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018-01-28 06:03卢莹
考试周刊 2018年102期
关键词:有效开展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卢莹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主。小学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为小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同时,受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儿童的成长严重缺少父母的陪伴,这也对很多学生的成长发育产生了不良影响,教师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对学生实际生活的了解,来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制定合理的心理教育方案,这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有效开展;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进行知识的获取,就需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想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就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获取,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做好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对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系统化分析。

一、 从个人因素入手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情况。当代很多小学生都不善于交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有着处事冷淡、情绪焦虑等负面心理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有着比较重的心理负担,很难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拥有以上情绪的学生很难处理好与亲人、同学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陷入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错误的心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这种情绪是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我国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想要解决这一心理问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学生不愿承认自身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的教育开展举步维艰。

解决方案:架起友爱桥梁,让学生融入集体中。教师需要通过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需要提供更多关心,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不能直接指出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谈理想,谈人际交往,让学生慢慢地敞开心扉,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当学生与其他同学发生摩擦时,教师不能先明确谁的责任,而是先安抚学生的情绪。可以举例说明:生活就像大海,每个人都是海里的一粒石子,海水奔流的过程中,石子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摩擦和碰撞。经历过这些碰撞后,石子会变得美丽、光洁,生活在集体中的我们,就像那些石子。学生明确这些道理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 从家庭因素入手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很多学生心理发育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都是受到了学生家庭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缺乏父母疼爱的儿童心理都会存在缺陷,因为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当代青年将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放在了工作中,儿童交给长辈照顾,甚至有的父母直接聘请保姆管理,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体会到母爱和父爱。我国离婚数量也在逐年增长,这也导致出现了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学生的心理建设缺少稳定性,情绪化比较严重,很容易形成人格障碍。监护者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心理发展的走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一则案例:程同学在父亲的管教下长大,缺少母爱的他性格十分极端,不仅不愿意与人相处,还很容易产生负面情感,对教师的教学开展产生了严重影响。经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到程同学的父亲对其期望很高,但因为缺少文化素养,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直接,甚至十分粗暴,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纠纷时,会盲目地纵容孩子,给予孩子错误地引导,认为父亲会为其所有行为负责;当孩子违背父亲的意愿时,会遭到拳打脚踢;这样的教育形式让孩子心中的父亲形象发生了扭曲,逐渐养成了孤僻、冷淡、情绪化的心理特点。

解决方案:教师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努力说服家长改变原有的教育方法,家长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心理成长。教师要让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父亲明白应有的责任感,帮助父亲纠正思想,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在学习上,要多多关心。只有让父亲转变教育方法,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导,及时地调整心态,才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变化,获得想要的教育成果。

三、 从教师因素入手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了解,当出现问题学生时,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家庭、个人情况,当掌握学生的成长环境后,不能让学生感觉教师是在同情他,需要潜移默化地提供帮助。当学生喜怒无常,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时,老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如果学生感觉在教师身上得不到关怀和温暖,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失落感,反而更想引起大家的关注。当产生这些心理变化后,会经常表现出一些一反常态的行为,目的是能够宣泄出自己的情绪,这种心理和情绪的交织会让学生做出一些极端的表现。如:欺凌弱小、不服管教等叛逆行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正确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家庭、学校教育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提高家长、教师的教育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水平。

四、 总结

教师在进行学生心理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抱有爱心,面对学生的不配合也要有耐心,有信心能够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对一些心理发展不顺利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前提是想要转变学生的心理变化,需要找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个人、家庭等因素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明确地判断。想要转变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辅导策略。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夠的尊重,多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少一些批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调整。

参考文献:

[1]赵广,汪振德.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251.

[2]蒋晓芬.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生十六七,2018(14):24+63.

[3]岳红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甘肃教育,2018(13):28.

猜你喜欢
有效开展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