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正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 东阳 322100)
鼻窦炎鼻息肉在耳鼻喉科中是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鼻内镜手术方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且效果良好[1]。本文选择我院35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对其实施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的影响,结果如下:
选择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175)与观察组(n=175)。对照组中男98例,女77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6.2±7.6)岁。观察组中男99例,女76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5±7.8)岁。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接受鼻内镜治疗,经过多项检查符合鼻窦炎鼻息肉诊断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年龄等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取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认知干预。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方式与语言对其讲解疾病发病原因、注意事项、使用的药物等,使能够明白如果不按照医嘱服用药物等会造成的不良后果。②心理护理干预。此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而且非常容易复发,如果对手术相关知识不了解的话,很容易会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需要及时疏导与缓解负面情绪,讲解手术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其康复信心。③鼻腔护理。手术之后患者保持半坐姿势,能够减少出血以及受到感染。嘱咐其不要有捏鼻行为,尽量不要打喷嚏。观察鼻腔是否存在渗血,如果存在则需要立即处理。于手术后第2d将止血棉取出,接着将分泌物与血块清理干净。按照医嘱于第3d冲洗鼻腔。④饮食护理、行为护理。在手术完成之后的6h之后嘱咐患者可摄入流质性食物,多食富含蛋白、容易消化、清淡、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等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教导并协助其使用正确的方式冲洗鼻腔,进行科学且合理的锻炼。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方式干预后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此次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选择(%)表示,并行卡方检验,在检验值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发生局部出血1例(0.6%),皮下气肿1例(0.6%),嗅觉受到影响1例(0.6%),总发生率为1.8%;对照组发生局部出血8例(4.6%),皮下气肿10例(5.7%),嗅觉受到影响7例(4.0%),总发生率为14.3%,因此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0.55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中对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通常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因为此方式对其机体所带来的损伤较小,而且术野非常清晰[2]。但是有大部分病患对于鼻内镜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心理便有所顾虑,治疗依从性不高,所以在治疗此类患者的时候,需要辅以护理。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经过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护理方式并不足够全面,而且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如果某一工作环节出现错误,便很可能引发皮下气肿、举不出学等多种并发症。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首先对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最大程度消除陌生感;并针对疾病的自身特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增加依从性。告知其在术后应当注意的事项,避免加重病情。在饮食以及行为方面给予干预,保持均衡饮食,不可摄入富含刺激性以及油腻等的食物,禁止吸烟与饮酒,与此同时,进行适当且合理的锻炼,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给予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临床中行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促进其康复,应当值得普遍借鉴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