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得法 练之有术
——书法教学入门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28 14:18邱伟芬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收笔用笔线条

□ 邱伟芬

通过书法技能和审美欣赏的训练,启发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既是小学书法教学的重要目的和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书法课堂上,许多学生都存在畏难心理,无法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甚至半途而废。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不得法,学生的训练不得术”造成的。鉴于此,在书法教学入门阶段,教师必须做到教学得法、训练有术,由此充分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并使之得以保持。因此,书法教学入门阶段的教学与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手感训练为切入,增强书法教学的科学性

对于初学书法者来说,要掌握和提高书写技能,对手的控制力和对中锋用笔的感觉至关重要。人们往往以为多写写、多花时间就能写出效果,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科学规范基础上的时间积累才是有效的。因此,科学有效的手感训练应得到教师的关注。

(一)行笔训练的“四重奏”

行笔训练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体悟中锋用笔的实质,同时训练手的控制力和稳定性。这一训练的内容是一根圆线条,包括横、纵、斜、弧四种线条类型。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使毛笔的笔尖始终保持在笔画的正中间,笔尖的指向与笔画的运行方向则相反。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第一重奏”——对手的控制力的训练。教师要求学生在四尺三开的毛边纸上进行线条训练,并要求站立、悬腕书写。开始时只进行横、竖两类线条的行笔训练,目的是训练手的控制力。这一操作以稳定性为基本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中锋用笔的内涵,感受中锋用笔的本质,为日后的训练奠定基础。

2.“第二重奏”——对手腕灵活性的训练。这一训练以横、竖直线训练为基础,而后进行变化训练,即进行组合型直线与弧线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手腕的灵活性,为运笔的变化打下基础。

3.“第三重奏”——对力量的训练。在一、二重奏训练基础上,加入力量训练。这一练习旨在通过重(按)轻(提)线条的训练,让学生初步认识“提”“按”的内涵,并且直观感受由提按变换所产生的轻重变化,从而体悟线条的多重效果。

4.“第四重奏”——对节奏变化的训练。“书法是无声的音乐”,说的就是其节奏的变化,这也正是书法学习的一大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采用分层训练法,一是由慢到快再停;二是由快到慢再停;三是快、慢、停相互交替。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节奏变化的难题。

(二)起收笔训练“多节奏”

起、收笔训练分别包括对起、收笔的方式、方向、力量、节奏等的专项练习。起笔训练可由“露锋”“露锋+方向”“露锋+方向+力量”“露锋+方向+节奏”四个层次展开。收笔训练主要包括对收笔时露和藏的方式、收笔的方向以及轻重、快慢等节奏感的训练。这些训练是书法学习的基础训练,熟练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手感,使进一步提高书写技能成为可能。

二、以美感训练为重点,增强书法教学的艺术性

审美教育无疑是书法教学的题中要义,正如《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书法之美,才能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否则就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使其陷入被动接受的境地。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授书写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敏锐感觉,增强书法教学的艺术性。

(一)在线条对比中感受质感美

线条的质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线,点画线条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水准,更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本人习作与字帖范字、同学习作、教师例字等进行多重比对,在比对中逐步认识什么样的点画才是正确规范的,什么样的线条是富有美感的。如在理解中锋用笔时,教师除了让学生观察字帖图示、观看视频示范,还将学生和教师写的中锋线条集中起来,引导大家进行观察对比,直观感受中锋线条的重要特征——圆、厚、实、净。这种对比训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感受线条的形态美、节奏美和气息美,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其审美能力。

(二)在生活化的学习中欣赏画面美

生活是艺术的本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常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练习书法技能的同时,学会欣赏汉字书法的画面美。如“双”“林”等左右同类字,呈现在纸上就像两个人坐在一起。教师可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些形象特点,告诉学生书写这些字时应遵守左收右放的原则,就像同桌坐在一起应相互谦让。教师还可出示一些商标广告和店铺名称上的书法让学生观察,而后联系商店的功能,思考用这样的书法有何妙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积极观察和思考,无形中也提高了自身欣赏汉字书法的能力。实践证明,将生活元素融入书法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在名家碑帖的赏析中品悟多元美

欣赏名家碑帖,可以引导学生从字的形态、空间对比、力感等方面入手,认真琢磨,从中品味。如教学“福”字时,笔者收集了许多古代名家写的“福”,从用笔、结构、造型等方面将其分门别类,有的雄健如颜真卿,有的清秀如柳公权,有的肥厚如赵孟頫,有的婀娜如褚遂良,各有所长。通过这种鉴赏与品味,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大家的书写风格,还体会到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元,从而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参与书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在教室里悬挂四大楷书、三大行书等古代经典碑帖的高清复制品,让学生“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感受其中之美,领悟其中之道,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以兴趣培养为手段,调动书法学习的积极性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书法的动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书法兴趣生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积极的暗示和真诚的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要时常向学生表达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赞美。这一做法可以反复肯定学生的正确用笔和某个好的字形,以此巩固其正确的书写技能。小学生的书法基础相对薄弱,写得好的字毕竟不多,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看到的都是不足之处而不断指导纠正,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自卑,导致其产生胆怯、犹豫等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反其道而为之,先不说学生书写的不足之处,而是肯定其写得好的地方,让他们充满信心,从而进入愉悦的书写状态。而后再进行耐心引导,用诸如“你要是把笔画写得再粗一些可能就更好了”一类的委婉说法指出学生的不足。由于学生已经接受了积极的心理暗示,此时他们会很认真地听取教师的建议,努力纠正不足之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春夜喜雨,润物于无声处,让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无意间落地生根。

(二)巧用激趣手段,让书法兴趣发芽

书法小故事、名家逸事、顺口溜、参展、看展等方式看似常规,但作为调味品,这些内容在小学生的书法学习中不可或缺。这些调味品往往会使枯燥、单调的训练变得新颖有趣,甚至能让一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获得勇气和力量。教师可在一节课中穿插使用上述激趣手段,尤其是当学生的学习遭遇瓶颈时,教师可运用顺口溜、名家故事等内容调节学习气氛,让学生明白原来遇到问题时可以换一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会顺利解决。事实证明,这些激趣手段既有利于调节和活跃课堂氛围,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法欣赏能力,从而让学习兴趣自然发芽。

(三)巧设实践练习,让书法兴趣生长

书法是美的艺术,小学书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美育过程。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实践中获得生长。书法以静为道,静存逸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相应环境的布置,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参与书写练习,体会书法的深邃隽永。如教师可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誊抄经典诗文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中达到书法学习的最佳状态。

当然,书法毕竟是一门艺术,需要漫长而不间断的学习。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以兴趣为引领,以美育为渗透,持之以恒,定能开辟小学书法教学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收笔用笔线条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线条之美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软硬兼施(二)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一字千进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