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敏
(四川省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翼状胬肉属于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而发病率较高。巩膜并发症让给手术带来新的挑战。为此,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40例,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分析。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40例,以就诊单双号划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32~79岁,平均(55±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31~80岁,平均(54±3)岁。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单纯切除术治疗,结合患者病例及病症借助显微镜,角膜浅层剥离取翼状胬肉头部前0.5 mm位置,将翼状胬肉的头颈部切下,将体部及巩膜至泪阜分离出,切掉泪阜前端翼状胬肉,刮掉残留翼状胬肉组织刮离,烧灼血管与出血点。于角膜缘外2 mm巩膜面处缝合切除的结膜间断,充分露出术中巩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结合患者病例及病症,先对翼状胬肉做切除处理,取合适生物羊膜植片,上皮面向上,置于露出巩膜面,且缝合固定术后滴贝复舒滴眼液、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4次/d;术后滴重组人α2b干扰素眼液,3~4次/d,1次/周,连续滴1个月。对照组一周拆线,观察组2周拆线,手术常规随访。
对比两组翼状胬肉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屈光状态,分析指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角膜曲度及裸眼视力检查情况,其中,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屈光状态包括裸眼视力、角膜水平曲度、角膜垂直曲度及角膜散光度,使用日本拓普康公司生产的TOPCON OM-4角膜曲率讲评定,计算角膜散光度;对比两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6个月巩膜并发症,其中,术后6个月巩膜并发症包括巩膜溶解软化、巩膜坏死[1]。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表格中,分别以(±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x2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存在差异,如,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术前裸眼视力(0.32±0.05)、角膜水平曲度(40±5)D、角膜垂直曲度(40.2±6.8)D、角膜散光度(1.5±0.3)D,观察组术前裸眼视力(0.31±0.08)、角膜水平曲度(39±5)D、角膜垂直曲度(41.0±7.3)D、角膜散光度(1.6±0.4)D。两组术前裸眼视力、角膜水平曲度、角膜垂直曲度、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7、0.239、0.503、0.097)。观察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62±0.16)、角膜水平曲度(47±8)D、角膜垂直曲度(46.6±9.4)D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55±0.13)、(44±7)D、(43.3±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20、0.032)。观察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0.49±0.19)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0.90±0.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1。
表1 两组翼状胬肉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屈光状态比较(x±s)
对照组巩膜溶解软化11(1 5.7 1)、巩膜坏死3(4.29)、合计14(20.00),观察组巩膜溶解软化1(1.43)、巩膜坏死0(0)、合计1(1.43)。观察组巩膜溶解软化及巩膜坏死合计1.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6个月巩膜并发症比较 [n(%)]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疾病,多发于临床,发病因素复杂,致病因素比较多。现阶段临床多认为,翼状胬肉因为遭受外界刺激而导致慢性炎症性病变,使得纤维血管组织增生[2]。患病突出,需要采取有效防治手段,避免其他疾病产生,甚至会引发失明等。
胬肉侵入,引起角膜形状改变,同时遮挡一些光线,使得视力变低。经除胬肉切除,恢复角膜形状,且消除被遮挡光线,为此,提升患者视力。但手术会生成角膜瘢痕,继而对视力构成影响,而移植羊膜促使手术瘢痕消退,因而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更佳事实上,手术曲度恢复为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移植羊膜后恢复角膜弹性,避免角膜出现结膜化,所以,相比单纯切除术,移植羊膜具有良好的水平曲度及垂直曲度的恢复效果[3]。
国外研究证实,手术会导致角膜正常细胞死亡,引发角巩膜溶解及穿孔等;何亚妮等[4]认为,术后使用妥布霉素等尽管能减少炎症反应,而无疑损伤巩膜创面的愈合。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角膜水平曲度、角膜垂直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较低(P<0.05);巩膜溶解软化及巩膜坏死合计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提示,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改善角膜屈光状态降低角膜屈光及术后巩膜溶解并发症。
总之,相比,单纯切除术治疗,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治疗方面,具有明显较好效果,值得在原发性翼状胬肉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1] 薛愚愚,成仲夏,刘 霞.角膜最大曲率方向切口与传统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6):2631-2633.
[2] 张碧华,杨晓英.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屈光及术后巩膜溶解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8):1612-1615.
[3] 何亚妮,董洁玉,张海江,霍 鸣,等.翼状胬肉不同术式术后干眼的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8):1015-1018.
[4] 李桂香,段直光.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巩膜融解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9):11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