某个学科的学习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其次,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指标,就是教育本身的成效,它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对社会流动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很多人觉得教育有助于向上的社会流动。反之,如果教育扩大了贫富差距,就不好。

他还例举小布什政府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来说明这种事与愿违:其中所体现的有教无类的意愿很好,但是却利用标准化考试作为评判方式和标准,导致很多孩子的时间都花在为考试而学习上,这就糟了。

(下篇)

把学校变成学生整日自由玩耍的地方,是不是白日梦

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2017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提出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学校如何释放创造力?有人在网上回答:这需要和我们的学校完全不同的学校。

2017年WISE“教育奖”获得者帕特里克-奥瓦

当WISE 首席执行官斯塔夫罗斯把这一问一答展现在主会场的大屏幕上时,会场响起了一片笑声。这是会心一笑。

本届WISE峰会的主题是共存共创:学习共处与合作,可谓切中时弊。站在WISE峰会的现场,从我获得的有限信息来看,学校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大有可为空间。

教育的价值在于让人免受他人思想的操纵

这次大会的议题是:后真相时代的教育。对中国的学校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许多人也许没有听说过“后真相时代”。学校教育的落后,表现之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无法与人类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post-truth”(后真相)是入选《牛津英语词典》的2016年年度词汇。《纽约时报》将其定义为:“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这可用香港立法会前任主席曾钰成的话来解释:以往人们相信“事实胜于雄辩”,但在“后真相时代”,这不灵了,变成了“雄辩胜于事实”。

概括后真相时代,有这样一些特点:新闻难辨真伪,屁股决定脑袋,情绪煽动情绪,真相少人问津。这样的时代更易导致误解、站队、割裂、冲突,而非合作与共处。回顾这几年国内互联网舆论场上的大小事件,我们会发现,后真相时代不只是一个概念,而已经是事实。

那么,这与教育何干呢?

1936年10月15日,爱因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讲,认为学校“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按照爱因斯坦的观点,独立思考与公共福利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两大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既挑战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危及公共利益。CNN记者扎卡利亚在WISE主旨演讲中认为,技术让选择性构建想要的事实越来越容易,这些煽动性信息传播很快,严重混淆事实。而“年轻人依赖社交媒体获得信息,区分新闻和广告、分辨事实和观点的能力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妥协与共识就越来越难以获得。

扎卡利亚说,出路在教育:提升人的媒介素养与批判性思维,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要让孩子们有权利和能力对假的东西说不,就要教会他们搜寻、分析、验证事实的能力,而不是只在自己的观念里寻求真相。

卡塔尔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指给我们看卡塔尔教育城

这与莫扎王妃在开幕致辞中谈到的观点一致,她认为,“教育的价值,是要教授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能够辨别真伪,在媒体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具备免疫力”。“这样就能保护年轻人免受他人思想的操纵,这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WISE发起的调查显示:91%的人认为应该教给孩子媒体素养。

只有在你理解了众生后,你才能了解自己

这是各种信息触手可得的时代,也是教育画地为牢现象突出的时代。比如同在北京的天空下,北京孩子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很少有机会往来,他们在各自的想象与世界中长大,然后一起建设伟大的祖国。

共存共创需要以相互了解、信任为基础,而这种了解、信任的建立需要交往的保障。在全球村,如何让学生与不同于自己的人一起学习、生活,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在WISE的“Provovation Talks”中,我听了两位嘉宾专门谈“跨文化学习”的演讲,一位是Vishakha N.Desai,来自AFS intercultural programs(India/USA)。另一位是来自黎巴嫩的Maysam Ali。

综合她们的观点,来谈谈为何要跨文化学习?

▲ 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似乎都在希望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小、更狭隘。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还在,也一直都会在。

▲ 有2.5亿人生活在自己的出生地之外,如果他们组成一个国家就是世界上第四大的国家。这2.5亿人与其他人在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国家如何交往、共处,事关世界和平。

▲ 全球变暖发生时,上涨的河水不会在意国界,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也不会被控制在一个国家内。在多哈发生的事情,纽约马上就会知道。“这些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解决办法不是回到过去,或者去全球化,而是给所有人(并非幸运的少数人)与其他人学习的机会。”

▲ 甘地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了解自己,但是只有在你理解了众生之后才能做到这一点”。人们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会更了解自己,并给自己带来很多改变。比如说有学生发现,那些媒体上很陌生的其他国家的人,其实跟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会把这些发现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他们还会习得社会、职场需要的众多技能,比如说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科技的能力以及自信,等等。

所以:

▲ 亲自去世界各地。“虽然科技已经很发达,但没有什么能替代亲自去一个地方的经验”。

▲去别的地方的体验,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他们一开始会觉得不适应,但这种不适应会让我们去探索新的联系”。

