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勋
周三早上,我刚进办公室,就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你们老师是怎么教育学生的?学生素质这么差,你们管不管?”我被这一顿抢白弄懵了,只得耐着性子慢慢听,这才了解了个大概。原来我班上的小红前不久扭伤了脚,所以这几天上学都是拄着拐杖的,周二下午课间时,小红把拐杖放在了教室后面,不知道怎么回事,拐杖倒在了最后一排同学小强的椅子上,结果小强直接把拐杖扔了出去,为此小红感到很委屈,回家后跟家长说了这件事,这才有了家长电话中的那段话。
说起小强,他可不是一个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学习成绩差不说,性格还倔强,时常和同学闹矛盾。从小红爸爸的叙述来看,责任很明显在小强身上,于是我准备把小强找来,问明情况后再想对策。可正在这时,小强气鼓鼓地来到了办公室,大声嚷着:“老师,你一定要帮我查!有人在捉弄我!”接着他愤愤不平地告诉我,早上他进教室后没发现椅子上积的一大摊水,坐下去后裤子被弄湿了,他认为肯定是前一天放学后有人故意把水倒在了他的椅子上。
难道是小红为了报复小强而故意倒水的?但我马上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小红平时是一个积极向上、正义感十足的学生,和同学也相处得很好,如果说小强是班级中“负能量”的代表的话,那小红就是“正能量”的代表,她应该不会做这种充满报复性的事情。“一定又是小强的哪个‘仇人’干的。”我心里暗自想着。不过为了平复小强的情绪,我表示一定会帮他查清楚,让他先回去等消息。
我调取了教室走廊的监控视频,然后发现周二放学时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是小红,而且她离开教室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只水杯。看到这儿我心里不禁一沉:难道真是小红干的?我叫来了小红,沉声问道:“小红,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请你实话告诉我,小强椅子上的水是不是你泼的?”让我意外的是,小红丝毫没有抵赖,而是平静地坦白道:“老师你别问了,我实话和你说,就是我干的。”“为什么呢?难道就因为小强扔了你的拐杖?”“是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看着小红咬牙切齿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非常震惊。我定了定神,对她说道:“小强扔你的拐杖的确不对,我会来批评教育他,可是你这么干,岂不是也犯了错误?还有,如果你父母知道你干了这件事,也会觉得你错了。”没想到她回应道:“小强是不会听您的话的,您跟他讲道理有用吗?像他这种人,就是要让他知道被人欺负的滋味才会收敛。这件事我已经告诉我爸妈了,他们也没有觉得我做的有什么不对。”看来小红这种“以暴制暴”的思想也是有家庭原因的。很明显,面对这两个学生,如果我一味地批评教育,效果是不会很理想的,就像我刚开始跟小红讲道理,可她完全不在意,而是执着于自己所认为的“正义的暴力”。我相信以同样的方式教育小强,他也会跟我谈他的“人生哲学”。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欣赏和关注可以唤醒和塑造孩子自身内部的积极潜力。于是,我先找来小强,直接对他说:“是小红将水泼在你的椅子上的。”“什么?真的是她?”“因为那天你把她的拐杖扔了出去,所以她一时气不过才这么干的。”小强虽然缺点很多,但从不小肚鸡肠,所以抓住他这个特点,我就直接告诉了他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过后面的话,我就替小红做了些加工:“她事后感到很后悔,觉得自己做错了,想向你道歉,又怕你生她气,所以就拜托我来和你说,希望得到你的谅解。”“哦,这样啊……其实也没啥,我不会和一个女生计较的,我接受她的道歉。”小强还真如我所想,表现得很大度。我接着问:“我都说了小强是个很好说话的人,让她直接和你道歉就行,可她偏不敢。但是,我也想替她问问,当时你为什么扔她的拐杖啊?”“这是个误会。当时那副拐杖倒在我椅子上,我以为是谁拿小红的拐杖和我闹着玩,所以我就扔出去了,后来我忘了捡回来,没想到会伤害小红,我也向她道个歉。”一番对话后,小强解开了心结。
小强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该解决小红的问题了。我从网上找到了三幅图,然后将小红叫到了办公室,给她看了图1:
图1
图2
图3
“我给你看一幅画,请你来评一评哪个是受害者,哪个是施害者。”“这不很明显嘛,当然左边那个是坏人,右边那个是好人啊。”小红不假思索地说。我又继续给她看了图2:“那么这张呢?”“这……难道右边那个是坏人?”小红迟疑了。我没有说话,又给出了第3幅图:“这一张里面谁又是坏人呢?”这下小红傻眼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我微笑着说:“其实这两个人都不是坏人,他们只是在拍电影而已。这三张图描述的其实是同一件事,但因为你的视线受到了限制,所以你的判断出现了错误。”顺着话题,我就把小强扔拐杖事件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小红,并对她说:“你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这是你的优点,也是所有同学都欣赏你的地方。可是通过刚才我给你看的图片,也提醒你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能需要注意的三点:一是在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前一定要多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要掌握更多的客观信息后再给出自己的判断,不能太偏激;二是冲动时做的事,过后静心想一想,往往就是你很鄙视的“非正义”行为;三是“正义”本就包含宽容,即使对方真的犯了错,也应该给别人改正的机会,学校不正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并有权利改正的地方吗?犯我者不必死啊……”说到这儿,小红也笑了,她告诉我,她的确不知道扔拐杖事件的经过,只是听别人告诉她是小强扔了她的拐杖,加上本来就不怎么喜欢小强,所以产生了要教训他的念头。讲完后,小红同样表示愿意向小强道歉。
反思这次事件,我一方面根据小强的性格特点,直接向他坦诚相告,相信他能够在我的引导下将自己性格直爽的那一面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我利用三张图片动摇了小红原本坚定无比的“正义立场”,攻破了她的心理防线,让她明白了“看待事物需要客观冷静”“正义还需要有宽大胸怀”等道理。无论是小强的“直爽”,还是小红的“正义感”,都是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略这些积极因素,而盯着他们的缺点不放,这是很危险的,不符合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