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鸣燕,冯 娜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河南 开封 475000)
1924年10月,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将所辖各部改编为国民军,并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北京政变后,中国共产党最初对这次政变曾持否定态度,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逐渐改变了看法,认为“国民军乃是由直系军阀中蜕化出来的一部分较进步、较接近民众的军事势力”*见《向导》第150期,1926年4月23日。。为此,党中央确定了同国民军等有进步倾向的军队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
在贯彻这一方针的过程中,李大钊领导的北方区委党组织把胡景翼统治下的河南作为工作的重点,力图在河南造就广州一样的形势,成为北方革命的一个中心地区。1924年、1925年,李大钊两次亲赴河南省会开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对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在河南的形成及巩固、开创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河南工农运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政变后,胡景翼任国民二军军长。1924年12月12日,胡景翼抵达省会开封,就任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系老同盟会员,思想比较进步,信仰三民主义,倾向并同情革命,对共产党人李大钊非常敬佩。胡景翼在京津驻防时,曾通过北京大学教授、陕西同乡康醒孚的关系结识了李大钊。当时李大钊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胡景翼离开北京前,李大钊曾在苏俄领事馆专门会见了他,希望胡景翼到河南以后,支持工农群众运动。
胡景翼到达开封后,为巩固在河南的地位,推行“豫人治豫”等政策,任用了大批河南贤士。尽管如此,国民二军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一是部队进驻河南后人数猛增,急需大批政治工作人员整肃队伍。北京政变时,国民二军仅有1个师的兵力,而入豫后,除派人回陕招募农民补充基本力量外,还在河南极力收编直系残余及由热河回豫的毅军和镇嵩军残部,兵力达3个师[1]。二是国民二军装备落后,纪律松懈,部队的战术水平较低,仅“相当于日俄战争前的俄军水平”[2]。关于纪律方面,姜克夫(历史学家,民国军事史权威学者)曾指出,国民二军“这种以游民成分组建的武装,固然能给旧秩序以很大冲击,但是倚之为骨干,就必然军纪荡然”[3]。三是国民二军进驻河南后虽有了势力范围,但战略地位极为不利。在西边,即国民二军的右翼,四分之一的河南和陕西东南部处于刘镇华管辖之下。刘镇华率镇嵩军以陕西为后方,窥伺中原,与国民二军为敌。东线面对的奉系军阀张宗昌,残酷异常,属奉系悍将,这对国民二军不能不说是一大威胁[4]。
鉴于此,胡景翼便努力寻求中共的帮助,急切地盼望孙中山、李大钊能够对如何治理河南给予帮助。于是胡景翼派屈武(北大学生,于右任的女婿,受李大钊派遣随国民二军到了开封)等人北上。当时,孙中山因病滞留天津。屈武在北京向李大钊转述胡景翼的意见后,李大钊因有事暂时不能脱身,就让屈武先去天津探望孙中山后再说。屈武由天津返京后,再晤李大钊。李大钊考虑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活动的开展,以及河南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当即决定赴河南省会开封一行。
1924年12月下旬,李大钊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的身份,由屈武陪同首赴开封。李大钊此次到开封,大约停留了一周,和胡景翼等人进行了多次会谈,主要商谈以下五个问题:“(一)从苏联运来军火武器,在国民军中如何分配问题;(二)苏联顾问到河南来,充实加强国民二军及河南督办的一些工作问题;(三)整顿和加强军队建设问题;(四)有关政治上、组织上的重大问题;(五)其他一些有关事情。”对此,李大钊表示:上述几个问题,都将尽力帮助。李大钊到开封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活动:“首先,根据胡景翼的要求,李大钊同意增派苏联专家、顾问,帮助整顿国民二军;在苏联援助军火的分配方面,给国民二军以优厚;派一些青年到开封协助工作等等。其次,是做胡景翼的工作。”*《屈武、马文彦谈李大钊到在河南》,见《河南工运史研究资料》,1981第4期。“李大钊还会见了在国民二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5]
李大钊通过此次亲察实访,加深了对胡景翼及国民二军的认识。在离开开封前他曾对屈武说:“冯玉祥、孙岳我都接触过,胡景翼在北京也接触过,可以说胡景翼这个人比那两个人好,不过那时认识还不深刻。通过这两三天接触,我感觉胡这个人很好,一是有政治远见,二是有股革命事业心。他迫切想把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起来,建立起来的条件主要靠苏联来支持,一是武器弹药的支持,二是军事人员的支持。他的这些出发点不像军阀搞自己的势力那样。从政治上是向前看的,是正直的、进步的。他想培养革命的军事力量与军阀的反革命力量相对抗,这是不简单的。”基于这些认识,李大钊决心改造培养胡景翼,将国民二军作为日后共产党合作的可靠同盟。他认为:把胡景翼培养起来,这将来同我党合作是个可靠的人,这个力量培养起来,对我们党的事业是有利的。李大钊还提出了通过胡景翼在开封设立军校,拟招收2 000学生,其规模大于黄埔的想法。双方关系至此正式建立。
1924年12月底,因孙中山要由天津抵京,李大钊由开封返京。
