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旅行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2018-01-28 21:01白稚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核心

白稚萍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素质教育新的增长点,是实践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一、研学旅行的背景与定义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并颁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于2014年在《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演讲中提出研学旅行的定义。研学旅行是指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是教育的创新形式,是有效地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完美衔接,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具有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性、教育性。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研学旅行全面提升了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中国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首次使用于教育部2014年3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什么是“核心素养”?在文件中明确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内涵于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正式确定。其培养核心为“全面发展的人”,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细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注重学生生命成长过程的完整性,突出社会本位的人,体现了“以人为本”,改变了过去“知识本位”的思想。核心素养使我国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更明确,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

三、基于研学旅行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行走皆学问,天地既课堂”。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得到知行合一的体验实践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修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研学旅行课程实施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应由课程来引领,做到立德树人,集主题教育、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于一体,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研学旅行课程在具体实施中应合理制订课程目标,科学地整合课程资源,实现全过程的学习评价。

1.设计研学旅行课程。研学旅行是一种优于课堂教学、全新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黄传骅曾提出“课程化研学”,按照“三三制”模式设计活动方案。第一个“三”是指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评价。第二个“三”是指研学活动、参观景点、互动交流。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要按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行。一要考虑其安全性、教育性、体验与实践性、趣味性、真实性。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体现重要的教育价值。三要根植于区域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化基础,凸显文化基础的核心,体现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四要主题明确、目标清晰、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评价多元。五要制定详略得当的课程目标,科学整合课程资源、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六要包括所有要素:研学旅行主题、准备、景观、线路、研学旅行注意事项等。

2.创建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基地是学生校外教育的学习场地,通过各种研学活动培育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首先,研学旅行基地要具备安全性和教育性。研学旅行基地要保障能顺利平安地开展各种研学活动,基地设计的行程要凸显“研学”的重要性,让学习与旅行游玩达成一个平衡。其次,研学旅行基地要具备体验性和真实性。研学旅行基地提供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与最真实的学习环境。最后,研学旅行基地要突出本土特色,基地课程特色要与当地的环境吻合,凸显区域特色。在旅行中要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基地体验符合主题的教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最终达到研学的目的。

3.创新研学旅行组织方式。一是要协调好关系,有序组织活动。通过协调好活动的各行政部门,争取旅游、文物等部门的支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同旅行社合作使研学旅行课程得以组织实施。二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研学旅行活动前,学生通过讨论决定具体流程与方式,共同完成研旅行活动方案,教师审核把关;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多研究多体验多探究,教师重在引导;研学旅行活动结束阶段,学生以PPT、微视频的成果形式进行总结、反思、交流与汇报,教师多指导。三是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研学旅行顺利实施。安全管理是《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的重要部分,保证学生及教师人身安全是研学旅行的基础。研学旅行的主办方、承办方及供应方应针对研学旅行活动,分别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完善有效的安全防控机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员及其工作职责,安全管理人员要随团进行管理,保障研学活动安全顺利开展。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现场能及时处理各项突发事件。提前对学生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4.创新研学旅行评价考核。研学旅行课程评价要多元化和纵向化。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积极性,应将研学旅行的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多种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促其完成并展示研学旅行成果。研学旅行评价不能只是对学生评价,还应对研学旅行活动指导的老师和学校进行整体评价,从而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研学旅行不仅仅是旅行,更是创新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凝聚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四方力量合力完成,从而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1.旅游行政部门引导。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学校研学旅行活动的引导,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指导,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2.学校组织协调。学校是实施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学校领导人要改变以往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要结合实际和国家要求,深入探究和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整体上把握学校的教育改革。坚持做到理论紧密联系结合实践,真正落实好研学旅行的全过程教育。

3.教师指导。教师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实施者,核心素养的培育有赖于教师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按照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效推动研学旅行的落实,以此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做好行前培训与准备,引导学生通过录像、书籍、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与信息了解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提前做好“功课”,激发学生研学旅行的兴趣和好奇。其次,确定研学旅行主题与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商讨确定研学旅行的主题和具体研学的内容。再次,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注重体验式和探究性教学。通过资料收集、亲身体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加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培育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最后,评价和总结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4.学生体验探究:核心素养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研学旅行的活动主体,他们是最终的受益者,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在研学旅行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体验和探求事物,及时有效地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总结研学旅行心得,积累经验,从而使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进对国家的认可,进一步强化其自主意识,培养学生逐步具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四、结束语

研学旅行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新载体,是深化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是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新方法,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径,更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形式、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