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儒
(北京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091)
五四时期,自云南到北京各大学求学的学生,曾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名曰云南旅京学会。该会于1920年成立,标明“以敦笃乡谊,砥砺学行为宗旨”。为便于会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络,还编印了一种名为《云南旅京学会会刊》的刊物,年出一期,每期印行约计200本,供云南省籍旅京求学学生阅存,外间绝少流传。
前不久,笔者有幸得阅了该刊于1924年5月20日出版的第5期,其中有《本会图书馆开幕典礼纪闻》一则,文中写道:“本会图书馆经一二年之经营,半年之筹备,于本年四月二十日始克举行开幕典礼。先期柬请京中同乡届时参与,并特请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先生及师大图书馆主任冯陈祖怡女士到会讲演,并出图书馆成立纪念刊一册,赠品多种。是日午后一时,男女会员来宾纷纷到者约百余人。李先生、冯陈女士亦先后莅止。”继这篇《本会图书馆开幕典礼纪闻》之后,还全文刊登了《李守常先生讲演》即李大钊在会上讲演的全部内容。这一则简短的《本会图书馆开幕典礼纪闻》,以及《李守常先生讲演》全文,总计不过一千三百多字,但经仔细认真地阅读,却可从中管窥出诸多前所未闻的重要信息。
首先,从这则简短的《本会图书馆开幕典礼纪闻》中可以确切地知道,1924年4月20日下午,李大钊曾应云南旅京学会之约,亲赴该会出席了“图书馆开幕典礼”,并在会上作了怎样办好图书馆的讲演,这是李大钊应邀参加的一次重要活动。然而,在此之前,人们对于李大钊的这一重要活动,一直未得知晓。据笔者的查阅,在历年来已出版的几种《李大钊年谱》,包括近年出版的《李大钊年谱长编》中,在1924年4月的记事中,均无关于李大钊出席任何活动的记载。因此,现在发现的李大钊应邀出席云南旅京学会图书馆开幕典礼的活动,应是一新的发现。这一发现,可为记述李大钊生平事迹增补一条新的资料,于今后的李大钊研究,不无补苴罅漏的意义。
其次,《云南旅京学会会刊》在刊登了《本会图书馆开幕典礼纪闻》的同时,还全文刊载了《李守常先生讲演》一文,即李大钊在该会发表的讲演词。经查阅历年来已经出版的《李大钊文集》《李大钊全集》等,均未见有收录,可见是一篇新发现的佚文。此篇佚文的发现,可为已经出版的《李大钊全集》增补一篇新的文献,无疑更可为今后的李大钊研究增添新的历史资料。现将《李守常先生讲演》全文照录如下。
李守常先生讲演
今天我参与贵会图书馆开幕典礼,不是来讲演的,是来参观的。
五四以后,北京学生界常有种种的政治运动、社会运动。许多人即担心学生界如此长久下去,不惟荒废学业,并且要弄到没有人读书的地步,这句话是很可以令我们注意的,反省的。又有些学者说,凡是真正做事的学生才是真正读书的学生,这句话也可以作为规范的。从实际上考察起来,北京的学生界,诚然有荒废学业的地方,但这种责任,不完全在学生方面。因为许多教育者,为筹划教育经费的缘故,天天疲于奔命,他们的精神,不能团聚,因而影响于他们所教授的功课。又因学校问题,常常受政治问题的影响,使学生不得安心求学。又因教育经费不能按时发给,教育家不惟不能多买参考书,并且连生活也不能维持,那还有什么兴趣去热心的教授。以上所说的几种原因,都是直接影响于学生的学业。又来仔细看一看学生界:有许多做事的人,仿佛不像读书的样子;但有些人,他们感觉得他们的知识,不够做事的应用,所以他们要出去做事,就不得不先去研究学问。这种人对于学校的功课,虽有荒废,可是他们从做事上得来的经验和知识,比较由课堂上所得的学业,大得多了。总之,因为社会纷乱,致使学生荒废学业,实在是一件不可否认的事实。
现在谈到图书馆方面。图书馆的设立系搜集许多书籍,以供给研究学问者的参考。但这些书籍,都是记录人类生活及宇宙间的种种现象。参看这些书籍,就是要研究人类生活及宇宙间的种种现象,人类生活及宇宙间的现象是活的,故纸陈编是死的。所以我们读书,到要读活书,不要读死书。生在现代的社会里面,到要把实际生活与书本子打成一片,才算是读活书。
云南旅京学会图书馆的成立,关系很大。因为许多人说,现在的学生界,不肯读书。而旅京的云南学生,能在这种环境以内,建设这种文化事业,可见这几年北京学生读书的进步,并可以证明说学生不肯读书那些话的人观察的错误。又北京的图书馆,现在日有增加,这种运动,可算为文艺复兴的运动。云南旅京学会图书馆的成立,也算是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将来影响之大,不单是云南留京学生受其利益,凡在北京讲学的人都可以得其帮助。
云南旅京学会图书馆规模虽小,但有二点特质,是应当注重的:(一)须注重云南的文献,凡关于记载云南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宗教、迷信、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切书籍,及云南文人的一切著作,都应当多多的搜集,以备北京学者研究云南问题的参考。(二)须注重北京的文献,凡关于记载北京的一切书籍,都搜集来,以备云南留京学生研究问题的参考。这二点特质,为现在北京的各图书馆所没有,故我很希望云南旅京学会的图书馆来做之。同时对于其他必要的书籍,当然也要设备,不过要注重这二点特质罢了。
