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自信研究

2018-01-28 11:19刘成
读天下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职生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对四川成都、乐山、眉山等地区四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自信的概念入手,研究专业自信的来源,影响的因素,进一步从学生的自信恢复教育,专业的选择与专业的认识、个人职业规划与专业学习计划、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途径与方法、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等多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发掘学生专业自信的来源、探寻专业不自信的原因,通过自我反思与外在干预、找到解决学生专业不自信的方法,寻求一条培养高职学生专业自信的途径,从让高职学生爱专业开始,而自觉产生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钻学,同时达到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情感素质与专业自信形成良性的循环促动。

关键词:高职生;专业自信;研究

一、 高职生专业自信

自信有着丰富的内涵,目前没有一个完美标准的解释,但自信的重要作用却是专家学者们所认可的,按照与之最接近的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这与高职教育的理念最为契合。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根本。故这里的自信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在社会中应用形成的自我认知评价的一种稳定心理性格特征。专业自信是个体对自身专业能力在社会中应用形成的自我认知评价的一种稳定心理性格特征。

二、 专业自信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以及按照事物运动变化的两个因素——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专业自信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也有个体自身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一) 个体自身内在因素

1. 个体自身的生理状况:个体自身的生物遗传是个体自信来源的生理基础,包括,身高、体重、毛发、器官、身体健康程度、自身先天的音质、音色、身体的长相等都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自信程度。身体健壮、长相健美、音质音色富有磁性、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个体专业自信心明显高于反之个体。同时男生的自信普遍高于女生,这与男人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作用和传统文化影响有关。

2. 个体自我认识和评价: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与自身的成功历程也有着重要的联系。个体自身在成长中的成功次数以及自身对成功与失败理性正确分析思考直接影响个体自身的自我评价,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影响学生个体的专业自信心。

3. 个体自身先天智商和情商高低:个体自身的智力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从而影响自我评价的高低,繼而影响自信心及专业自信心;情商是个体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自我认识、管理、激励投入到事项中的心理状态表现。情商高的个体往往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以最佳的沟通合作方式投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从而增强专业自信。调查还发现,整体中职进入高职的学生往往情商要高于高考生。

4. 个体自身对专业的认知和喜欢:个体对专业因认知而喜欢,因喜欢而认知专业,做出符合专业选择判断,知识技能学习产生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专业自信。个体期望自身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影响着专业自信,期望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专业自信。个体对专业的社会欢迎度、专业的就业率、专业人员在社会中的地位、专业岗位群在社会中的广泛程度、社会需求欢迎度,都对个体的专业自信心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5. 个体自身的学业程度和自身的努力程度:个体的专业自信往往是随着自身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机会和成功率而越高。调查发现高职一年级的专业自信度要高于三年级,男生略高于女生。在就业和毕业的过渡期中个体普遍有焦虑、急躁的心理,专业自信心也显著减低。专业自信也并不是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多少直接成正比,调查发现,成绩优异的个体并不都比成绩差的专业自信强。中职学生参加对口招生考试进入的学生个体略高于参加高考学生。

(二) 外在因素

1. 专业人才在社会市场中的社会认可度和收入:个体通过观察分析他人在该专业中的社会认可度、自身成就感以及自身的收入状况或是社会对该职业的尊重程度,憧憬想象自己的职业前景,直接影响着个体对自身的专业自信,个体期望自身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影响着专业。薪酬中等的个体的专业自信力普遍较强,少和高的个体专业自信都较弱。

2. 专业在市场中的需求度:在调查中发现,就读紧俏专业优势专业在市场中的需求度高,就业压力就小,找工作容易的个体专业自信度高。而就读一般专业普遍专业自信都不强,甚至有较多的个体都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不存在专业就业的自信心。对于创业和就业的比较,创业生个体的专业自信度要高于就业者,创业者个体的整体素质要高于就业打工者,专业自信心也要高于打工的个体。

3. 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对个体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个体成长社会环境对形成自身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影响着个体的自信心。学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方式和观念的不同,同样影响着个体的专业自信。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注重个性教育的学生来源专业自信明显较强。个体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对个体有着深刻的影响。生源的来源不同自信心也呈现明显的差距。调查还发现录取分数高低并不与专业自信心成正比。家庭的教育引导方式也对专业自信产生影响是鼓励、赞许、帮助、支持或反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也有明显的差异性。

4. 进入高职院校前后的教育引导、训练:进入职业学院以前学生普遍都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增强自信心训练,主要都是得益于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对学生影响较大。但是影响自己最大的往往是一件事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老师。老师面向整体学生,采取个性教育,更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 专业不自信的原因分析

影响自信因素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既有自己本身先天的生理基础,也有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专业自信也同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长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受到自身主观判断、思考因素的影响。既有物质条件、社会时代特征的影响,也有精神来源的影响。自信心不强,往往由于自身不够强大。根据调查研究,学生呈现专业不自信的主要原因如下:

1. 个体的外在生理条件:个体对自身外在形象及先天条件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自信心。同时自己先天生理素质和特殊能力直接影响着自身能力提高,从而影响自己自信度,现实实践表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个体自信度整体略高。

2. 个体的专业和技能:个体对本专业学习后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个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体的专业自信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自身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社会对个体的评价反应。社会评价好,也反作用与个体的专业自信心。社会评价越好,个体的专业自信也越强。

