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视角

2018-01-29 07:49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利用交流

张 鹏

(山东建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存储和共享大量的数据,这一趋势导致大量数据流的涌现。麦肯锡201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35泽它字节的数据,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必须通过智能化的处理才能将获取到的数据转化为竞争优势,而要处理这些数据,需要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完成。Srirangpatna et al.(2014)将大数据定义为在信息技术和结构方面的新发现,他认为如果能够对多样化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提取、捕获、发现和分析,这些数据将会产生经济价值。①Srirangpatna Dinesh, Dialani Mukesh, and Muscolino Holly, “The Big Data Analytic Services Opportunity for the Hard-copy Industry. IDC: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s”, 2014.科学高效地利用大数据需要利用软硬件对数据进行整合、组织、管理、分析和显示。大数据背景下,知识管理呈现数据来源广泛、需要科研设备增多、管理主体多元化和科研需求个性化的趋势。对此,需要建立适应大数据发展要求的新的知识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拟从知识吸收能力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创新问题。

二、企业创新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知识需求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快,中国企业经营越来越规范,管理更加科学,在扩大就业、创造税收、出口创汇、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有突破性的创新理念,并根据这些理念更新它们的产品线或者具体的经营活动,它们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A.S. Alexiev, J.J.P. Jansen, F.A.J.V.D. Bosch, H.W. Volberda, Top management team advice seeking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MT heterogeneity, J. Manage. Stud. 47, 2010, pp. 1343-1364.创新,从内容上看包括企业从外部获取新颖知识以实现对产品、服务或者工艺流程的更新,这种更新可能是激进的更新,也可能是渐进的更新。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潜力与他们先期的知识积累有密切的关系。从以往的研究看,学者们对于知识管理和创新绩效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Damanpour(1991)将创新定义为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新工艺的产生和发展。所以,创新能力与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的“新颖性”有关。Cohen(2010)认为,创新程度高的企业可以实现更高的绩效。*Cohen, W. M. (2010). Fifty years of empirical studies of innovative activity and performance. In B. Hall & N. Rosenberg (Eds.),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pp. 129-213). Amsterdam: North-Holland.尽管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能力,而且这些新产生的能力与他们原来的能力是不同的。但是,企业的开发能力是以已有资源和工艺流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完善。

有学者根据创新程度大小和手段不同,将创新划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包括面向市场的新技术、新思想的开发和利用,这种新技术或者新思想可能原来根本不存在,或者会促使现有市场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当然,创新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它可能跟企业既有的能力不相干,企业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如Sainio(2012)对209家芬兰的跨行业企业进行的经验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导向的企业可以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有激进创新,而客户关系导向的企业仅仅在商业模式方面有所创新。*L.-M. Sainio, P. Ritala, P. Hurmelinna-Laukkanena, Constituents of radical innovation— exploring the role of strategic orientations and market uncertainty, Technovation 32, 2012, pp. 591-599.利用式创新通常指的是扩展已有的产品线或者有限度地扩展既有的工艺流程。利用式创新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创新幅度较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沿着原来的技术路径进行的修补,把企业限制在原有的业务领域。有关创新的研究文献表明:企业应该根据当前的市场竞争状况和自身的能力来决定是进行探索式创新还是利用式创新。比如,利用式创新可以使企业在短期内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只有探索式创新才可以确保企业成为市场的主导者,保持持续的竞争力。*R. Leifer, C.M. McDermott, G.C. O’Connor, L.S.P.R.M. Peters, M. Rice, R.W. Veryzer, Radical Innovation: How Mature Companies Can Outsmart Upstart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2006.与此相对的另一种发现是:激进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可能不一定符合董事会的意图,而较小程度的创新可能会被忽视,所以较多的企业采取了“缓慢而稳定的”渐进式创新(利用式创新)方法,而且在实践中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利用渐进式创新取得了很好的业绩。*M. Treacy, Innovation as a last resor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2, 2004, pp. 29-30.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更有效的决策,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探索式创新对于企业更有意义,而在高度竞争压力的环境下,企业采取利用式创新往往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在一个动荡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创新压力,企业创新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内部的研发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准确、恰当地利用外部环境、创造机会的能力。March和Simon(1958)指出,大多数的创新来自于从外部的购买而不是单纯的创造发明。也就是说,通过有效地利用外部的知识,企业可以扩大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效率,可以在促进研究开发、创新产品方面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重要知识都存在于单一的企业,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和进行有效的创新,就需要越来越多地依赖外部知识。对于企业来说,知识是形成并维持其竞争优势、促进其创新的重要要素。因此,从外部吸收知识并充分发挥知识带来的好处是企业成功进行创新的重要选择。企业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状况和自身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创新方式。企业需要积极地分析外部环境,尽可能地获取外部知识,使之变为对自己发展有益的资源。

