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枢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并对她倾注了全部的爱,上帝被他的真诚打动,最终雕像获得了生命。“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强大的能量,它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蒋老师的教育案例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神奇力量,深切体会到教师满含爱的信任和期待对于学生成长的关键作用。那么,这个教育案例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有哪些启示呢?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面对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善良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案例中的朱槿,“呆坐在课桌前,要么手里转着铅笔,要么抬眼望着窗外走着神”。对于学生这样的表现,我们的班主任很多时候要么是视而不见,要么是批评说教。然而,蒋老师因为对朱槿充满了期待,所以她把这份期待化作了特别的关爱,“对朱槿用了加倍的心力”。显然,这份温暖投射到了朱槿的心田,自然也唤起了他对蒋老师“爱的回流”,内化为他自我成长的动力。那一天,朱槿在课堂上的主动举手,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应。在蒋老师持之以恒的期待下,朱槿越来越好,并最终实现了蒋老师开学初要委以重任的愿景。所以,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可能,用美好的期待促进和推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有研究表明,班主任的信任往往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向上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趋同班主任所希冀的道德标准。当然,班主任的信任和期待应该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其成长与发展的内部动力,而教师的期待或激励只是一种外在的影响,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期待应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出发点,以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切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成为他们自己为着眼点。因而,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过去、现在以及他们的理想,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意向、愿望和客观条件,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个能够为他们所接受、所希冀、所追求的发展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在具体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期待,给不同学生的不同方面不同的期待,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期待,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期待进行及时调整,以使教师的期待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待,成为推动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
班主任期待效应成败的关键在于期待意图的传递。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而,我们必须针对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因人采取不一样的信息传递方式。一般,我们可以采用直接传递和间接传递两种方式。所谓直接传递,就是向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期待意图,可用于性格外向、比较容易接受教师期待意图的学生。既可以采用个别说悄悄话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纸条沟通、书信交往的方式,来传递班主任的期待。所谓间接传递,就是不直接对期待对象表达期待的意图,而是借助第三者传递期待信息,可用于逆反心理较强、对班主任信任度较低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之口传递班主任的期待意图,如利用家长会、家访或电话等沟通的机会进行传递,利用家长这个中间人向孩子传递教师的信任和期待,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孩子朝着大家期待的方向前进。也可以借助与期待对象要好的伙伴之口,将班主任的期待意图传递给同伴,同学在交流中会无意识地将班主任的期待传递出来。
蒋老师对黄老师的班级早有好感,对闻名遐迩的朱槿满怀憧憬,然而,在接手黄老师的班级后,遇到的朱槿却让她大失所望。面对这种现状引起的心理落差,教师内心十分不愉快,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其归因为学生自身的因素,把责任推给学生,但蒋老师更多是从自身找寻原因。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发现,一个成就动机高的人,会不断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挑战自己,追求可能的成功。面对耳闻和眼见不一样的朱槿,蒋老师从“怎么回事”的惊讶到“等着瞧吧,我一点不比黄老师差”的坚定决心,再到“以为不被他认可”后加倍的付出。在改变朱槿的过程中,蒋老师再三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这看似重复、实则用心的教育行为,逐渐使问题学生“朱槿”变成了优秀学生“朱井”。
从这里可以看出,班主任的自我反思和修炼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在自觉反思育人效果的得失中,才能找到问题的原因,明晰努力的方向;也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不是一种“自然成熟”,也非自发的、不自觉的成长,而是长期有意识的实践和反思的过程。所以,笔者以为,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师应该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多反思,在反思中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