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艳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海淀 100085)
老年高血压病在老年临床中极其常见,死亡率与致残率极高。高血压的病症因人而异。常见症状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一般而言,患者会出现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缓进型高血压。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在此过程中,正确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主要针对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50±7.55)岁、病程7~12年,平均病程(8.20±1.00);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9.10±7.50)岁、病程8~12年、平均病程(9.20±1.0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生活用药、生活指导和合理饮食等基本护理[1];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首先,定期开展社区专题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举办高血压病健康知识讲座、利用健康教育宣传画、专栏、广播、录像进行宣传教育,并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现场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对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非药物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指导;其次,对文化程度较低或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给予特殊的照顾与护理。(2)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基本病情,对家属与亲人如实告知,引导亲属与患者朋友积极配合患者治疗;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倾听与专业的护理;加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了解与摸底,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调适;激发患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鱼和鸡蛋;多食高钙食物,比如虾皮、芹菜等蔬菜;定时的进行钙能量的摄入[2];与此同时,杜绝患者饮食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等不利于患者康复或与病情相抗的食物;禁止抽烟喝酒。(4)运动护理:按时安排患者进行基本性运动,活动筋骨,如散步、太极等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运动,同时做好相应的身体保暖。
(1)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基本生活与质量进行跟踪与记录,包括健康、心理、饮食和运动等;(2)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在干预前后躯体活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整体健康分别为(前:39.5±3.6,54.0±3.4,43.1±3.6,39.8±3.6,51.0±2.6;后:93.6±3.0,93.2±3.7,93.8±3.4,92.5±2.8,93.5±1.2);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前:42.3±3.5,56.0±3.2,45.0±2.5,42.1±2.4,51.4±3.1;后:81.4±1.6,81.5±2.5,82.1±2.4,82.3±2.3,82.6±2.4)。干预前,两组患者评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组(n=55,%):满意43(78.18),基本满意9(16.36),不满意3(5.45),满意度52(94.55);对照组(n=55,%):满意37(67.27),基本满意7(12.73),不满意11(2.00),满意度44(80.00)。根据两组数据对比;实验组(94.55%)显著优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P<0.05)。
通常情况下,高血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饮食、运动和早期预防等阶段[3]。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缺乏清醒的认知,进而导致发病机制不明。且平常生活不注重对身体的照顾与爱护,常常暴饮暴食、缺乏运动,这就给高血压发病埋下了后患,容易导致高血压病的出现。
本研究显示,对两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生存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相关研究是吻合的;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