▲这些联系才能引发我们的共情心。“只有当自己面对过陌生环境,才可能对他人产生共情心”。

▲有了共情心后我们就会有好奇心,就会更想了解别的文化,并转换为行动。“你在了解各种不同的视角后,会产生自己的看法,寻求新的方式去解决那些影响全球的问题”。

总之,用Vishakha N.Desai的话说:让所有年轻人有机会进行跨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和平,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义务。

把学校变成学生整天自由玩耍的地方,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相反

一直以来,玩耍之于学习的意义,被严重低估,甚至被错误的当作对立关系,导致许多孩子苦不堪言。是时候重新定义学校和学习了。学校是学生整天自由玩耍的地方;玩乐是最高级的学习方式。这些不是离经叛道的观点,而是WISE演讲者呈现的事实与主张。

一所学校,没有成绩的竞争,只有享受生活的学生,所有人都安全、自由——对很多人来说,这是白日梦。但对Sudbury Valley School建校50年来所影响的数万名学生来说,则是事实。

2015年,Ramin Farhangi在巴黎创办Dynamic School,引进了Sudbury Valley School的模式,在这所“最纯正的未成年人民主学校”,不同年纪的儿童组成社区,一起生活,没有任何课程、教学大纲,也没有任何成年人逼他们做事。学生们制定规则,学校的工作人员按照这些规则来协助他们。

“大多数的时间,学生们都在思考和玩耍,玩什么的都有,任何你可以想象到的东西:数字、体育、钓鱼……”Ramin Farhangi说,每一种玩耍都值得被赞美,因为玩耍是为了追求每个人的兴趣,而兴趣会驱使你去自主学习。比如说学着做一个家长、学习与动物有关的知识。

Sudbury Valley School的一个毕业生在10岁到15岁当中只做了一件事:钓鱼。15岁时,他停止钓鱼,开了家电脑硬件店,后来又在一家上市的美国高科技公司做电脑专家。有学生在15岁时才开始学习数学,后来成了数学教授。这所学校有15%的学生会选择去大学,而且一般都会被自己最想去的学校录取。

“开始阅读的年龄不重要,开始学习数学的年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快乐。”Ramin Farhangi说,孩子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其实是在进行最高级的学习,能学到今后人生所需的所有的能力,“他们接下来的人生也会是一场自由的玩耍”。

看起来,Sudbury Valley School与英国的夏山学校很相似,它们所努力的正如夏山学校创始人尼尔倡导的: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在一场“新学习方式:课程与实践”的对话中,“玩乐”也成为了关键词。他们的观点启发我:让学生通过玩乐来学习,本质是尊重学生的天性,归还原本就属于他们的选择权和主动权。观察我的两个孩子(一个七岁,一个两岁多)的言行,会发现他们更乐意做的是自主管理,他们需要的只是大人的帮助,而不是控制。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所学校,如果剥夺孩子们自由玩乐的机会,那就是在压制人性。

“无数的研究都表明,玩乐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得知识的方式,学生通过玩乐学到的东西要比通过听人讲学到的多很多。”这是Felix的观点。他是法国Youthonomics的创始人。

他例举42编程学校来说明这一点,这个项目获得2017年WISE项目奖,它向18到30岁之间的青年提供免费的电脑编程课程。学校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不设置课堂或者教授,让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动。“这是一种游戏式的学习。我们就是希望能把游戏和教育结合,这对掌握知识很重要。”Felix说。在42编程学校,凌晨两点还在学习的学生比上午11点的学生要多。他们可以选择什么时候学习,甚至可在一年内修完所有的学业。

“如果我们把选择权交给年轻人,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Felix说。

在这场讨论中,来自英国Endowment Foundation的Kevan认为,可以把玩乐融入到课程本身,而不是只作为一个独立的活动。而Think Equal 的创始人Leslee认为,需要把玩乐单独放出来,让其获得与数学这些课程平等的地位。他批评“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号称自己已经能把玩乐和课程结合得很完美,完全是胡说八道”。

不管是单列还是融合,不要忘了,玩乐的目的之一是让孩子进入最适合学习的状态,更加主动地学习。

“2117年到来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被我们平等对待,我们不再逼迫他们做任何事情,不再控制或者惩罚他们,现在这种病态的时代将会结束。”这是Ramin Farhangi的一个梦想,他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就像100年前我们还不相信女人可以获得自由,但现在可以自主选择工作和婚姻一样。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整天自由玩耍的地方,让他们通过自由玩乐学习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等着这一天。

猜你喜欢
玩乐卡塔尔学校
卡塔尔世界杯落幕
大熊猫来到卡塔尔
发掘玩乐商机
超燃夏日玩乐发光体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玩乐厨房
学校推介
最享受的玩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