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超群
2016年,北京市大兴区教委为加大新区名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资源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成立了一批名师工作室,“小学数学张京娴名师工作室”应时而生。该工作室由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数学教师张京娴主持,以“五个一”为活动宗旨:搭建一个平台,形成一个团队,提升一技之长,研究一个课题,做出一些成果;以“1+2+17+n”共同成长为目标:一名导师,两名指导教师,17名工作室成员,协作区n名数学教师。
加大学习力度,提升专业素养。为了使成员的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工作室特别聘请了北京市特级教师马希明老师为工作室指导专家,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与各类培训;提倡工作室全体成员做到“百度一下不如静心读书”,《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这样教》《小学教学与思想方法》等都成为老师们的教学参考书籍。同时,工作室还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借鉴先进经验。
立足课堂,确保研修质量。工作室要求成员做到:课前,与教材和学生对话; 课中,与核心素养对话;课后,与自己对话。在某一项课程开课之前,工作室教师会翻阅多个版本的教材对其进行横向对比,深度了解编者意图,准确定位重难点;采用问卷与访谈的形式了解学情,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成员一起探讨关于核心素养的问题,并通过“将教学情境真实化”“创设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等方式,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如:《圆的认识》注重培养空间观;《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渗透极限思想;《用字母表示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一亿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推理能力; 《基于学生研究的课堂教学反思的研究》课题,则敦促老师在每节课后进行自省,学会与自己对话,借以提高研修质量。
强化引领作用,拓展研修深度。工作室成立当天,主持人张京娴老师就把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发给每位成员,还给老师发了一个成长文件夹,请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在不断研修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走向优秀和卓越。要想将研修活动做实、做深,进行课题研究是必然之选。工作室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科研课题《基于学生研究的课堂教学反思的研究》,此课题为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教师原型观下课堂教学执行力的提升”课题下的子课题,具有极大的研讨价值。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不断接受新事物,搜集新信息,创造新方法,学习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学发展趋势,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将教研引向了深入。
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在成员的通力协作下,工作室获得了诸多荣誉,展现了新时期教育人的卓然风采:工作室成员获区级以上教学奖项80余项;做国家级观摩课8节;在大兴区教师专业能力考核中有12位教师获得一、二等奖;工作室全体成员的研修成果出版成册;在2017年12月新一轮北京市学科骨干评选中,两位指导教师成为北京市骨干教师,两位老师成为市骨干推荐人选……
段晓炜,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小学数学张京娴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曾获北京市首届“京教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参与8个区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是大兴区教育单位唯一接受北京市青年骨干个人项目科研资金支持的个人。
张苗,“小学数学张京娴名师工作室”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多次参加市、区、学校组织的现场教研活动、培训、讲座等,其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市区级各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