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高爱华
高中诗歌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互动不佳等问题。长此以往,很难进一步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效率,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这样的现象,为了能够进行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从而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诗歌教学具有自身独有特点,带有明显的主观特点,要求学生既能理解语言的基本含义,又能理解语言的引申意味。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佳句,首先要了解“吴钩”的含义,还要理解其引申义,才能理解辛弃疾创作该作品的心情,完成赏析。现代诗歌的学习同样带有类似特点,诗词作者过度强调表达主观意愿,大量应用倒装、引申等方式,学生对任何一部分知识内容掌握不牢,都会导致学习上的困难[1]。
诗歌是一种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将作者丰富情感进行形象表达,并且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具备一定韵律以及节奏的文学体裁。高中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时,需要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提升高中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就外在形式角度而言,诗歌可以看做是为人带来独特视觉感受以及听觉感受的语言组合体;就内在形式角度而言,诗歌可以看做是作者对于无尽人生体验以及感悟的一种艺术表达。因此,诗歌具备反思人生、体认生命以及观照人生等多项功能,具备十分显著的审美特性。这就要求高中教师进行诗歌教学时,提高对这一审美特性的重视,以此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2]。
诗歌具备十分丰富的想象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是诗歌作者对人生经历及体验的感悟与表达,将客观事物赋予浓厚的情感及强大的生命,使得诗歌呈现出显著的个性特征及审美特点。高中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需要重视诗歌作者的个人经历及写作背景,使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独特情感表达,并结合学生的个人经历,引发学生与诗歌作者的情感共鸣,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诗歌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诗歌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的跳跃性主要体现在诗歌的结构上,空间上看,诗歌的结构具有张弛有度的特点,不受自然时空顺序的限制。合作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们充分了解诗歌的结构。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将学生分组。教师让每组学生都以诗歌的跳跃性为主导目标,自行研究诗歌的结构。在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下,将诗歌的结构了解清晰。由于水调歌头呈现出来的语境与我们日常所说的白话语境不同,具有非生活化的特性,学生们合作学习有利于克服该特点带来的理解困难。教师将合作学习法应用在诗歌教学中,使学生们能够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短时间内高效、愉快的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
诗歌的个性特点主要体现诗歌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诗歌的外在特点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大部分诗歌结构比较严密、语言较为凝练、构思也比较精巧。特别是我国传统的诗歌格律,创作者必须拥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学生在学习这些外在特点时比较困难。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教师将每个组员对诗歌结构的分析、怎样凝练语言、怎样构思都汇聚到一起,集思广益,使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诗歌的内在特点主要体现在精湛的艺术素养和作者的内心。诗歌的艺术素养体现在诗旨、诗观、诗怨、诗兴等,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创作者的意境、才情、感情以及神韵等。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使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在同学的互帮互助下实现诗歌的高效学习。
将合作学习法应用在高中诗歌教学中,主要就是通过小组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在应用合作学习法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为了同一个学习目标而努力,相互之间具有帮助、依赖、团结的特点,甚至会产生荣誉感、归属感。例如:学习必修一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时,教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结合学生预习的情况,可以提出问题:“《沁园春·长沙》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则应该鼓励各个学习小组进行思考、交流。通过这样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结合上文的分析,在应用合作学习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需学生进行分组,因此教师就应该做好准备工作,为后续课程的推进奠定基础。在分组的过程中,应该将小学的人数控制在4-6人,这样的人数不仅能够提高沟通、交流的质量、效率,还可以保证小组成员参与机会的均衡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分组后,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的内容,为每个小组、成员划分的任务。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小组自行对组员的任务进行划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集体感。学生在学习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强化诗歌学习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成员的任务进行检验,并第一时间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情,以此作为突破口,才能更有效的解析诗歌的思想内涵。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以问题作为导向,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保障学习的高效率。如教学内容为郑愁予的《错误》,教师可以针对首句:“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设置问题“为什么作者强调从‘江南’走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持续关注问题的答案。教师则在后续教学中逐步将郑愁予诗歌的特点、创作背景进行传递,引出“江南”这一带有文化特点的名词,将“江南”与我国文学千丝万缕的连续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逐步了解该词的应用价值,完成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关键一环是重视问题与课堂内容的联系,同时避免问题数目过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
讨论导向学习是指通过课堂阶段的广泛讨论保证学习的参与度,该方式的价值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教学工作发挥长期作用。上文对高中语文诗歌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实现所有知识、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师可以针对重难点设置讨论环节,如“怎样理解‘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容颜与莲花的关系?”,给予学生5-8分钟的讨论时间,允许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身看法,也允许学生以小组形式给出讨论结果,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述,肯定学生观点中的积极部分,使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得到保证。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学习,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教学成效。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诗歌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活跃课堂的氛围,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通过本文的分析,合作学习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学前分组和任务导向、问题导向、讨论导向均有利于保证教学的实效,可以应用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实现教学水平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