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8 20:19
图书馆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协作京津冀协同

云 珊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1 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力推动公共图书馆区域协同发展是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而2017年11月4日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法》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了:“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实现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促进文献信息的有效利用。”此前我国一些地区虽然已经先行实施了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但由于没有一部完善的法律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导致在此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就加强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2 我国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典型案例

公共图书馆因其在资金来源、服务人群、服务目标上的高度一致性,在区域协同发展上也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基础优势。[1]目前我国在公共图书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以下详细介绍几个我国典型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的运营与管理案例。

2.1 京津冀 (北京、天津、河北)图书馆联盟

京津冀图书馆联盟成立于2015年11月19日,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在石家庄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京津冀图书馆联盟,以此推动三地公共图书馆密切合作,实现三地读者对文献资源共享。[2]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区域协同发展也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2016年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

三地公共图书馆在联盟协议的基础上强化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开展诸多服务活动以实现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及有效利用。在阅读推广方面,举办京津冀阅读推广交流展示活动,如京津冀“守望青春,我与图书馆故事”阅读推广交流展示活动;以中小学生为推广对象,以经典名著导读为推广内容,以“互联网+志愿服务”为推广模式的京津冀三地青少年经典导读阅读推广活动等。京津冀图书馆展览联盟在优秀展览资源共享方面,举办了“《百名摄影师聚焦香港》精选图片展”三馆巡展、京津冀书法绘画名家主题创作作品邀请展等活动。积极开展非遗保护领域的合作并加强古籍、地方文献的保护工作,致力于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合作的平台。除此之外,为培养专业人才并增强三地文化共识与认同,“京津冀图书馆人才交流”项目应运而生,三地公共图书馆定期举办交流专题研讨会,相关人员参加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发挥合力效应。

2018年6月2日,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工作会议在天津图书馆召开并吸纳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加入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对共同举办第一期京津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京津冀图书馆联盟文化扶贫行动等达成了共识。

2.2 “中三角”赣湘鄂皖四省公共图书馆联盟

2013年5月13日,江西、湖南、湖北、安徽4省图书馆界在湖北武汉成立省际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中三角”湘鄂皖赣四省公共图书馆联盟。赣湘鄂皖四省公共图书馆实现联盟后,联盟内的423家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总量达6394.7万册,均可为各省读者共享。[3]

赣湘鄂皖公共图书馆联盟自成立以来,联合举办四省名家巡回讲座和作品联展等服务活动,如“湘鄂赣皖历史文化名人解读四省巡讲——屈原四人谈”、展示长江中游人文风光的湘鄂赣皖风光摄影作品联展、“清风雅韵——湘鄂赣皖四省联盟廉政文献巡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活动等,并深化联合调研与馆员交流培训,促进四省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实现文化惠民。除此之外,四省以共知、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建公共图书馆联盟网站,网站提供统一检索平台、联合参考咨询、统一认证查询以及联合目录查询等服务。

2.3 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

2010年4月23日,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使用。珠三角联盟是我国第一个由公共、教育、科研三大系统图书馆组成的跨系统联盟,突破了我国传统图书馆行政管理上的界限,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4]

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在区域协作服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创新,创新体制和技术,建立了地区性跨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组织及我国第一个地区性跨系统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通过联合编目的建设实现馆际间文献信息的共享服务。除此之外,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联合福建、云南、广西、湖北、山西、海南、天津、贵州、广州、长春、杭州、桂林、成都等16个省市的40多个公共图书馆建立“联合参考咨询网”,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和服务平台,大力开展联合参考咨询和远程文献传递服务。[5]

2.4 长江三角洲图书馆联盟

长江三角洲图书馆联盟包括浙江省、上海市及江苏省三省市的100多家图书馆。其中在公共图书馆领域,为推动和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会定期联合举办相关活动,如读者服务学术交流活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图书馆征文活动及各馆图书馆同仁互相参观交流活动等。

2005年11月,长江三角洲图书馆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运行十几年来,不断创新,在构建“长三角文化圈”格局、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图书馆共同发展平台、构建推进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携手建设图书馆人才高地、增强图书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图书馆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以及加强多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城市群图书馆联盟。[6]

3 我国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协同发展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协同发展现状

公共图书馆建立跨区域联盟的目的是通过区域协作,解决各馆技术不足,人力及物力短缺的问题,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

以上典型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通过联合开展诸多服务活动实现了联盟馆间的服务联动。例如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在三馆举办特色文化互展活动,实现了同一资源在三地利用,节约了三馆的资源经费,实现了提高服务效能的目的。此外,赣湘鄂皖四省公共图书馆联盟与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均有自己的联盟网站,有统一的联合目录平台并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构建的图书与文献资源联合目录为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编制联合目录活动的广泛开展,这也间接为各图书馆节约了各方面资源,提高了服务效能。

