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淦功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300)
乙型肝炎在目前临床中较为普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尽管乙型肝炎的临床病患率较低,仅为6%左右,但是患者绝对数量是庞大的,为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会伴随着很多并发症,同样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就对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0例,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替比夫定组、恩替卡韦组和替诺福韦组,每组10例患者。其中替比夫定组男性患者7名,女性3名,患者年龄范围为32~65岁,平均年龄为(45±2.34)岁;恩替卡韦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3~68岁,平均年龄为(50±2.31)岁;替诺福韦组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8~74岁,平均年龄为(55±2.34)岁。对比三个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差异后,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对三个实验组的患者首先都进行一般常规化的治疗,通过一般常规药物以达到保肝、降酶、退黄的作用;通过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来维持水电平衡,补足热量等。在此一般常规化治疗的基础上,对替比夫定组给予核苷类药物替比夫定治疗,国药准字H20070028,要求该药物口服,一日一次,每次600 mg,治疗3个月;对恩替卡韦组基于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治疗,国药准字H20100019,要求该药物空腹口服,饭前饭后2小时为宜,一日一次,每次0.5 mg,治疗3个月;对替诺福韦组给予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治疗,国药准字H20153090,空腹或者同食物一起服用,一日一次,每次300 mg,治疗3个月。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加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但对比差异P<0.05 时,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替比夫定组、恩替卡韦组、替诺福韦组在治疗前检测指标,和治疗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眩晕等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对比情况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替诺福韦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替比夫定组、恩替卡韦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替比夫定组、恩替卡韦组、替诺福韦组对比治疗后检测指标与不良反应分析 [n(%)]
给予替比夫定组患者服用混合型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可以阻碍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本身的活性,从而达到非常好的血清转换率同抵抗病毒的功效。另对于患有慢性乙肝同高病菌载量的孕产妇在孕后阶段的母婴阻隔同样有效;给予恩替卡韦组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可以借助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本身的天然底物,借助磷酸化变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等拥有很好的抵抗病毒功能。恩替卡韦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对于女性妊娠时期的安全性比较低,因此,女性患者如果出现妊娠情况,就要停用恩替卡韦;给予替诺福韦组核苷酸类逆转型录酶抑制剂替诺福韦,通过借助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同的方式阻碍逆转录酶,同时,替诺福韦双磷酸盐通过竞争同天然型脱氧核糖底物的融合来阻碍HBV聚合酶,该药物对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同样具有安全性,妇女在怀孕期间同样可以口服。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院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实验分析,可以发现核苷类药物用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实践意义,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李 浩,王金成.核苷类药物用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8):25-28.
[2] 刘细玲,朱计芬,李文莉,等.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J].当代医学,2013,卷(1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