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张娅婷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要把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于英语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多次元发展需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为了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做好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可以在真正的情境中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
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推进下,跨文化因素受到了重视,但是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国内的跨文化学习都稍显滞后,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能结合自身经验为学生介绍这部分知识,在知识的传授上缺乏系统的体系。此外,很多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很少涉猎相关书籍,更缺乏亲身实践的经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英语学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质上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既包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鉴别,又包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英语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英语教学课堂。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感情、态度、感觉等;情感教育则指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用心理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的效果。在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做到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践证实,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材知识制作成生动的教学课件,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下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焦虑感与紧张感,启迪他们的智慧。
适宜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对于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之外,可以举办英语话剧排练、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大赛等,借助各式各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在班级中,可以组织“英语图书漂流”“英语角”等活动,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将“主阵地”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英语交流。
由于生活背景、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存在不同,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充分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作为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与独特性,利用教学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承认这种差异,尊重善待差异,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不同要求。平时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解决问题;课后主动复习,总结归纳加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