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萍
(江苏省连云港海滨康复医院护理部,江苏 连云港 222042)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护士的人文关怀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自觉体现的一种人文素养,人文关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会随着环境以及时间的变化累积慢慢形成。叙事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是将叙事的素材进行分解重构[1],然后为学习者创造一个叙事情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感受到素材中的情感,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学习者在这种环境长时间的熏陶下,素材中的行为以及价值观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人文关怀能力。本文主要对我院新入职的年轻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在叙事教育实施前后人文关怀能力的差异,现将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新入职的28名年轻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女护士27名,男护士1名,年龄22~28岁,平均年龄(25±3)岁;文化程度:本科17名,大专11名,所有护士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2.1 文学作品熏陶
所有护士在入职试用期间均进行新人培训,在培训期间,要求每人撰写一篇关于人文关怀的论文或是观看一篇关于人文关怀的书籍,写一篇读后感;定期组织护士观看富有爱以及人文关怀之类的电影,例如《入殓师》,《心灵病房》等优秀电影,通过电影中故事所表达的感情同护士之间产生共鸣,激发护士的爱心以及对生命的尊重[2];
1.2.2开设人文修养课程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课程时长,课程内容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认为修养与价值观念,爱与尊重,语言以及行为修养等内容;同时配合艺术修养,心理关怀等内容进行开设,在人文修养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增加叙事教育,指导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先播放10min左右的小短片,让护士完成故事的整理与演讲。举办演讲比赛,让新护士进行演讲练习,深化其对人文修养的理解,然后评出在演讲会上的优秀学员,并予以奖励支持。
1.2.3 每日对工作进行反思
有研究表明,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能够达到一种改变人行为的潜在力量,因此在新护士入职培训期间,要求其每周至少两篇反思日记,对每日工作中遇到的事情进行反思。医院是一个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可以观察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只要护士认真观察倾听帮助患者,就会与之逐渐产生共鸣,了解患者的疾苦,因此会更加用心的关怀患者,护理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3]。护士长或者专职培训老师需要定期将试用期新护士的反思日记收集并批改,观察每一位新护士试用阶段的工作情况及心理思想动态。
1.2.4 分享人文关怀事件
专职老师在每月可以组织一次人文关怀事件的分享大交流会,选取一至两名护士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感人故事进行叙述,其他护士可以发表参考意见,给予启发帮助[4]。通过分享交流会,不但提高了护士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也使故事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情感得到了传播。
1.2.5 指导人文关怀操作
专职老师应将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融入每天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具体的工作指导让试用期护士能够了解到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的体现[5],然后专职带教老师需要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新护士可以自主进行护理工作,带教老师对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误及时给予指出,并进行相关指导,以便于更好的提高新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
比较新护士在培训前后人文关怀能力的变化。评定方法: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在实习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理解,勇气以及耐心等内容,分值越高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6]。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实施叙事教育前实习生的人文关怀分数为(195.2±19.61)分;在实施后分数为(214.7±21.3)分,实施后的分数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t=3.564;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同护理质量密不可分,特别在当今社会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人文关怀能力就是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共情能力,能够与患者之间产生共情,充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体贴照顾患者的情感心理需求,从而使患者满意度有效提高。叙事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通过故事中的感情以及价值观对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叙事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环境,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再加上外在力量的约束[7],使学习者能够更理智的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8]。
本文主要就叙事教育对提高人文关怀能力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实施了叙事教育后,实习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较实施前有较大的差异。综上所述,实施叙事教育能够提高学习者的人文关怀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值得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