时下,大数据已经成为将数据转换成有效知识的革命性的技术。为了从大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科研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持续不断地获取、分析、整合和利用各类数据。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信息。因此,数据以及根据数据创造的知识可能存在于不同的所有者手中,这给企业的知识管理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产生的有价值信息提供了机会,为企业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创造了机遇。

三、知识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创新的机理分析

(一)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重要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不断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因此,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是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而,企业为了生存与持续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资源创造知识和能力。他们需要吸收来自外部的知识。尽管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很容易,但是充分利用这些外部知识却是很难的。因为,企业可能缺乏与此相关的先验知识。所以,为了克服遇到的这些困难,企业需要提高吸收能力,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外部的知识,对知识进行获取、消化、吸收、转化和利用。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需要整个社会(包括企业等经济组织)在政治方面和社会方面都有所变化,以此促进吸收能力的提高。一个知识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也应该具有高水平的先验知识,来帮助企业认识新信息的价值并对它进行同化,由此来创造商业价值。Zahra et al. (2002)在整理前人的相关研究时发现,大多数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的创新绩效以及其他的与创新有关的活动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而且企业现实的吸收能力是企业绩效提升的基本要素。*Zahra, S., George, G., 2002. Absorptive capacity: a review, reconceptualization,and extension”. Acad. Manag. Rev. 27 (2), 185-203.包括Lynn、Madhavan和Grove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将吸收能力看做是创新成功的关键资源。他们认为,企业的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越难以被复制和模仿,企业越可能在创新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功,并产生更理想的创新绩效。吸收能力良好、学习机制完善的企业,更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创新,进而帮助企业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创新是企业实现和保持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以往有许多研究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视角探讨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与保持。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准确地认识它所处的外部环境,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组织构建合作网络,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向外部学习、获取外部知识、吸取外部资源并转换为企业自身的技术和优势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增强知识吸收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知识吸收能力及其维度

一般认为,知识吸收能力是一大宗包括处理隐性知识和修改完善引进知识的能力,他们将知识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的评价、吸收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Zahra et al.(2002)认为,知识吸收能力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获取能力、消化能力、转化能力和利用能力。这些多样化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业绩。

获取能力是指一个企业识别和获得外部关键信息的能力。识别和使用外部信息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已有的相关领域知识成正相关关系,企业已有的相关领域知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新信息的价值,对新信息进行甄选,将新信息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企业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实现商业化的目的。消化能力是指促使企业分析、处理、阐释和理解所获取信息的例行程序和流程。消化能力与企业相关人员的知识阐释水平和理解能力密切相关。*陈健:《晋升机制及其作用》,《经济与管理评论》2016年第1期。这一能力更突出了企业内个人的能力而不是一个集体对问题的理解力。知识消化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对于外部新信息的理解能力,这种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自身的既有知识储备。转化能力是指外部知识的内部化,并通过企业的工艺流程或者产品更新体现出来。良好的转化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知识和外部新知识的融合,这一能力的实现需要通过对企业现有知识进行增添或者删减并以不同的方式对既有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利用能力是指企业通过提炼、扩展和利用现有知识,将外部获取和转化的知识付诸实施的能力。这一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和被高度重视的。Cohen et al.(1990)认为,企业员工必须有能力将外部的新知识进行商业化。也就是企业的获取、消化和转化能力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形成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所以,企业知识吸收的获取、消化、转化和利用等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认同Zahra et al.(2002)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划分,并将知识吸收能力划分为“潜在的吸收能力”和“现实的吸收能力”。潜在的吸收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和消化能力,它衡量的是企业获得外部信息可能性方面的能力,但这不能保证外部的能力转化为企业自身的能力;现实的吸收能力包括信息的转化和利用能力,它反映了企业将外部的信息转化为企业自身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一能力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潜在的吸收能力可以被看作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现实的吸收能力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开发和利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承担不同的角色,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创新发挥各自的作用,最终实现改善企业创新绩效的目的。企业如果没有获得知识就不可能利用知识,同时企业有可能在获取和消化知识后却没法对它进行转化和利用,从而有可能没法给企业带来利润。因此,高度的潜在吸收能力不一定必然导致高的创新绩效。

