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2018-01-28 11:06张子剑张凌豪
关键词:社交媒体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张子剑 张凌豪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小学生也成为受社交媒体影响较深的一个群体。本文结合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和访谈调查情况,分析了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引发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重视、关注及理性引导。

【关键词】 云南师大附小 小学生 社交媒体 现状调查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1-247-02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当代人获取信息、展现自我、社会交往等活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利弊并存。笔者对云南师大附小文林小区六个年级近300名同学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云南师大附小文林校区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现状

1. 使用者性别

在该项统计中,男生和女生性别占比分别为44.48%和55.52%,反映出女生在社交媒体的使用方面活跃度高于男生。

2. 使用者年级分布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中,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9%、1.455%、10.14%、2.9%、14.49%、68.12%。说明年龄(学段/年级)与使用需求具有相关性,即随着年龄增加,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需求会逐渐增加。

3. 使用社交媒体的终端设备

受调查者中,手机占比为84.6%,其次是电脑,占比31.88%;智能手表为15.94%;其他终端为13.04%。说明小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等智能化电子设备进行网络社交的的情况较为普遍。

4. 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

每天都使用、每周固定使用、节假日使用、从不使用者占比分别为55.07%、21.74%、26.09%、1.45%,该项数据反映出受调查者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相对较高。

5. 社交媒体的使用时段

在各时段中,“完成作业后”占比为49.28%,“晚饭后”占比为34.78%,“放学后”占比24.64%,说明多数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但是10.14%的学生在早上起床后使用,31.88%的学生在睡前使用,5.8%的学生甚至在上(放)学路上使用,也暴露出小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缺乏自律,以及家长管制和干预的缺失。

6. 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

此项目的统计数据显示,小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排名前三的分别是QQ(86.96%)、微信(46.38%)、抖音和微博并列第三(14.49%)说明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度较高。

7. 使用社交媒体是否对学习造成影响

受调查者中,选择“有”的占比36.23%,选择“没有”的占比63.77%。但在与18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中,认为对学习造成影响的占比达到78.55%。这说明不同调查与统计路径的数据有较大差异。

8. 是否对视力、睡眠时间、注意力、线下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多数受调查者认为睡眠时间、注意力和线下人际交往未受明显影响。但认为对视力造成了影响者,占比达到60.87%,该数据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干预和防范。

9. 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

受调查者中选择“看班群、组群各类通知”者占比最高,为73.91%,数据与学校及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基本一致。选择“和同学聊天”者占比72.46%,是小学生人际交往、渴望群体认可与寻求归属的反映。位列第三、四、五的分别是“看订阅号”(占比39.13%)、“玩小游戏”(占比36.23%)、“其他”(占比20.29%),其中,“看订阅号”者中有近80%为浏览各类资讯、20%左右为线上学习,使用动机呈现多元化特点。

10. 父母对使用社交媒体的态度

禁止使用者占比5.8%,制定规则并按照规则适用者占比79.71%,放任自流者占比14.49%。数据显示多数家长有理性开放的态度和较强的管理干预意识。

11. 使用社交媒体时是否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个人信息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认为能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者占比79.71%,认为个人信息能得到有效保护者占比达82.61%,数据反映出大部分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制观念和是非观。

12. 使用社交媒体时是否遭受过网络冷暴力

未遭受过网络课冷暴力者占比达到97.1%,遭受过的占比2.9%。在對“遭受者”进行跟进调查以及深度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被同学排斥、孤立”、“被造谣、威胁、谩骂”等情况较为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事学生造成了心理和人际交往的极大困扰。

13. 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是否需要实名认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是否应该进行干预

认为需要实名认证者占比达76.81,认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该进行干预者占比达69.57%,反映了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法制观念等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二、调查情况分析

基于统计数据和访谈,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利弊并存。

(一)使用社交媒体对小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小学生开放型人格、平等型人格、独立型人格的发展

社交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能,其突破时空的交往方式还可以打破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封闭性和有限性,有利于小学生开放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线上交往中,小学生可以在线上“成人化”地、平等地、民主地表达个人观念并与他人互动交流,有利于其在线下真实环境中平等人格的发展。社交媒体为小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成为其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有利于营造社会化学习场景、拓宽小学生学习渠道、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模式因社交媒体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社交媒体平台也成为教育的入口和平台,对小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带来深远影响。

