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益民 朱丽琴 郑 姣
医院行政职能部门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机构,在医院整体工作氛围中起着引领带头作用,其执行力直接影响到医院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1]。湖南省人民医院根据精细化管理目标,于2015年起实施医院中层干部宣誓制度,从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工作能力、管理能力与协作能力5个方面对行政职能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并量化成为一项考核方案,简称“五个一”工程。该工程从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出发,强化部门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使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的执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5年开始,医院在对新进人员进行入职宣誓的基础上,对竞聘上岗的中层干部也进行任职宣誓,以提升中层干部的责任感与荣誉感。
医改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十分重要,而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管理人员认真履职。宣誓既有荣誉感,也有压力。誓词能够促进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对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运行效率具有深远意义。行政职能部门作为医院建设的引领部门,需要承上启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但更重要的是履行职责、敢于担当、充满激情和不断创新。这是医院实现整体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各部门制定、落实计划的必要条件。
为将誓词的内容转化成具体行动和考核指标,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医院出台了《提升行政职能部门能力的“五个一”工程》,突出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工作能力、管理能力与协作能力5项重点,以点带面量化指标并进行考核。
为提升医院职能部门的学习能力,要求每个部门每年读好一本书。年初准备一本管理书籍或期刊,看完后撰写读书心得,将思路、观念、方法应用于本职工作中;年终写总结报告,参加读书报告会。医院根据选书的新颖性、读书的组织形式与效果、产生的影响力和汇报质量进行评分。同时,考核与学习能力相关的其他日常工作指标。比如,对在经院务会讨论决定的院级活动,或厅局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院外活动中获得奖励的个人或集体,给予不同比例的加分;对无故不参加医院举行的相关会议、学习、活动等情况给予不同比例的减分。
为提升医院质量与服务水平,在医院各个层面开展品管圈活动,要求每个职能部门每年完成一项高质量品管圈。结合上一年度本部门职责相关并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医院存在的现象,年初申报QCC项目,立项后按计划组织开展,见成效后予以现场评估,年底汇报评比。按进度完成的QCC项目,参加医院组织的汇报评审会。对获奖项目按一定比例加分,验收不合格者予以扣分。同时,考核与服务能力相关的其他日常工作指标。比如,严格按照要求参加和接受服务查房获得医院年度奖的按一定比例加分,无故不参加查房者予以扣分;不按首接原则和程序办事,推诿拖拉导致投诉者予以扣分;在行政部门第三方满意度排序后3位者予以扣分。
从根本上说,工作能力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总结思考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需要不断整理、提炼,才能提升工作能力。在总结与提升过程中结合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将这个过程整理出来便是一篇好的文章。因此,医院要求每个职能部门每年完成1篇管理文章,或年度内出台、完善一份与工作持续改进或创新发展相关的制度性文件,要求有特色并产生明显效果。为提高职能部门写论文的积极性,医院将管理论文作为选派参加全省或全国会议的重要依据,原则上没有论文交流的非工作会议不派人参加。在学术会议上参与文章交流或在医院投稿指南目录中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予以加分。同时,考核与工作能力相关的其他日常工作指标。比如,年度工作计划不具体、不落实,工作成绩不达标,没有计划任意安排工作的予以扣分;收到上级公文未受控编号,未及时落实或完成不到位的予以扣分;跨部门工作协调不到位,拒绝协作影响工作进度与质量的予以扣分;总值班不在岗或沟通传达不到位的予以扣分等。
管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顶层设计很重要。策划并落实一件大事,从提出目标,到制定计划并完成,以及达成目标和进行反思,是一个提升管理能力的过程[2]。为此,医院要求每个职能部门围绕医院年度发展主题,服务医院中心工作,针对各部门年度工作重点,每年策划并落实一件在院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事,并做到年初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中期有评估,年终有总结。将提出的大事列入年度计划和季度重点工作中,按计划完成,在行政月会上报告并评比排序,按排序计分。同时,考核与提升医院影响力相关的其他日常工作指标。比如,在医院网站有高质量新闻,或受到上级部门表彰等按一定比例予以加分;部门内部不团结,不按规范程序办事,出现负面新闻或其他负面事件,按一定比例予以扣分。
区域性交流活动对内强化部门间协作,对外强化品牌与宣传意识。为提升医院影响力和职能部门协作能力,医院要求每个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和管理方向,每年牵头举办一次面向省内外的交流活动,或区域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或作为主委单位单独召开年会。面向全省的活动需符合继续教育项目管理要求,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同时,考核与协作能力相关的其他日常工作指标,根据具体情况折算计分。
通过“读好一本书”活动,在读书、写心得、应用于工作的过程中,行政职能部门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带动了临床一线部门的学习热情,在院内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为规范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医院出台了《内部培训制度》,还成立了青年学术委员会,以各种兴趣为中心的培训场场爆满,尤其是科研知识培训受到了年轻群体的青睐;医院每年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近200期,由医院指派到国内外学习的人员每年500余人次。
品管圈是一种自发的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方法[3],在组圈、选定主题、确定目标、效果确认、标准化工作程序及成果比较等过程中,圈员不仅学会了在工作中如何使用品管手法,而且通过圈组之间的比赛、展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医院还牵头成立了湖南品质联盟。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大家养成了事事小结、经常总结、不断提升与梳理思维的习惯。近年来,医院在国内外各类杂志发表文章数量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医教研同步发展,朝着研究型医院努力迈进,2017年医院成功申报国家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项目,获1亿多元经费资助。
通过“策划并落实一件大事”,在策划中思考医院影响力的提升,在落实中抓住亮点,准备新闻通稿,撰写有影响力的宣传稿。围绕影响力思考问题,完成事件,树立了主动宣传的意识,营造了“人人都是医院宣传员”的氛围。新闻稿件平均8~10条/天,每年在各级各类媒体正面报道1 500余次。2017年,医院“医联体之桃江模式”多次登上国务院网站首页,成为医疗卫生行业较为有影响力的热点新闻;“重大救治之高空飞娃”获评“湖南省十大科技新闻”。《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指南》成为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健康与小康——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系列丛书》已出版8册,获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通过举办一系列管理学术会议,在不断了解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改变观念,提升能力,并影响到临床各专科。专科与医院综合实力在省内外排名逐年上升,医院品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医院打造的航空救援湖南基地,开启空地立体化转运的紧急医疗救援时代,形成了辐射全省的1小时急救圈。同时,医院国际化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每年选派50多名青年骨干到国外学习培训;医院的“美国卫星诊所”已正式开诊;聘请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博士为医院“百人计划”专家;与美国南佛罗里达州浸信会医疗集团正式签署护理交流合作协议,开启医院国际护士交换培养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