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曼古力·依明尼亚孜阿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腹部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在损伤相关组织的同时释放炎症疼痛物质,刺激神经产生疼痛[1]。该类手术会造成皮肤、肌肉组织、器官等组织损伤,引发术后疼痛。疼痛已成为呼吸、体温、血压、脉搏四大机体生命体征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2]。若对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护理不当将不利于其身体恢复。为此,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腹部手术后疼痛患者采取行为干预,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就诊的8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为干预,n=41)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41)。其中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8.52±1.56)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9.11±1.62)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行为干预。主要包括:1、引导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护理人员首先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疼痛的产生机制,认识到止痛药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使用;2、心理护理:疼痛属于一种由心理、生理等引起的一系列复杂反应,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手术创口疼痛,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积极进行心理引导,耐心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以缓解其疼痛;3、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监测手术创口是否发生感染、出血等,待病情稳定后,每隔2h变换体位;4、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适当进行转移注意力、放松患者心态的活动,使的患者神经系统得以调节;5、创造利于缓解疼痛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环境安静舒缓,注意调整病房的温湿度,注意避免在白天或夜晚有光线直射患者脸部;6、按摩、松弛疗法减轻疼痛:对患者四肢肌肉进行按摩,每次按摩15~20min,3次/d,按摩动作应轻缓、有节律;引导患者进行舒适频率的深呼吸,对全身肌肉进行放松,闭目养身,想象自己处在一个轻缓、宁静的环境之中,保持15~20min,3次/d。
疼痛程度达到0级判定为完全缓解;疼痛达到1~3级判定为部分缓解;疼痛程度达到7~10级判定为无缓解。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完全缓解3 1例(7 5.6 1%),部分缓解9例(21.95%),无缓解1例(2.44%);对照组完全缓解19例(46.34%),部分缓解10例(24.39%),无缓解12例(29.27%)。观察组疼痛缓解率97.56%(40/41),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70.73%(29/41)比较,显著升高(P<0.05)。
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5.12±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9.92±2.15)分](P<0.05),护理满意度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31/41)(P<0.05)。
临床手术会造成一定的创伤,腹部手术因腹腔内部相关组织损坏而产生疼痛。术后疼痛护理时进行行为干预,对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身体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导致血液激素酶类障碍[3]。此外,还会减少抑制疼痛作用的物质,造成患者疼痛程度增加[4]。因此,对患者疼痛认识的引导,创造舒适、干净的医院环境有助于解除其负面情绪,增强其对疼痛的耐受力。临床腹部手术伤口与横膈距离较近,当患者翻身、咳嗽时会造成伤口疼痛。标准适宜的体位可使肌肉放松,对腹部伤口的影响降低,从而减轻疼痛[5]。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选择适合体位,避免局部伤口张开。转移患者疼痛注意力可缓解机体疼痛程度,促进病情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疼痛缓解率97.56%(40/41),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70.73%(29/41)比较,显著升高(P<0.05)。表明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腹部手术后疼痛。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5.12±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9.92±2.15)分](P<0.05),护理满意度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31/41)(P<0.05)。说明通过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