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会遇见成长

2018-01-29 04:18
江苏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机会论文英语教学

我是2000年8月参加工作的,从教以来,在学校领导、教育教学专家和身边同事的帮助与鼓励下,我深感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始终有“机会”相随,虽然困难与挑战、瓶颈与徘徊也随之而来,但一路走来,无论是披荆斩棘,还是磕磕碰碰,自己都在上升、成长的通道上,并最终都能达成前行路上设立的一个个小目标。

以勤补拙,以学悟道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是吴江区最早启动小学英语教学的学校,而我,有幸成为学校最早的两位英语专职教师之一,这或许是我从事教育工作所遇到的第一次机会。所有的教师都是从“学生”做起的,所有的教也都源于学。面对着垦荒牛般的“零起点”,我深刻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没有成熟的模板可以借用,而我接手的又是全校六年级毕业班和首创的一年级实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以“一穷二白”的惨淡教学经历去直面这“一头一尾”的英语教学工作,我手忙脚乱,甚至有些束手无策。冷静下来后,我才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多么难能可贵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是学校和家长的信任与重托。于是我踏上了学“教”之路,首先拜同组的老教师为师,她有丰富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不仅手把手地带我,而且每次有比赛这样的“好事”她都把机会让给我。而我也一次次把握住了这样以赛代练、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从2005年的吴江市“百节好课”获奖,到2009年的苏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再到同年获得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我一级级地向上攀登,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健前行。

记得在一次全省的培训会上,我有幸第一次见到特级教师沈锋和施延霞等,更有幸的是几位大咖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任务型教学”。聆听她们的精彩讲座,我仿佛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但我知道这样的机会太难得和宝贵了,于是我白天学习,晚上消化,回到家后立即整理笔记,并开展了任务型教学实践。接下来的论文写作、教学、教研等都围着“任务型”转,结果,《以“任务”驱动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打破英语词汇教学瓶颈,打开英语学习全新思路》等一批相关文章和实践成果应运而生。这样的培训机会,不仅让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学习、锻炼和长足的成长,而且学生也跟着受益,家长对我的教学甚是满意,学校领导更是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

对于当时只知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深耕,而文字能力相对较弱的我而言,论文写作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坎。工作后写的第一篇论文《让学生敢说、想说、爱说》,是根据教学实践感悟写的一篇极其“简陋”的文章,初稿出来后连自己都感觉实在无多少可取之处,但我相信机会是可以去创造和把握的。于是我鼓足勇气,拿着2000字的论文手写稿跑到时任张校长的办公室,请他给我提修改意见和建议。张校长收下了稿子,和蔼可亲地说:“明天给你答复。”第二天,当我战战兢兢地再次走进校长室,收到的是一份写满红色批注的修改稿。带着感激与感动,当晚我又对论文做了进一步的增删和调整。看看比较满意了,我就将文章寄给了一家教育期刊。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论文还真的发表了。这篇来自于教学实践心得的论文的发表,激励我进一步在教学工作和研究实践中深耕、细耕、精耕,此后,每年我都有2~3篇潜心研究、精心撰写的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

回顾起步之初的这段时间,自己以勤补拙,以学悟道,时刻注重机会的发现和把握,得以在吴江实小这片育人的沃土上快速地直线性地成长。

创造机会,创新教学

当校长带着期望和信任,将学校仅有的两个实验班的英语教学全部托付给我时,我立即进入到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中,解读教材、制作教具、研究学生、大胆尝试……我定期向家长开课,让家长融入课堂,一起帮助我和学生更好地成长;我主动邀请教研员来校听课磨课,及时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调整教学。

给自己创造机会,就是给学生创造机会。我早早地就在实验班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创设了剑桥英语教材的课程学习。当社会上剑桥考级之风盛行时已是2004年,那时的我们不仅已对相关教材进行了多年的研习,而且已清醒地意识到,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词汇量的不断充实和语法现象的系统讲授。我秉承着“不做教书匠,只当引路人”的理念,和学生们一起尽享“实验教学”的成果。应当时家长的要求,我还利用休息时间整理剑桥考级复习要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一段时间后,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以满分成绩通过考级测试。基本功扎实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自信与动力也增强了,实验班的孩子毕业后普遍反映,之后的学习中最不担心的学科就是英语。如今他们中有不少人已成为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等一系列国际名校的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最薄弱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是口语表达。于是从2005年起,我主动创造机会,开始了新项目“课前一分钟英语演讲”的研究,在教材缺乏关于口语交际系统训练内容的前提下,我给学生和自己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我和学生根据要求商定“话题”,由学生作书面准备后教师作修改,学生再作调整后在英语课课始的第一分钟作演讲。在这个过程中,我虽十分辛苦,学生一开始也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但随着磨合与调整的深入,所有付出终获回报,一学期后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口语表达能力都随之迅速提升。这一教学方法和模式也得到了吴江市教研室的重视与认可,目前已在全区小学进行了推广。