(三)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新奇事物的产生需要两个阶段,即发明阶段和创新阶段。发明阶段与概念的新颖性(应用于特定业务的新思想、新概念)相关。根据Nonaka et al.(1995)的解释,概念的新颖性根植于个人对于隐性知识的掌握。创新阶段包括在工具方面的新奇创造,这是一个利用新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不同使用方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功有赖于企业的吸收能力以及与企业已有知识结合的能力。一般认为,企业的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外部知识而不是外部的发明创造,企业的创新绩效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而且与企业既有知识紧密相关。企业潜在的提高创新绩效的能力取决于他们已经积累的知识。企业在努力进行创新的时候,他们需要经常购买知识并雇佣掌握特定知识的员工,这些投资提高了创新绩效。同样,基于新产品或者新工艺的创新过程也有助于新知识的产生。从这个角度讲,创新和知识之间是高度关联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必要将新产生的知识存储起来并将它维护好,这样,企业员工在要使用它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获取。否则,这些有价值的知识很有可能丢失。本文通过信息共享、共同释义和知识整合,进一步揭示企业通过知识吸收能力促进创新实现的过程。

1.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指信息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各方都可以获得运营效率提高带来的好处。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外部信息,企业与相关组织之间共享信息至关重要,因为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对知识更准确的理解。通过信息共享,彼此可以共同建立在信息、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并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且可以分担风险,实现价值链某个环节的外包,促进彼此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信息共享,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可以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资源和提高学习能力,并在与其他经济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改善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关系,提升自身竞争力。

信息是不同组织之间交流的重要对象。信息共享能够积极地帮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减少从生产到投入市场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或者服务更高效地到达消费者。信息共享促进企业绩效改善的实例表明:不同经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些信息主要包括消费者需求与行为变化、因兼并收购等引起的市场结构的变化、与技术革新相关的信息、与企业运营紧密相关的金融政策、战略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2.共同释义。共同释义是指由于各个经济组织的信息共享,各个经济组织在洞察力和知识理解方面有所提高,能够对自身过去的行为方式、行为效率以及未来的行为选择有更加准确的判断和预期。随着信息对企业创新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有关共同释义方面的研究也逐步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Sense(2007)曾指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对学习的重要性,意义构建、工作场所内的非正式性、集体主义行动以及相互谈话都会对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本身就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Sense, A.J., 2007. Structuring the project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Int. J. Proj.Manag. 25 (4), 405-412.不同组织成员之间建立社会关系可以促进学习过程的改善,并进而促进社会个体在隐性知识方面的学习。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组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不同的组织在意义构建方面的形式也有所不同。这些形式包括促进信息共享的论坛、会议和跨职能团队的交流,这些形式的信息交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并产生新的知识。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外部知识的引入可以帮助企业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更新产品设计,重新组织工艺流程。由此可见,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信息的释义,除了要在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内部的信息交流之外,还需要与企业外部的经济组织进行团队或者个人层面的交流。

在一个复杂并且边界不清晰的系统内部,比如在一个项目团队内部,由于一些信息被隐藏或者缺乏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好多与本团队紧密相关的问题就不能被正确理解。这时就需要用共同释义机制来正确理解这些问题,项目团队成员需要共同面对,集体讨论,共同理解态势的发展,才可以使企业面临的问题得到解决。团队成员相互交流的工作场所可以提供一个有利于促进信息交流和共同学习的良好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面,组织成员通过共同释义,达到对问题的准确理解。因为,基于项目组建的团队,在促进共同释义方面所体现出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是团队提供了动态学习的空间;二是团队成员本身就是基于学习和解决问题而遴选的;三是团队提供了成员之间互动和相互启发的机会,可以使成员更有信心地去解决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建立这样的项目团队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共同释义。此外,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学习对企业的创新也是一个有意义的方向,应该尽可能借鉴最先进的知识和最先进的经验。为了能够从外部学习对企业发展有益的东西,建立跨企业的合作团队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跨组织团队可以使企业获得隐性知识,可以使企业从市场上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赢得更高的经营效率。

总之,通过共同释义行为,企业可以促进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供应方和需求方的效率,可以促进新产品的生产,从而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因此,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解决其面临的战略问题。

