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影响幼小衔接的因素中,家长参与的作用十分突出。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不仅会影响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等表现,还可以预测儿童早期的学业与社会技能。家长积极参与幼小衔接教育,既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又可以协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实践,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家长的指导和支持可有效促进儿童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儿童会因为父母的积极影响,对新的学校形成适应性的认知和期待;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也会促使儿童对自己未来的学业成就抱有期待,努力获得父母的认可。
其次,学校所采取的幼小衔接措施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的参与程度会直接影响幼小衔接的实践效果。家长是教师了解儿童的桥梁,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其身心发展变化情况需要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保障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目前,家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家庭和学校的活动。家庭活动主要有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与孩子交流学校日常生活、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等;学校活动有家长会、学校志愿服务等。通常情况下,家长都十分重视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认知准备,会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学习文字、数学等相关知识,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十分重视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关注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自身观念、个人经验及自我效能感等都会影响其参与行为。相对而言,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对儿童幼小衔接活动的参与度更高,对儿童的语言和认知能力会着重关注。与此同时,他们也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中。在对入学准备阶段儿童家长的观念调查中,杨阿丽等人发现,家长会特别关注孩子身体健康、注意力、自信心、学习兴趣和听课能力等方面的准备,这些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家长指导儿童入学准备的方向。此外,家长的自我效能感高,即相信自己有能力给予儿童学业、生活各方面成长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会更乐于参与到儿童的学习活动中。
此外,学校和教师等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倘若学校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校交流活动,主动邀请家长参与,这时教师和家长往往能及时沟通儿童的情况,家长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度会提高。
幼儿园时,儿童在游戏和体验中学习,但进入小学后需要系统学习各科知识,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有些家长会着重并过分关注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部分家长会选择通过让孩子上辅导班帮助其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进入小学后知识断层的问题。但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进度和强度,可能会让儿童失去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压力感。在幼小衔接阶段,相较于新知的积累,培养儿童对新知的兴趣更为重要,兴趣是儿童适应系统学习的不竭动力。
除了认知和学习能力,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还面临身体发育、情绪和人际发展的挑战。如果家长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在身心发展方面没有给予其很好的精神支持,可能会导致儿童在此过渡阶段出现适应困难。
进入小学后,学校的作息时间规定和行为规范相对幼儿园而言更加严格。在这一阶段,如果儿童不能很好地适应要求,在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中出现不符要求的言行,可能会受到负面评价,进而影响儿童的情绪体验和自我评价。适应规则是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任务,良好的行为习惯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因此,在此阶段,家长需要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孩子适应新的规则,培养适应新的校园环境的言行习惯。
幼小衔接不仅对儿童来说是关键时期,对参与教养活动的家长来说亦是不小的挑战,对于孩子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家长会产生各种担忧:入学初期,家长会担忧环境适应、身体适应;3个月后家长则会担忧课程适应、人际适应、团体适应等。此时家长需要调适自身的情绪和压力水平,否则会影响教养活动中言行和情绪的表达,进而影响到儿童的适应情况。
家长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调整状态积极应对。首先,需要认识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教育和引导时勿纠结于短期成效,而是侧重于帮助儿童形成适应性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在学业能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长远发展。其次,关注自身身心状态,如果觉察到自身的情绪压力过大,则应及时进行疏解,调整应对策略。最后,家长应当有意识地与孩子一同成长,优化教养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包容、理解与支持。
幼小衔接关乎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不管是认知学习、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还是习惯规则,家长都需要全面关注。学习方面,除了帮助儿童积累新知,家长可以引导儿童培养对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开放的方式鼓励儿童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体会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的快乐;情绪与人际方面,家长要为儿童融入新的人际环境做好准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儿童从关注自身转变为关注他人,逐步培养合作、分享等个性品质;习惯培养方面,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关注儿童的起居作息及言行规范,制定可行的家庭准则,引导儿童适应规则,约束自身言行。
学校可以更多地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家长参与幼小衔接中的学校活动。首先,学校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就一年级的教学安排、规则要求、新生注意事项等内容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做好准备。其次,积极开展家长活动,如主题沙龙、家长会议等,一方面增进家长对儿童学习环境的了解,另一方面提高家长参与的科学性。家校之间的沟通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不应局限于布置任务,更在于促进家长由被动配合转为主动融入,提升家长参与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