建立团队,共同发展

伴随着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学校行政职务的任命给了我一次新的成长契机。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与挑战,不仅需要做好自己、教好学生,做好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的本职与分内之责,更需要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其他教师团结合作、凝心聚力,形成一个团队,发挥英语教学中集团作战的优势。

为此,我首先言传身教,凡是自己的公开课不仅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而且提前通知到学校每位英语教师,邀请她们听课。课后,我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和设计,分享亮点和技巧;同时,也要求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意见建议,帮助我修正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了“带”的目的,又达到了相互学习的效果。校内其他教师有重要公开课或者课堂教学比赛时,我总是主动介入,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她们一同策划、分析、设计,同时要求其他教师协同配合,根据确定的分工任务,各司其职,将个人工作凝合成团队工作,既体现了集体的温暖,减轻了教师的个人负担,也促使其他教师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能力,并最终实现英语教学团队的全融合。

2013年,我开始关注英语绘本教学,但是仅凭我一己之力去研究,时间过程会比较冗长,个人精力也会稍显不济,因此我计划将这一项目作为学校英语教学的共同研究项目来实施。2016年,苏州市教研室确定我校加入英语绘本教学研究项目,于是我立刻召开全体英语教师会议,研究部署如何实施。同年9月,《自然拼读》作者瑞格叔叔来苏州时,我抓住机会,带领英语教师们一起去现场感受这套教材的内涵与魅力。回来后,我们一同研究改革字母教学工作,并正式开启团队合作下的英语绘本教学项目研究之旅。全校英语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PPT、定时定点召开研讨会,按部就班地实施项目计划。当项目引领的催化作用逐步发挥后,教师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已然形成,而且普遍干劲十足,甚至平时工作不主动、不积极的教师也变得忙碌起来,却又直呼“不累”。

教学工作应当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性的,而支撑起这一切的,只能是教师,但要发挥他们“1+1>2”的效果,则必然要依托团队的力量。我主动引领机会,带动和促进团队协作,使教师个体实现了在团队中的悄然成长。

课题研究,引领教学

过去的我一度只知道教学,不懂得教育科研,所以虽然埋头苦干多年,但却一直“碌碌无为”,陷入长时间的成长瓶颈期。庆幸的是我在成长中遇到了许多“贵人”,他们帮助我直面“短板”,找到了丢失的工作之魂——教育科研。其实教科研工作是融于教学工作之中,却又高于教学工作的,因为它来源于、成形于教学工作,经过消化、研究、提炼,形成教学理念、模型等,并再次反作用于教学,成为指导和引领教学的灵魂,也是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主张的核心。

我的教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入了门,但是进门后怎么走却又是糊里糊涂。从一开始的根据教学实践撰写论文,到辅助式地参与他人的课题研究,到主持个别子课题研究,始终只是被动参与,没能自主创造机会。

2017年底,在张菊荣校长的关心与支持下,从不敢独立涉及“课题”的我终于鼓足勇气,向独立选择并主持课题研究发起了挑战。其间,仅选题就经历几次大的变更,虽然平时也有所谓的研究和论文,但是涉足的内容基本来自平时的教学案例、教学评价研究等,主题散乱,没能形成一个个性化、“一线串珠”式的研究方向和主题。草拟的课题研究方向几次都被校长“友善”地否定了,这样的情形让我忍不住想打退堂鼓,但是在张校长一次次的鼓励下,我又继续负重前行。最终,在专家的指导下,我确定了以“指向大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学习评价工具的开发研究”为研究主题。确定了方向后,一切都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思如泉涌,一天之内便高质量地完成了课题方案,并最终顺利得到专家认可,通过了评审。

虽然课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有了课题方案的引领,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团队已然成型,步骤和实施计划跃然纸上,让我有了更高的站位,眼界和思路也越发清晰,各项资源正在朝多维度融合的方向整合,新的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开创。

当机会遇见成长,我期待自己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然而卓越,并非坚持加努力就能达成,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聆听窗外声音,努力构筑理想课堂,精心淬炼英语教学特色,链接家校共育合力,用自己的成长之路铺就学生的成才大道。

猜你喜欢
机会论文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