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实质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在学生教育中发挥作用,“合作”强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推进,我们的家校合作却变了味。家长们不满现状,纷纷抗议教师把什么事情都落到自己身上;班主任叫苦不迭,连连慨叹班级一切事务都难逃家长插手。为什么本该是强强联手、互利共赢的双方陷入如此尴尬的窘境?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还是双方未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合作”的真正要义。家校双方都片面地将“合作”理解为“配合”,尤其是我们的教师,对家长总是以提要求为主,一味期望家长的配合,却不认真研究家长的真正需求,导致家校之间难以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家校应该寻求共同目标,达成积极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家校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所谓“最大公约数”原为数学概念,意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笔者以为在家校合作的范畴中,最大公约数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公共区,基于此,大家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家校共育、共信、共情,最终构建紧密的家校共同体,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学生是联系家长和学校的关键。“一切为了学生”是家校合作关系确立的根本依据。如果家校双方的教育理念过于悬殊,就会产生摩擦,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达成共同的育人目标势在必行。
为了达成共同的育人目标,家校双方应该求同存异。首先,双方应了解各自的育人理念和目标。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的教育期许,班主任可以在新班级组建之初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每位家长的真实想法。在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归类之后,再将其与学校以及班级的育人目标进行交叉对比,着力寻找共同点,用心记录差异处。在合理的范围内,班主任进行工作计划的微调,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家长沙龙。班主任开设家长沙龙的目的有:一是向家长传递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办学理念,并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深入的阐述与直观的呈现;二是向家长展现家校共同的教育期许,适时引发关于彼此认知差异的交流探讨,双方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展开讨论,以集体的智慧凝聚共识,从而实现绝大多数家庭与班级、学校育人目标的和谐统一,寻求目标愿景公约数。
共育目标的确立,是实现家校合作的基础,更是推进家校合作的有力保障。当然,共育目标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围绕“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主线,教师与学生父母在沟通中契合,在协作中发展,家校合作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家校之间开展合作也需要双方的真诚沟通,找出沟通信任公约数。首先,班主任应当坚信家长是爱孩子的,是支持教师工作的。其次,班主任要以最大的诚意与努力争取学生家长的信任。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平等相待。作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两大教育力量,学校和家庭之间并不是从属关系。班主任应该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以有效的双边交流作为班主任工作新的生长点;学会尊重家长的教育理念,认真倾听家长的情感诉求,以商量、征询的口吻,主动协调、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班主任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少一些要求,多一份建议;少一些灌输,多一份协商;少一些越位,多一份理解,做到平等以待。二是沟通以诚。家校之间产生矛盾通常是由于缺少沟通或是沟通不畅导致的。由于学校是较为封闭的教育场所,而家长往往因为不了解难以避免地产生“失控”的焦虑感。如果面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学校或教师不能及时予以回应,反馈真实的情况,就会带来家校合作的信任危机,更严重的还会进一步引发冲突。只有沟通以诚,才能让家校的信任机制更加稳固。三是处事以真。处事以真,既是师德的要求,更是建立家校共信关系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应勇敢地直面问题,事后就问题进一步反思,从而提高应变能力。
共信关系的建立,是家校合作的立足点。班主任与家长找到沟通信任公约数,有助于家校合作情感基础的构建,有助于家校关系的稳步发展,有助于在家校和谐共进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途径已经变得非常广泛,教师通过电话、微信、QQ群、视频等多种方式都可以实现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可是当前多样的通信手段并未得到有效利用,没能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压缩了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空间,然而彼此需要沟通表达的欲望却不减反增。为了保障交流渠道的畅通无阻,班主任不妨设置留言空间为可控的开放空间,让家长有一吐为快的渠道,同时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教育主题讨论会”等活动,在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所需、所感,并及时做出回应、调整。
前面提到的各种媒介不仅可以用于教师与家长沟通,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在校园里的点滴用图片、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校园里的“不一样”。如果班主任能做一个有心人,将美好的瞬间利用影像定格、用文字记录,与我们每一位家长分享,那么便在不知不觉中凸显了家校的情感融合公约数。通过这些日常的温馨互动,班主任与家长加深了情感羁绊,更有爱了;学校与家庭团结成了共同体,更和谐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也已经成为管理班集体的有效策略。因此,只有家校通力协作,共同寻求家校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作为班主任,只有学会充分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共筑家校合作共同体,才能实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真正具有生活活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