3. 个体的性格气质:性格气质有着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成长影响,相对来说,性格是后天的,气质是先天的。性格可塑性大、气质可塑性小。他们都表现了成长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性格的个体差异性自信心也有一定差异性,外倾性性格比内倾型性格的自信心更强。自我意识强弱与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观察、分析、思考后的自我认同感强则专业自信越强。性格懦弱的个体往往自信心越低,对外界的反映也灵敏,抗击打能力也越差,自尊心也越强,而专业自信心却往往越低。

4. 个体的家庭影响和个人经历:家庭对人才的认识和对个体的期望度以及自身的成长经历都对个体自信心的培养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良好,认识问题客观公正、自身成长总体顺利的个体要高于反之个体。

5. 个体对专业的前期认知和后期教育导向:调查发现,高职生报考专业几乎都是由分数决定,而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决定所选专业较少,个体对专业的认知都比较茫然,经过专业选择和入学前教育有了初步了解后专业自信有所增强。高职二年级学生专业自信低于三年级和一年级,随着茫然的入学阶段,个体逐渐进入到新的生活中,对自身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在二年级跟岗见习阶段,自我感觉和评价有所降低,出现自信心降低,三年级后随着自身知识、能力的储备增强,自身评价恢复正常,自信心也有所增强。

6. 个体面对社会就业压力的反映:调查发现,社会就业压力越大的专业个体专业自信心明显降低。农学、农业技术专业个体自信心要高于医生、护士和师范专业,学前专业个体自信要高于小学教育专业。

四、 专业自信的自我恢复和外在干预培养方法与途径探索

自信是一种自我感觉,是自我判断所作出的心理反应,故所有的外部条件、方法必须通过自身内部心理有所反应才能起作用。内因是决定因素,通过改变外部条件诱导内因发生变化。故从自我恢复教育和外部条件去恢复专业自信心。

(一) 专业自信的自我恢复

1. 正确认识自我是专业自信自我恢复的必要前提

发现自身优势,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和劣势,端正学习态度,确立准确的目标,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发展。过高会严重刺伤个体的专业自信,过低的目标会降低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因此,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确定好目标,目标的可实现性非常重要地影响着个体自信心。个体的专业目标的可实现性直接影响个体的专业自信。

2. 成功塑造自我是专业自信恢复的物质条件

(1)不断充实自我,提高服务社会能力。能力和知识技能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能力又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前提。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大小影响者个体的自信心。不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在学习中忘却烦劳,在阅读中体验人生,学习是自信燃烧起来最有效途径。头脑越充实,自信心也强。学会自我情绪调控,不断充实自我,提高适应社会服务能力是提高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在社团中提高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2)主动排解心理压力。人的快乐与否,全在于你怎样对待生活,人的快乐与否全在于自身感受,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主动倾诉,更换视角,拓宽视野,可以从另外的地方看待事物,大笑、温水浴、深呼吸、散步等物理疗法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是自我恢复自信的有效方式。深思熟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是自我判断正确是否的前提,是自信心来源的关键。最后还要坚持体育锻炼,长期锻炼身体有利于工作和学习的物质条件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自身意志力和思维敏捷性,是提高自信性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3. 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自信心来源的外部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直接影响个体对自我分析、判断。认知、情绪、人格都影响着个体的人际关系,一旦出现问题会表现为自我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中,从而影响个体自信心。

(二) 专业自信的外在干预

1. 做好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专业自信的精神来源和动力支持。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成为支配和左右个体活动的行为动作,是保证个体成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激励着个体不断奋进前行,是个体自信的精神灯塔和指路灯。

2. 教育目标设立要有科学性。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职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知识要适度,以应用为主旨的人才培养特征。高职学生要用跳一跳够得着目标,在教育目标引导设计中可用“小步快走”,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让学生在前行中常常感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研社会岗位群,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构建完备精准的课程体系。

3. 做好入学前专业选择教育,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由于高职学生在就读大学的分数排位靠后,自身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兴趣爱好、特殊能力,或高考失误等,在入学初期都有一个低迷茫然期,经过短时的如学前教育,以及高职院校近年来的高就业率,学生个体会很快找回自信心。正确认识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树立榜样,平凡的岗位有不平凡的事业。

4. 教育引导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注重个体差异特征,积极开展兴趣和特长班和学分制选课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指人认识或参与某项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建立在自身主动需要的基础上。兴趣可以让人充满热情、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从而更加容易成功,促进自信心的增加。

5. 積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个体的心理健康障碍。健康是一种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当前,高职生群体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容易出现自卑、厌学、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好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条件,从而自信来源才有了生理基础和正确途径。

6.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和职业指导。职业是自我价值在社会中体现的主要方式,科学合理做好职业规划和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让学生直接感受体会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从而感受自身价值,增强专业自信心。

总之,自信是成功的助推剂,但并不是有了自信就一定能成功,自信也必须建立在自身素质全面提升,正确认知自身优劣、正确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培养专业自信,要以人为本,既注重受教育个体的共性特征进行教育引导,又要充分重视个性教育,既要注意每门课程的深度、难度的准确性,又要注意每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逻辑关系及承担的作用,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实施适当干预教育,通过外在条件因素的转变,从而实现个体内在观念意识的转变,完成人才专业自信心培养。

参考文献:

[1]车丽萍.自信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G].宁波大学学报,2001(6).

[2]冯建英.关于高职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0.3.

[3]李红.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4]李小融.中小学教师心理学手册[M].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3第一版.

作者简介:

刘成,四川省眉山市,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生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高职生自我容纳与容纳他人调查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