3.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是指为了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需求,各个部门需要联合起来实现相互协作以达到对知识的正确认识。“整合”最初是指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可以用于任何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不同企业联合形成的项目团队之间的协作。整合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利益的合作关系;二是基于行动的协调关系;三是合作和协调如何提高各自的绩效。

项目团队成员长期在一起工作会形成特定的知识,如果这种特定的知识与团队的集体认知、信仰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我们就可以说,这种特定的知识就是知识整合的结果。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信息的存储器,这种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Selnes et al.(2003)的研究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有关技术进步的合作是通过非正式的人际网络合作来完成的。知识整合需要企业可以编码的正式文件和非正式的程序共同作用来完成。*Selnes, F., Sallis, J., 2003. Promoting relationship learning. J. Mark. 67, 80-95.如果团队成员对于问题的理解非常一致,对于问题的调整方案也很一致,那么这个团队的知识整合程度就比较高。团队成员需要共同理解的问题包括: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技术发展趋势;企业的订单交付程序和正式合同;如何使自身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数据库的信息更新。

此外,专注于全球化整合的企业致力于整体化观念推动,倡导全球化经营,主张组织间业务流程的协调。因为,不同的知识整合方法会影响知识在其功能方面的质量。对于跨功能的知识整合,其特点是经常性地更新和评估市场、工艺流程、数据库以及跟合作伙伴展开技术交流。嵌入关系以及知识整合使得具体的信息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交流,从而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反过来,这些整合后的新知识又会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可以使企业准确地预期未来的市场变化并尽早的采取应对策略,尤其是有关企业产品、服务和市场方面的新知识。显然,对这些新知识新信息的整合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知识整合通过对合作伙伴在技术、管理和产品设计需求等方面更准确的理解,可以提高供需双方的能力,增进彼此的合作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通过提高知识吸收能力促进创新

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创新并从创新中获得利润,需要具有基于大背景下的新数据、新思想和新方法。但是,企业的市场细分活动可能使得绝大部分企业难以同时具备多样性的异质能力。因此,各个企业基于创新优势上的互补性而展开的分工协作并积极吸收其他经济组织的知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而通过合作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是一个合理的思路。*李天柱等:《接力创新的一般规律与应用价值——以生物制药产业为例》,《技术经济》2012年第11期。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层应通过提高知识吸收能力促进创新,应高度重视对外部知识的学习,积极创造机会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以获取外部知识。获取外部知识的对象包括竞争对手、消费者、供应商、高校、政府机构(尤其是政府的科技部门)等。而且,企业也可以模仿竞争对手,跟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如高校)进行R&D方面的合作。

(二)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对提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具体贡献是不一样的,团队中的不同个体会对外部的具体信息有不同的消化能力,因此所有个体能力的有效结合才能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化过程。团队中每个人的个人直觉和对问题的认知会在团队中共享并成为团队成员之间广为流传的特定知识;二是外部化过程。团队中个人比较含蓄、表达含糊的隐性知识,会在团队成员的深入交流过程中被其他成员感受到,即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必须通过集体的智慧才可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团队成员吸收外部知识后,他们的知识还需要进行整合,将他们各自吸收的知识通过充分的消化变成企业层面的有效知识。对此,企业管理层应支持项目团队从外部获取、消化、转化和利用知识,应给项目团队成员提供更多的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以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与外部的交流合作,通过充分沟通来减少对事物的误解和不确定性,从而能够更顺畅地转化和利用信息,获得新知识。

(三)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潜在吸收能力,以实现向现实吸收能力的转化

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不同,但它们在促进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提升方面是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二者只有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促进企业潜在吸收能力积极地向现实吸收能力转化,需要开展好以下工作:(1)与合作伙伴尽可能的实现信息共享,尤其是与产品和服务创新相关的信息共享,对于促进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向现实吸收能力的转化具有重要影响;(2)通过建立跨企业的项目团队尽力避免在与利益相关者合作时对问题的理解产生歧义;(3)经常性地召开学习会,促进团队内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人与人的相互学习和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企业管理者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团队成员充分交流沟通,拉近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的距离,实现吸收能力的转换。

获取和消化外部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新创造的知识,可以使企业从市场上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赢得更高的经营效率。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转变观念产生新思想从而不断地创新。这也进一步说明团队相互启发、共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企业创新的意义。总之,企业项目团队应努力实现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的互补,尤其是要加强对外部信息的获取与学习。只有这样,才可能将企业潜在吸收能力转化为企业的创新成果。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利用交流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隐性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对西部地区IT企业的考察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