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高 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而打破班级界限的混龄教育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多样化的交往环境,营造大家庭氛围,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笔者所在的幼儿园,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呼唤,建设了富有特色的和园探索区,在这个区域的混龄活动中,幼儿有了更多互动、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这对幼儿的语言素养、交往能力和学习品质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混龄活动中,幼儿会面临一定的陌生感、恐惧感和焦虑感。为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教给幼儿与人相处的技能,最先涉及到的就是相互的问候。比如:“你好,我叫×××,我来自×(×)班,很高兴认识你。”“我也很高兴认识你,你想要玩什么?需要我帮忙吗?”相互简短的问候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和与他人友好交往。在户外和园活动手工区域:“哥哥,我能和你一玩吗?”“姐姐,我能加入你们的游戏吗?”“我也要抓毛毛虫,可以给我玩一下吗?”当得到对方的应允时,发出请求的幼儿会说道:“谢谢。”在充满互动的混龄活动中,有效促使幼儿学会表达、倾听和交流。
在和园混龄游戏探索区域中,有大型器械、海洋球、扭扭车、攀岩、小桥、皮球等各种好玩的器械,小班的孩子们在与中大班孩子共同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拓展自己的游戏经验、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在自然状态下与中大班的孩子自由交流,体现出一种生态的、和谐的交往美。有些孩子在中大班孩子的带领下在大型器械上玩警察的游戏、玩妈妈送宝宝上幼儿园的游戏,在这种活动中既发展了小班的角色意识,又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混龄活动中,幼儿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由独立变合作,在共同活动中幼儿的群体意识不断增强。例如混龄游戏“运西瓜”,要求两人为一组合力完成。我们让一名大班幼儿和一名中班幼儿结成一组,两人面对面地利用肚子夹紧“西瓜”,不能用手帮忙,先到达终点者为胜。一开始很多小组都失败了,球总是掉下来,中大班幼儿共同观察、交流,大班的哥哥姐姐主动提醒弟弟妹妹们,而中班的幼儿也愿意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这些失败的幼儿逐渐掌握了“窍门”,不但能夹紧球而且横向走动较快,成功的经验使他们更有自豪感和自信心。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混龄活动,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活动,促进幼儿之间交往的主动性。这种自发的、内在的活动和游戏能够有效消除最初的陌生感,促使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同伴互动的游戏活动中去。比如在和园户外混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型器械、海洋球、扭扭车、攀岩、小桥、皮球等各种好玩的器械。在这样的场所中,年龄稍小的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拓展自己的游戏经验,在自然状态下与年龄稍大的幼儿进行自由交流,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体现出一种生态的、和谐的交往美。
混龄活动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稳定的学习环境,在活动过程中,认知发展稍迟缓的幼儿可通过与年龄较小的幼儿共同探究活动获得再学习的机会,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培养自信心。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能够与年龄稍大的哥哥姐姐们一起活动与学习,可以丰富认知,快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混龄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会极力去做到最好,从最初的被照顾者,努力学习发展到照顾别人,角色的不断变化使得幼儿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会去主观观察、模仿和学习“强者”的每一个动作,并将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能力。
在和园探索区的混龄活动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因此打破了年龄和班级界限,扩大了幼儿的接触与交往,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好动天性。一方面,混龄游戏实现了共同游戏、共同生活,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使幼儿有了更多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混龄教育也可以小促大,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在互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促使幼儿不断尝试新奇、富有趣味的活动,带着种种思考,促进幼儿活动经验的积累。
总之,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教育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打破年龄、班级的界限,充分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生存空间和创造空间,在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与活动中促进幼儿积极、健康个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