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研究

2018-01-29 09:42周巧梅
运动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课间操课间跑步

周巧梅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目前大课间活动缺少的就是创新之处,学生对机械的广播操形式不感兴趣,只是被动做操,长久下去不仅达不到健身建心的目标,而且还会养成马虎从事,应付差事的不良习惯。因此,积极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断开拓视野,结合时代发展与青少年身心需求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进行广泛的探索,紧跟时代潮流创造特色校园文化。因此,在教育发达的地区早已作过尝试并正在逐步推广,如张家港常青藤学校、乐余小学和盱眙一中的大课间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以体育教育、中学生、大课间活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文献40余篇,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并加以整理,为本文提供参考依据。

1.2.2 田野调查法 通过在来安县阳光国际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工作一年半进行观察,并对体育活动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其开展现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以大课间活动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并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发放问卷,了解大课间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回收的问卷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

2.1.1 中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兴趣爱好调查大课间活动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更活跃、趣味性更浓郁、练习强度更适宜、参与面更广泛,时代感强、即使是学生自编自创的游戏和舞蹈,也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及艺术赏析的需求。但是在项目喜爱程度的选择上男女有别,经调查男生在青春期爱表现,精力旺盛,喜欢激烈性、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足球、武术、搏击操等;女生在青春期较害羞,更喜欢女性化、形体化、动作柔美且有节奏感的舞蹈类运动项目。

2.1.2 大课间模式 大课间操简称“大课间”,大是指课间活动时间长(25~30min,)参加人数多(全校),操是指系列广播操、做操、操练。大部分省市每天上午安排1次。目前大课间模式可分为6种:跑步、跑步+操、操+跑步+放松、跑步+身体素质+操或舞蹈或放松、跑步+分组活动+操或舞蹈或放松、操+分组活动+集体舞或放松。

2.2 学校对课间操的态度

目前,部分学校在实行过程中实质意义与外在形式存在误差,为应付检查部分学校花重金为其打造华丽的外表,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强化训练,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过于成人化,不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违背了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本质。经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校出现应付的态度(表1)。随着时代的进步,大课间活动渐渐取代传统课间操,究其原因,如果教学不与时俱进,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做多了,玩腻了,没有新鲜感,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创编要走进学生,一切灵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创造出安全有效、简单实用且符合国情、校情、具有时代特征的大课间活动,体现活动的全员性、科学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在来安县阳光国际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就目前的课间操模式大部分同学希望有所改变,大部分学生较喜欢跑步+分组活动+操或舞蹈或放松这种模式。

表1 培训班学员参加羽毛球培训班的动机调查表

表2 学生对课间操期望模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中学生对大课间活动态度消极很多中学生没有正确看待大课间活动。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学校大课间活动模式缺乏创新,练习起来比较枯燥;校领导及班主任重视程度不高,使学生觉得课间活动的练习意义不大,没有端正学习态度;体育教师没有针对动作的细节做出详细讲解,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加上体育课上练习较少,学习效果不好,出现应付状态。

3.1.2 大课间安全隐患日益突出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型集体活动,是校园安全隐患存在最多的地方:(1)踩踏事件,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中第一环节集合整队和最后环节整理放松均存在踩踏事件安全隐患,校园踩踏事件在中国各中小学校发生率极高,结果死伤惨重,是校园安全隐患的最大问题。(2)运动损伤,易发生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中第二环节跑步。由于许多学生从班级到操场会十分兴奋,在跑步过程中,拼劲全力,运动量提升太快,身体机能无法适应,易发生肌肉痉挛、胸闷、崴脚等现象。(3)运动器材场地,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中第三环节特色运动中会有许多需要器材的运动项目,如竹竿舞、篮球操等均存在安全隐患。

3.1.3 学校对中学生大课间活动重视度不够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逐渐失去兴趣,究其原因:(1)学生对多种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了解、掌握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许多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通常利用大课间补习功课,对大课间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学校缺乏对大课间的组织及考核管理;(2)在体育课上,很多体育教师对大课间活动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学生体育活动细节的指导,此外体育教师对大课间活动的创编缺少创新性,大部分教师每年不参加培训及外出学习。

3.2 建 议

3.2.1 体育与游戏相结合 课外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运动量适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竞争性。学生对游戏天生感兴趣,善于创编、改造各种趣味游戏。教师鼓励学生自我创编大课间活动游戏项目,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创造组织能力。在创编组织过程中要考虑游戏的安全性、组织性、多样性、趣味性、可行性。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再有趣的游戏开展次数多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以游戏为主的大课间活动需要定期更换游戏,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2.2 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项目 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成为全国各中小学校竞相效仿的对象。江苏宜兴太华中学的课间竹竿舞就很有特点,充分利用了本地的资源,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把这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安徽省凤阳一中的课间凤阳花鼓舞;广东省佛山市部分中学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了当地武术、粤曲等地方文化特色;赣州采茶戏课间操正在各中学推广;南海的旗峰中学引进少林寺连环拳动作等特色课间活动,体育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的大课间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遗产得到继承与弘扬,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精髓与魅力。

3.2.3 体育与环境相结合 大课间活动的创编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因地、因人制宜。(1)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体育教师的特长为基础充分利用场地和体育教师特长编排学生喜闻乐见且达到健身效果的项目。(2)根据季节的不同,大课间活动变化不同的模式,如夏季减少跑的过程,增加舞蹈或放松部分,春秋季节适当增加分组活动部分,冬季可以增加跑的过程等。(3)活动与学生紧密相连,要考虑到青春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需求和身体素质,分开活动或者择其共同点进行编排。

3.2.4 构建3-2-1的体育锻炼模式 大课间活动除了活动内容创新之外,活动的时间安排也要有新意。构建3-2-1的体育锻炼模式,“3”是指每3天进行1次课间集体游戏活动,“2”是指每天要保证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间操和眼保健操,“1”是指每周要进行1次学生调查,利用体育课的时间来鼓励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新。

总之,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营造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有利于消除紧张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在开展中要注重实效,不拘泥于形式,达到目的就好。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大背景下,更好的开展大课间活动要求校领导及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大课间活动模式,与时俱进。在安全问题上,尤其是班主任和体育老师要强化安全意识,切不可采取“放羊式”,把学生放在一边,自己做一个旁观者。全校师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勤教力学、不断开拓创新。全员参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必将让健康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让欢笑成为校园的主旋律。

[1]任家洲.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市鄞州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例[J ].运动,2010(1).

[2]刘世东.让学生真正享受“快乐大课间”[J ].体育教学,2008(1).

[3]陈伟.我对大课间活动的探讨[J ].成功:教育,2013(18).

猜你喜欢
课间操课间跑步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热天跑步防中暑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