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因右臂生疔,猝然去世。胡景翼的逝世对河南及北方革命运动的开展是一个很大的损失。随后,岳维峻继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掌握河南军政大权。岳维峻,陕西蒲城人,1916年参加“华山聚义”后一直追随胡景翼,先后担任靖围军的支队长、代司令、陕军第一师旅长、国民二军师长,参加了讨伐袁世凯、北京政变、豫西大战等。
岳维峻上台初期,表面上愿意按照胡景翼遗嘱行事,但随着地位的巩固,他野心毕露。在屈武撰写的《李大钊同志到河南指导党的工作》一文中,李大钊曾这样评价岳维峻:岳维峻这个人思想落后守旧,孤独傲慢,尤其是对胡景翼在世时制定的各方面政策不能很好执行,而且对胡景翼时的主要工作人员不愿大胆重用,对开明的国民党元老疏远,对共产党冷落无情。他疏远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对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也不支持,不顾国民二军和后方实力,一心向外扩张地盘。他制订了一个“东攻山东,南打湖北,北取保定,西取山西的‘杀四门’计划”,消息传出,人心惶恐,使得河南局势迅速逆转。
不久,此事由在开封的苏联顾问报告给了李大钊。再加上胡景翼死后,国民二军内部矛盾重重,当时《向导》周报曾深刻指出:“二军分子甚为复杂,岳维峻之才能,不足以驾驭,又加之信用马骧,忌斥胡景翼旧人,联络吴佩孚。”李大钊深感河南形势十分严峻。为了争取岳维峻,巩固革命统一战线,大约在1925年7月至8月期间,李大钊在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陪同下,再次抵达开封。
抵开封次日上午,李大钊在胡景铨的陪同下见到了岳维峻,劝说其放弃“杀四门”的战略计划。李大钊在详尽地分析了各方面情况后对岳维峻说:“你不要弄着这一摊,又搞那一摊。目前,奉军的威胁暂时还不算大,你应该集中力量先打吴佩孚。京汉铁路工人我已经安排好了。”[5]此时,岳维峻暗地里已经和吴佩孚联络,根本听不进李大钊的规劝,但为了通过李大钊多为国民二军要一些军火,只得表面应付搪塞,答应了李大钊的一些要求。
李大钊还向岳维峻宣传党的主张,希望他继续支持工农运动,并具体提出了豫陕区委工作人员的交通问题,岳维峻亲笔写了张“马文彦(时任共青团开封地委书记)要票就给,不论等级”的便函交由李大钊转给了马文彦,由此豫陕区委的交通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屈武、马文彦谈李大钊到在河南》,见《河南工运史研究资料》,1981第4期。。
李大钊在汴期间,专门听取了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关于党在河南工作的情况汇报,出席了开封各学校及民众团体为他举办的欢迎大会。8月初,在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的六号楼三层的大教室,李大钊向开封各校学生代表做了《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的演讲,其演讲稿发表在开封第一师范学校创办的《雷火》周刊上,现成为河南省仅存的李大钊珍贵文献。
1925年8月,李大钊返回北京。为了继续挽救国民二军,巩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王若飞领导的中共河南党组织利用党创办的《中州评论》阐明了对国民二军的政策,并展开舆论宣传。针对国民二军政治态度的逐步倒退,王若飞指出,现在处于内忧外患下的国民二军,对内政策,应积极地满足民众的一切合理要求,以期取得民众的拥护;对外政策,应团结在国民革命军的旗帜下,与帝国主义和军阀作斗争。中共河南党组织还从革命的利益出发,号召河南人民支持国民二军,并警告国民二军,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国民二军存在的坚实基础,否则将无立足之地,并号召河南的工人、农民与国民二军联合起来。
由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工作,岳维峻没有公开反对河南人民的革命斗争,群众运动继续向前发展,于1925年达到高潮。
李大钊首赴开封团结胡景翼,促进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在河南的形成,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工作的新局面,推动了河南革命运动的发展;再赴开封争取岳维峻,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维护了河南的革命形势。因此,李大钊两赴开封开展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作意义重大。
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国民二军同共产国际建立了联系,提高了战斗力。如1925年初,苏联顾问克利莫夫作为国民二军政治顾问抵达开封。7月,在党组织和苏联顾问的帮助下,仿照黄埔军校设立的国民二军联合学校在开封成立。同时,苏联政府还给国民二军以武器和军费的援助。据统计,先后运抵开封的有步枪3 500支、子弹400万发、机枪40挺、飞机8架及其他物资和军事费用[6]49。
除了提高国民二军战斗力外,李大钊等共产党人还帮助国民党健全组织,确立了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促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在河南的顺利推行。在李大钊的努力下,胡景翼表示进一步倾向革命,封冻的河南顿时沸腾起来。“如李烈钧、张群等二十余人住督办公署招待所,待之为上宾。开封城内插的青天白日旗,北京还是五色旗”*见杨晓初的《党在开封的早期活动》。。他们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公开活动,促进了国民党在河南的组织和活动较快发展。据统计,1924年12月至1925年底,河南先后建立了县党部15个,市党部4个。全省党员人数也迅速增长,1925年2月时只有200多人,至年底就达到3 600余人,形成了有工农参加的包括全省各界在内的大联合。河南国民党力量的发展,在当时国民党北方执行委员会控制的15省区中属于较快的[6]56。