图书的搜集法有四种:(一)过买。(二)征求。(三)私人捐赠。(四)寄存。我想云南旅京学会图书馆,向云南方面去征求文献,是可以不用花钱的。又对于寄存的方法,须规定一种很妥实的章程。则凡有书籍而无寄存地方的人,都可以替他寄存。如此,则这个规模很小的图书馆,进步一定很快!在这个图书馆里面研究的人的兴味,也一定特别增加。这是我对于各位的一点贡献。此外我要希望的就是做事与读书须打成一片。很希望云南学生当先锋队,首先提倡实行。这是现代社会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嘉惠于后来,是无穷大的。我很诚恳的敬祝云南旅京学会图书馆万岁!*见《云南旅京学会会刊》第5期,1924年5月20日印行。
李大钊的这篇讲演谈到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无疑是一篇图书馆学的重要文献。它的被发现及其更为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充分证实了李大钊与当年云南省籍的北京大学学生王有德、王复生等不仅曾有一般的师生感情,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密切往还关系。
经考察得知,云南旅京学会成立于1920年,至1924年已有会员103人,其中在北京大学就学者18人。学会选出7人组成了干事会,负责日常会务。7名干事中有4人是北大在读学生,即有王有德、王复生(即王濡延)、王振甲、杨天理。延请李大钊到该会作讲演的主要就是这4名学生。他们的详细情况是:
王有德(1897-1932),字叔隣,云南阿迷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转入本科德文系学习,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毕业留校。
王濡廷(1896-1936),字复生,后以字行,云南祥云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进入本科德文系学习,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有德和王复生,同是1920年3月列名参加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并且还曾一起参加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1卷)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和油印成书的活动。
王振甲(1897-?),字欲申,云南蒙自人。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英文系,后转入物理系学习。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爱国进步活动,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天理(1898-1982),字燮卿,云南巧家人。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英文系,后转入经济系学习。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曾受李大钊派遣,到陕西榆林,协助李子洲从事反军阀的武装斗争。
王振甲和杨天理在校读书期间,曾与邓中夏、罗章龙一起,参与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宣讲活动,并曾到京郊长辛店铁路段和南口车站筹办劳动补习学校,投身京郊的工人运动。一九二三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期间,与工人群众一起并肩战斗,并参与编印散发《京汉工人流血记》等宣传资料。这几位云南旅京在北大求学的学生们的事迹,深受赞赏,令人钦仰。
然而,在此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有关李大钊与云南旅京求学的学生,特别是与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组织开展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活动的学生们是否相识,他们之间有无关联,是否一起从事过革命活动,一直未见有直接的文字记述,即使偶有一鳞半爪的涉及,也仅是出于罗章龙一人的忆及,故尔有研究者认为只能算是一则孤证,多置以存疑的态度。现在发现的李大钊曾应云南旅京学会的北大在读学生,即王有德、王复生等之邀,前往该会参加图书馆开幕典礼,并发表关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李守常先生讲演》,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了李大钊与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组织开展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学生们,不惟相识,而且始终是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历史的事实进一步证明,李大钊无疑是发起组织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组织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导师和顾问,是最先为中国引来天火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