3. 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信息素养及公民素养

通过对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积极引导和干预,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和技能、以及积极的信息心理和信息道德,也有助于小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观念和公共参与等公民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使用社交媒体对小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

1. 影响身心健康

小学生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干预的情况下,不当使用手机会对其视力、睡眠、注意力造成极大影响。如遭遇网络冷暴力,则还有可能导致其心理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等不健康的负面情绪。隐藏真实身份的线上互动,容易导致小学生自我认知和角色认同混乱。过度使用社交媒体还会产生网络成瘾和依赖等问题。

2. 影响学习成绩

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时间管理能力较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交媒体的使用成为了学习的阻碍。花过多时间甚至沉迷于社交媒体,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专注度下降,也会减少小学生的纸质书阅读时间,从而导致学习缺乏深度思考、以及知识的系统积淀,影响学习成绩。

3. 影响社会交往

部分小学生把线上的交往作为线下交往的替代品,从而降低进行线下人际交往的积极性,滋生人际交往中的“懒惰”,产生封闭心理甚至社交恐惧,无法融入周围的真实人际环境,影响线下的真实人际交往

4. 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当前的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社交媒体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社交媒体传播得到广泛传播的信息具有过度娱乐化、片面化、夸张的倾向,而小学生普遍缺乏批判能力,容易跟风盲从,继而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对策

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其产生的问题已不容忽视,需要国家、社会、行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从而使小学生理性面对,合理使用社交媒体。

(一)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

1.弘扬主旋律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倾向日益明显。小学生面临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选择。对此,国家应该弘扬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

2.完善法律法规

有序的互联网秩序的构建,需立法先行。为了规范社交媒体的使用,国家应该针对社交媒体使用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网络安全立法,及时填补法律上的空白,从而使社交媒体的运营和使用有法可依,为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构建政策体系

规范和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社交软件,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弘扬主旋律明确大方向,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外,需要构建政策体系,使具体要求能够落到实处。同时,应该加强国家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从而形成政策的最大合力,为小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环境

1.加强舆论监督

当代小学生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需要加强舆论监督,形成积极向善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生态。

2.加强资源支持

应该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调动教育家、心理学家、优秀家长等力量,举办专题公益讲座、主题活动的方式,为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支持。还应该挖掘优秀的文化资源,打造高质量的图书、电视节目等精神产品,满足小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行业应追求良性发展

1.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社交媒體行业在追求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社会效益,科学评估社交媒体软件的使用对学生身心发展形成的影响,开发真正能够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交软件。

2.加强行业自律发展

作为信息量庞大的社交媒体,不健康的信息时刻侵蚀着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对此,除了事前审查,还需要采用事中、事后的动态监督。

(四)学校应进行规范管理

1.完善过程管理

学校应该与时俱进,直面社交媒体使用带来的新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手机、平板电脑的管理,规范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空间。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节奏,开展类型多样、形式丰富的校园活动,增强校园活动的吸引力,减少小学生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

(五)家庭应进行示范引导

1.家长应做好行为示范

当前,部分家长担忧孩子因过多使用社交媒体而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自身也在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这种矛盾使得家长对于孩子的劝导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出行为示范。

2.加强家庭文化建设

家庭不应成为家长和孩子都花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的网络空间,而应该注重文化建设,致力于营造一种面对面交流的和谐的亲子交往氛围和家庭文化氛围。

(六)个人应该加强自律

1.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

小学生应该在学校和家长引导下做好生涯规划,明确个人的成长成才目标,从而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中做出理智选择。

2.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小学生应该铸就良知的标尺,盲目从众,不人云亦云,学会对形形色色的社交媒体及信息做出判断,明辨是非。

3.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社交媒体的使用上,小学生自身应该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及成长成才进行规划,制定明确的社交媒体使用的规则,做一个善于运用社交媒体丰富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者。

[ 参 考 文 献 ]

[1]张海波.媒介素养[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年.

[2]卢静涵.社交网络对青少年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影响[J].学习月刊,2012.07.

[3]顾军、郝梦夷.陪伴孩子时玩手机,这是“冷暴力”[N].文汇报,2018.2.7.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