应国民二军的要求,中共中央、中共北京区委先后派刘天章、马文彦、杨晓初等共产党员到河南工作。同时,李大钊等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在国民二军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党创办的《中州评论》《国民党日报》等刊物在国民二军辖区内广为发行,对指导河南革命斗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李大钊根据国民二军各部革命倾向参差不齐的实际,派共产党人在一些比较活跃的部队创办军官传习所,如李大钊派共产党员帮助国民二军邓宝珊部在郏县办的军官传习所,向广大基层官兵灌输政治信仰、宣讲革命道理,教官均由共产党员担任。
大批共产党人进入国民二军后,纷纷成立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如刘天章领导的学兵营建立了党团组织,他担任书记,乔国桢任支部干事[7]。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影响下,国民二军部分官兵的政治倾向逐渐发生转变。如1925年12月,国民二军以邓宝珊(国民二军第七师师长)、史宗法(国民二军第二师第三旅旅长)为首的一批高级将领接受了共产党关于时局的通电,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通电要求“根本廓清军权,交还于民众”[6]85。共产党人进入国民二军后,积极开展工作,帮助国民二军稳住了河南政局,发展了共产党组织。中共中央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从过去的工作来看,我们是已达到相当成功,我们在很短的几个月已经把我们的组织扩大了”[8]。
李大钊非常重视开展工人运动。早在国民二军入豫前,李大钊就建议胡景翼到河南以后,把京汉铁路总工会恢复起来,胡景翼表示赞同。1925年1月,京汉铁路总工会恢复,这对河南工人运动的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开封铜元局、打蛋厂等6个省立工厂成立了工友联合会。不久,在共产党员努力下,焦作煤矿、六河沟煤矿、道清铁路、陇海铁路,以及郑州豫丰纱厂、卫辉华新纱厂、安阳广益纱厂等在河南境内的大中型工厂都陆续建立和恢复了工会[6]51。在此基础上,河南省总工会于1925年9月建立。刘少奇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报告中,对河南省总工会的成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河南职工运动时下非常发展,组织全省总工会,有组织的工人凡有四万余人,更时常发生罢工运动,胜利者居多。”
李大钊在注重工人运动的同时,对农民运动也极为关切。1925年7月至8月期间,李大钊在开封听取王若飞关于河南党的工作汇报时就明确指示:今后要继续做好对国民二军的统战工作及发展农民运动。10月,李大钊指示豫陕区委:要巩固后方,必须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王若飞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召开了中共豫陕区委会议,专门讨论研究了农民运动问题[9]。河南农民从此开始逐步组织起来,并相继成立了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团。据1926年6月统计,河南省已经成立了4个县农协会,32个区农协会,238个乡农协会,会员总数达27万。不管是农民协会的数量,还是会员人数,河南省都仅次于广东省而居全国第二[10]。“大革命时期的河南农民运动,其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均居北方各省之首位。河南农民运动充分发挥了农民武装的作用,在第二期北伐战争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1]。
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领导下,河南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使得河南一时被喻为“北方的广东”。工农群众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受到了革命教育,提高了政治觉悟,为随后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 章伯锋,李宗一.北洋军阀:第1卷[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54.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6-1927):上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67.
[3] 姜克夫.民国军事史略稿: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7:221.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85-586.
[5] 张绛.李大钊在开封[J].史学月刊,1982(5):58.
[6]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共河南党史:上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7]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2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64.
[8]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424.
[9]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0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22.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M]//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5.
[11] 张静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