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现发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6400)
在临床中,冠状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介入治疗是其最为主要治疗措施,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预后效果也较好[1]。然而,该种治疗措施在面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时却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甚至会对预后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在高龄冠状病患者中应用介入治疗也就成了现今仍存有争议的话题[2]。因此,本文就从我院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在高龄冠状病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从我院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年龄将其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为中年患者,观察组中为高龄患者,各组50例。其中,所有患者的病程介于6个月~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5±1.3)年。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满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大于等于75周岁,平均年龄为(79.15±1.5)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介于45周岁到7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1.3)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支架的置入,即当病变血管大于3.5毫米的适应症。
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9.0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均数则采用±s来进行表示,检验的过程则采用t来进行,而计数资料则采用百分数来进行表示,可运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血管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主干、闭塞、复杂、弥漫病变大于20毫米等方面,观察组患者分别为4(8%)、9(18%)、32(64%)、8(16%)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2(4%)、5(10%)、25(50%)、4(8%),同时,PCI完全运血重建率方面,观察组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48%)、3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该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 [n(%)]
因为高龄冠状病患者和中年冠状病患者在身体机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高龄冠状病患者中往往会伴随多种非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慢性心血管疾病,进而这也就导致介入治疗在面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甚至会对预后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风险性越高。
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高龄冠状病患者中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是安全的,而在冠状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所产生的危险性多数是受到其他器官疾病而产生,所以在面对高龄冠状病患者是否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同时,影响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效果还与和合并直径大小、分支血管狭窄病变多即冠张动脉病变复杂等因素存在着一定联系,所以在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一下几点进行注意:(1)引导管应该具有一定的支撑性。(2)多采用直接支架术。(3)降低器械对靶血管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龄冠心病患中,多数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阳性意义较多的病变,而在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的情况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1] 杨体霞,程昭栋,张 军.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3):1632-1634.
[2] 李永华.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