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娟 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
在《课标》中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运动意识,培养学生好的运动习惯。在现阶段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常以演示法展开教学,教师为学生演示武术动作,学生展开练习,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对武术没有清晰地认知,学生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1]。基于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多元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古有孟母三迁也体现了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创设和谐环境是教学的前提,教师可以从校园与课堂两方面为学生创设环境:
首先是校园环境。教师可以在校园的文化长廊中张贴有关中华武术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武术的起源,发展与变迁,感受到我国武术精神的源远流长,除了武术的历史以外,教师还可以张贴中华武术的种类,让学生增长武术知识,学习起来兴趣更浓。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而武术便是每一个武侠必备的招数,当学生有这样的心态时,不用教师监督,学生也会自发的练习武术,学习武术技法;其次是课堂环境。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与武术课堂相融合,用多媒体敲响学生兴趣的钟声。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配上动听的音乐,整齐划一的武术操,带学生走进武术的世界。此时学生的目光被视频深深吸引,想要学习视频中酷炫的武术操,由此来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复杂动作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讲授,通过多角度的慢动作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身上肌肉的发力点,改变因为教师演示动作的困惑,结合多媒体练习武术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只要在一旁指导学生,提升学生动作准确性就够了。
在培养小学生武术学习兴趣的过程中,首先要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不能以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约束式的练习学习[2]。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武术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武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自己的热情和努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武林大会”活动,首先,教师先向学生约定好几个规定的动作,如白鹤亮翅、黑虎掏心、乌龙摆尾等武术动作,然后由一名学生站在终点,背向其他学生,其他学生站在起跑线。当教师喊出开始后,其他学生从起点跑向终点,站在终点的学生见机喊出一样武术动作后转身查看,其他学生要立刻停下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没有做出相应的动作就算出局。有学生拍到站在终点学生的肩膀,就算打擂成功,如果没有人成功,就算终点学生守擂成功。在这样的趣味活动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相应的武术动作,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可以快速的反应过来并作出对应的动作。对于这样的武术活动,小学生都十分的欢迎,学习的兴趣也十分的高昂,积极的参与到了武术活动当中。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师运用总结性评价,在期中或是期末通过考核展开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忽略学生的进步,也达不到教学的针对性。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新课堂评价方式,采用师生互评与生生互评,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3]。
如在教学“五步拳”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教授完基本动作后,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动作,教师可以故意做错几个动作,让学生体会到“小老师”的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五步拳动作,对比多媒体中的正确动作,潜移默化的记忆五步拳的动作要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将学生两两为一小组,一位学生练习,另一位学生评价,再交换评价,小组之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发现对方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对方的点评中提升自己的武术动作。当然,在课堂评价中教师也要针对性的进行点评,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体育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的鼓励是学生进步的源泉,可以对学生评价“你这个动作完成的真标准,和视频里一模一样”“这个动作如果手腕再有力一点一定可以更好。”在教师的评价中,师生之间距离更近,教师也能够看到学生点滴进步,在期中期末时给予进步较大的同学奖励,让学生真正爱上武术学习,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乐之者”才是教师教育的关键,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创新评价以及游戏教学带学生走进武术的大门,引领武术的魅力,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进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