3.2 我国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区域联合服务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举办活动是图书馆区域协作的外在表现形式,也能从中看出区域协作的效果。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区域协作活动主要是举办相关系列讲座及展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进行专业人才培训等。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无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受众人群比较单一、固定。因此,创新区域协作活动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是发挥区域协作作用的迫切要求。

3.2.2 区域协作缺乏协调力,区域合作组织结构松散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下,协作服务仅局限在一些活动的开展上,未从根本上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区域合作组织结构松散,导致联盟各成员馆难以达成统一的协作协议,区域协作协调能力欠缺,导致联盟相关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不利于联盟的组织与管理,阻碍了联盟的可持续性发展。

3.2.3 区域协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从我国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区域协同发展实践活动局限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总的来说对公共图书馆的区域协作工作重视不够,呈现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区域协作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象。程焕文认为,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不平衡”既体现在东部与西部发展的不平衡,也体现在东部的不同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则体现在全国虽然有3000多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但县级以下基层公共图书馆网点少、藏书少,服务读者的能力较弱。[7]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是主要的空白点,全国还有大约12%的县(区)没有设立公共图书馆,更别提馆际合作了,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2.4 区域协作平台搭建不完善

完善区域协作平台搭建是公共图书馆区域协同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统一的技术标准、工作程序和信息交换模式,是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8]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组织还没有自己完善的区域协作平台,缺乏技术保障,还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这给各馆之间区域协作工作增加了困难,阻碍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虽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区性跨系统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但仍缺少跨系统的共享技术平台。

4 我国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协同发展对策

4.1 创新建设特色服务品牌,实现联盟内服务全面互联

除联合开展诸如阅读推广、特色文化展览、经典讲座、非遗保护及传承、人才交流以及文化扶贫等方面服务活动外,还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线上联合服务方面做出突破创新。一方面,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联盟自身优势,创新服务品牌建设,注重跨区域联盟品牌服务带来的巨大效应。只有突出自身特色,才能发挥区域协作共建共享的作用,使各成员馆的资源得到真正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联盟应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针对性并人性化开展服务,不仅要针对服务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开展活动,而且要多维细化服务时间、服务空间等。

4.2 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优化联盟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专业人才资源匮乏一直是公共图书馆的突出问题之一。《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我国,图书馆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既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又有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这就要求图书馆间必须紧密合作,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确立人力资源共享在图书馆资源共享中的重要地位。[9]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需要联盟强化馆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和服务水平,弥补专业技术方面的欠缺。其次,联盟内各成员馆通过设立专门的协调部门和专业协调人员进行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有利于各成员馆之间优势互补,优化联盟管理,从而为联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

4.3 补强图书馆事业区域协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发展乃至整个公共图书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为解决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公共图书馆法》第七条明确提出:“国家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为解决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区域协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以通过发达地区图书馆带动落后地区图书馆的方式建立广泛的区域协作组织。可以用发达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带动较落后城市及乡镇图书馆,如广东省政协韶关市委员会于2017年9月19日提出了“关于韶关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方案。该方案指出:“珠三角的东莞、深圳、佛山、广州已开展了此项工作,已不是新鲜的事物,但在粤东西北是新鲜事物。我们韶关地区联盟建立后将为我们对接省馆融入珠江三角洲提供基础与平台。”[10]相信有了《公共图书馆法》的保障及指导将会加快该项方案的落实。我国在经济中提出了“共同富裕”,在文化中,我们也要切实保障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共同富裕”。

4.4 加强数字化建设,搭建完善的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平台

根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1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数字化文献的需求不断增多,这种现状也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合作过程中重视数字化建设,开展并完善馆际间的联合编目,以现在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为支撑,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势在必行。

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联盟的统一协作标准,可以通过完善协作区域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区域内成员馆的数字化信息,构建具有统一标准的区域协作数字平台。通过以数字化形式搭建完善的区域协作平台也有利于解决部分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无力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问题。通过区域协作可以增强较落后地区的成员馆的数字化建设能力,共享先进馆的先进技术,共同拥有电子资源数据库的使用权,不管是在资金、技术还是专业人员方面,完善区域协作平台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5 结语

通过公共图书馆区域协同发展的方式,可以获得较单个图书馆更高的效益,从而实现图书馆的规模效应,这是一种“多赢”的策略。[12]《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使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开启了历史新篇章。相信在国家立法的保障下,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协作京津冀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协作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