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8-01-29 16:52梁万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4期
关键词:药性炮制药材

梁万玲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治疗方式,中医治病则以药为能,而中药质量的好坏,炮制方法是否恰当则会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方法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根据,以药材自身性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工处理技术[1],是中医进行辩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中药大多来自于自然界,药性具有一定的偏性,如太寒、太酸、太苦等,直接用药对人体会产生损伤,进行炮制处理,可突出或减弱它们的某些作用,缓解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2],适应临床要求,充分发挥中药的防病治病的功效。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查阅的资料有《本草纲目》《五十二病方》《雷公炮炙论》《炮制大法》等,参考了刘莹[3]、徐静[4]、晏朝操[5]的期刊文献资料。通过查询与分析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及期刊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 净选工序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净选工序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去除杂质的净选:大多药材采自于自然界,常混杂着泥沙、杂质及发霉变质的药材,应认真净选,避免杂质的混入影响临床疗效;二是对药材的药用及非药用部位的净选分开:如常用的麻黄,其茎与枝具有发汗平喘的功效,而其根部则专用于止汗,如将麻黄的根与枝一同入药,必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

2 切制工序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中进行切制的目的是使药材的大小、厚度得到控制,药材的有效成分容易煎出。如药材过大或过小会在煎煮时出现先溶、后溶、难溶的问题;如切制过厚,煎煮时不易煎煮透心;切制过薄则会使一些富含淀粉的药材在干燥、切制、贮存的过程中易破碎。

3 炒制工序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对于种子、果实类药材进行炒制,可使其外壳或果皮爆裂或鼓起,在煎煮时使其有效成分易煎出,如牛蒡子等。经过炒制后的药材会发出焦香气味,具有醒脾开胃功效。对具有毒性的药物炒制可使其毒性降低或缓和,如炒制后的牵牛子会破坏一部分牵牛子甙,降低了它的毒性,提高药物疗效与用药安全。

4 加入辅料炮制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在药材中加入辅料进行炮制可增加其溶解性,起到抑制药材偏性、降低毒性的作用[6]。如酒制苦寒药,可使其苦寒性缓和,免伤脾胃;醋制药材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功效。姜制药材可使化痰止咳药的作用得到强化,如姜竹茹等。蜜制药可增强药材的补益及止咳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5 小结

中药炮制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工艺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我国历代医学家的临床用药经验与制药实践总结,凝结了前人的智慧,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发展的医药事业。中药炮制技术和理论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方书,其中记载了多种炮制方法,有净制、水制、切制、火制及水火共制等[7]。而《雷公炮炙论》将中药炮制当作一门学科独立出来,这奠定了中药炮制理论的基础。将药材炮制的目的是减少药材中的毒性成分,增加其疗效,改变或者缓和其药性,以适应中医的辩证施治、灵活用药[8]的要求,因此中药炮制对中药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净选、切制、炒制及加入辅料等炮制方法炮制后的中药药材对中药药性的发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与相关药物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随着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中药可以更好地提供临床用药标准,为治疗疾病发挥最佳功效。经古人实践过的绝大部分炮制方法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发现有些炮制方法不具有科学依据,这就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中药经炮制后才可入药,中药炮制对中药的药性产生很大影响,可降低其毒性成分,其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溶出量,炮制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对中药的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为更好地提供临床用药标准,发挥中药在医学上的独特疗效,中药行业的工作者还应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药性炮制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试论制剂因素对中药药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