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生金
小儿气道异物是儿科常见病症,发病急、病情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各种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对小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4]。然而小儿认知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相对有限,无法通过沟通的方式了解气道异物的情况,这增加了临床诊疗的难度[5-7]。为探究多层螺旋CT评价小儿气道异物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通过对多层螺旋CT在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明确多层螺旋CT在小儿气道异物治疗前后的征象表现,为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本组研究共选取20例气道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4.2±0.9)岁。16例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经检查,12例患儿异物吸入侧呼吸音减弱,5例有哮鸣音,2例有痰鸣音,1例无阳性体征。所有患儿均行支气管镜下气道异物清理术。
所有患儿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64排128层,扫描参数120 kV,315 mA,层厚5 mm,螺距0.984,重建图像层厚0.625 mm。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取常规胸部断面扫描,扫描范围从喉至膈肌。后采用MRO、Min-MIP技术进行重建、分析。
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进行CT扫描,均确定异物类型及位置。11例异物处于气管及气管分叉,7例位于右侧支气管,2例位于左侧支气管。异物类型如下:12例患儿为葵花籽吸入,5例花生米吸入,1例黄豆吸入,2例为玩具细小零部件吸入。
2.2.1 直接征象 扫描结果显示,患儿气管、支气管腔内存在高密度影,根据异物吸入的不同可呈现柱状、结节状、半圆形、管形、不规则形,其中以柱状高密度影最为常见。同时可见患儿管腔狭窄或阻塞。异物CT值基本处于20~89 Hu,经重建分析,7例患儿局部气道管腔不完全阻塞,13例患儿气道管腔完全阻塞或在CT检查中表现为气道缺失。
2.2.2 间接征象 13例患儿发生肺气肿,可见叶或段性肺体积膨大、密度降低,2例肺不张患儿可见叶或段性肺体积膨大、密度升高,5例肺炎患儿可见肺体积无明显变化,CT中见斑片影。
在治疗前的CT检查中,吸入花生米患儿CT表现比较典型。CT检查中可见左侧主支气管腔内有高密度影,左肺密度降低,提示患儿左肺发生气肿。经Min-MIP技术重建、分析,左主支气管存在较长范围的缺损,但仍可见左肺密度降低,仍提示左肺发生气肿。
2.3.1 直接征象 异物取出后,对所有患儿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中未见气管、支气管内有异物特征,绝大多数患儿均出现气道管腔变窄,仅1例未发现气道管腔变窄。
2.3.2 间接征象 治疗前检查中13例肺气肿患儿,异物取出后可见肺部形态恢复正常,2例肺不张患儿可见叶或段性肺体积膨大、密度升高,5例肺炎患儿可见肺内斑片影较异物取出前斑片影数量减少、形态也有所变化。
吸入花生米的患儿在异物取出后,CT检查中可见局部气道管腔变窄。CT检查中左侧支气管腔内高密度影消失,提示患儿左肺气肿恢复正常。经Min-MIP技术重建、分析,左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较长范围缺损恢复正常,但局部存在管腔变窄,左肺密度影消失,提示左肺气肿恢复正常。
小儿在玩耍过程中将外源性物品吸入气道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8]。由于小儿咽喉部反射功能发育不完全、咀嚼功能不完善,很容易将较大的异物吸入气道,造成呛咳、面红耳赤、呼吸不畅等症状。如果异物附着于气管壁,症状可能会暂时性缓解;如果异物表面较光滑,可随着呼吸动作在气道内上下移动,刺激气道壁,引起剧烈呛咳,检查时可见拍击音;气管内存在异物亦可闻哮鸣音;如果异物体形较大,可能阻塞患儿的气道,引发窒息[9-11]。
在本组研究中,共选取20例样本,平均年龄(4.2±0.9)岁,患儿普遍存在认知能力偏低、喉咙保护机能不健全、吞咽协调性较差的特点。均在气管镜下取出气道异物。CT检查中确认,12例患儿为葵花籽吸入,5例花生米吸入,1例黄豆吸入,2例为玩具细小零部件吸入。这提示在小儿监管过程中,避免其获取坚果类食物,可有效降低小儿气管、支气管吸入异物的可能性[12-13]。
经Min-MIP技术重建、分析,左主支气管存在较长范围的缺损,但仍可见左肺密度降低,仍提示左肺发生气肿;治疗后左侧支气管腔内高密度影消失,提示患儿左肺气肿恢复正常。经Min-MIP技术重建、分析,左主支气管较长范围缺损恢复正常,但局部存在管腔变窄,左肺密度影消失,提示左肺气肿恢复正常。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可以认定多层螺旋CT在评价小儿气道异物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评价吸入异物的类型、异物在气道内位置以及治疗前后患儿气道的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