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学生的重要任务。面临重大考试,有些学生认为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他们晚上难以入睡,心慌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在迎接考试的过程中,他们感到忧虑、紧张、不安,对自己失望,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些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三位咨询师从专业的视角解读来访者的问题,从焦虑的表现看到核心问题,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他们没有致力于消除来访者的症状,而是让来访者允许自己焦虑,并尝试与焦虑和平相处。
三个个案的主体都是面临毕业的学生,分别是六年级、九年级和高三,她们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习惯用“好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害怕失败,产生焦虑,进而将失败的后果放大。她们觉得这样影响到了学习,试图和焦虑抗争,或者尽快消除症状。她们的家庭对孩子有较高的期待,要求严格,关注孩子的表现和成绩起伏,当孩子在学习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家长会和孩子一起焦虑,对孩子更加严格,或者试图尽快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恢复“正常”。其实,焦虑只是一种信号,是带着信息来与我们沟通的。焦虑的情绪是送信人,这封信来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好好收下这封信,理解并应对好这封信,送信人就会走了;相反,如果我们关上门,他就会一次次地不请自来,一次次地敲门、甚至撞门。越大的情绪包含着越大、越重要的信息,如果我们不接受、不解读,它就会反复出现,提醒我们看见。咨询师要感受到来访者的焦虑,陪伴来访者一起聆听焦虑带来的信息,停止自我批判和自我谴责,尝试与焦虑和平相处,接纳自己的焦虑,在此基础上鼓励来访者改变。
在《当青春期遭遇考试季》一文中,来访者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但来访者最近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心饮食的现象,成绩有较大的起伏。面对这一问题,首先觉察并且求助的是来访者的母亲,她认为女儿得了“考试焦虑症”,很急切地想帮女儿解决问题。看上去这似乎只是一例普通的因为学业竞争大而引起考试焦虑的个案,但咨询师并没有简单地从应对方法入手,而是先用“烦恼回收箱”引出令来访者感到困扰的话题,建立信任关系,继而探索来访者的矛盾之处:来访者一方面相信自己考上重点中学一点问题也没有,另一方面又害怕考试。咨询师的深入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分数背后的意义:来访者需要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而这些都建立在“好的分数”之上;如果没有了成绩的保驾护航,她就无法得到父母的肯定、老师的喜欢,会失去友谊。咨询师通过让来访者选择一种动物来陪伴自己,引导她觉察自己对同伴关系的重视,鼓励来访者回到同伴中做一个调查,让来访者有机会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担心,并从朋友的反馈中肯定了自己在同伴关系中的价值,让来访者意识到:即使我的成绩没有那么好,我仍然有价值,仍然可以拥有朋友。这一认识让来访者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让分数回归到原本的位置,从而使焦虑得以缓解。
对于这一个案,咨询师所做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处理家长的焦虑,让家长对自己“贴标签”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用陪伴的方式支持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焦虑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得来访者有更自由的空间面对自己的问题。
《走出焦虑的藩篱》一文中,来访者是一名九年级的女生,成绩优秀,但是进入九年级后成绩波动较大,尤其是最近的一模考试失利,使来访者感觉压力很大,出现了失眠多梦、恶心胃疼、不思饮食、心慌烦躁、难以集中注意力等问题,想到考试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躯体症状。当孩子出现成绩起伏的时候,家长也非常焦虑,因为成绩的问题,来访者和家人还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争吵。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走进了咨询室,咨询师看到来访者主动求助背后的勇气,直接切入,用奇迹问题引导来访者进入想象:“如果明天出现奇迹,早上睁开眼睛你发现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你觉得奇迹发生后,你会做些什么?”在咨询师引导下,来访者逐渐明晰自己想要什么,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断具体化,并拟定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在其后的咨询中,咨询师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应对问题的正向力量与做到的小成功,从中感受到自我的力量。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采取了合作模式,引入了班主任的力量,获得了来访者身边重要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咨询的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咨询师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模式,把焦点放在“解决”上,用来访者勾画出的愿景来带出解决问题的潜能,这样做可以聚焦问题、快速切入问题、解决问题。不过,这一方法是要建立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及来访者有较强的自我力量和改变意愿的基础上,这是我们在评估个案及采取咨询策略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与压力“和解”》一文中,来访者是一名高三女生,品学兼优,自我要求很高。她的咨询历史长达两年多,从高一开始,每逢重大考试,来访者都要找咨询师。在家庭中,父母用“不给孩子压力”的方式给来访者施加压力,来访者无法达成父母的愿望,在内心产生了“我不够聪明,我不够好”的自我认识,中考失利以及班主任的谈话加重了来访者的焦虑,“我在考试中心态不好,很难取得好成绩”这样的自我观念使得来访者害怕面对考试,每次在考试前都会出现情绪问题。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咨询师没有直接让其和考试压力对抗,而是让其尝试在接纳压力存在的前提下努力面对学习和考试。咨询师引导来访者看到,对考试感到焦虑是很多同学都有的困扰,将个别问题普通化,让来访者接纳自己的焦虑;同时让来访者看到自身的实力,并根据实力调整自己的考试目标,降低焦虑水平;用仪式化的方式跟去世的姑姑告别,处理未完成事件带来的影响;引导来访者掌握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缓解焦虑情绪。这些引导让来访者能够和自己的焦虑一起工作,并且感受到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
在这里,咨询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来访者和高考压力和解,帮助来访者树立“我允许自己对考试感到焦虑”的观念,接纳自己的焦虑,和考试和解。
三位咨询师面对的是三位在考试中感到焦虑的学生,他们的工作让我们受到启发,需要重新审视对焦虑的认识:当感觉到威胁、看见别人好像都很顺利、找不到突破口时,人常常会陷入焦虑中。焦虑是一种生活中的正常状态,只有觉察自己的焦虑,承认并允许自己感到焦虑,我们才能与焦虑和平相处,也才有力量去处理焦虑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