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 红,张小忠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城市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聚集场所。“从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现状看,整体发展并不乐观,社区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是数量少、规模小、藏书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设施不完善、发展不均衡。与发达国家社区图书馆的运行模式、推广宣传、办馆规模、经费支撑、资源配置、配套设备、自动化水平、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1]随着唐山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建全国文明城活动的开展,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铸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唐山市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刚刚起步,与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课题组通过文献查询、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式,重点调查了路北区翔云道街道办事处管辖的17个社区和高新区管辖的12个社区的图书馆(室)建设情况,详见表1,表2。
表1 2016年路北区翔云道街道办事处社区图书馆(室)建设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唐山市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社区图书馆办馆规模过小,直接妨碍了居民正常的阅读交流和文化活动。社区图书馆应具有终身教育功能、信息中心功能、整合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服务及社区文化传承功能[2]。唐山市比较旧的住宅小区是震后重建的,图书阅览室狭小或者没有,而新建小区的社区图书馆(室)建设也不容乐观。由表1可以看出,翔云道街道办事处所辖的17个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普遍存在图书室面积小、设施简单的问题。例如,唐城壹零壹社区的房价在唐山市首屈一指,但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与其知名度不相协调。表2中龙悦小区和东方花苑小区都是新建小区,但社区图书馆(室)的建筑面积却分别只有为10 m2和15 m2,不仅无法满足小区居民开展科普讲座、举办大型演出活动的需求,就连居民上网查阅资料、借阅专业书籍都要受到限制,遑论专门开辟青少年阅读区。
表2 2017年高新区社区图书馆(室)建设情况
“我国除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大连等城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已初具规模外,其它各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均处于建设起步与发展阶段。从现状看,整体规模偏小,有的阅览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到二三十平方米不等,设备陈旧简陋,有的地区至今还没有社区图书馆。”[1]由于社区图书馆建设尚未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导致办馆规模过小,配套设施缺失。每一个小区建设之初,应该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作为一个硬性指标,纳入房地产开发商的小区设计和建设规划之中,由小区物业负责配套设施的逐步落实。例如,国外“不管图书馆大小,设备配置齐全,多数社区图书馆根据馆藏资源类型和读者年龄特征配备有多功能阅览区、报告厅、活动室、展览区等,提供电脑、无线上网、有线上网等设备”[1],真正做到了一切为居民着想。
需要指出的是,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经常陷入实际运营中的怪圈,“一方面,目前社区图书馆发展仍然面临人力、财力、物力的严重匮乏,明显投入不足、供给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已建成的社区图书馆却无人问津。”[3]形成如此尴尬局面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区居民游离于社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建设之外,所购文献图书信息资料与居民实际的精神文化需求相脱离。因此应积极鼓励社区居民直接参与社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料的采购活动。
由表2可以看出,唐山市高新区12个小区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都缺少专项资金的长期投入,直接影响到实际运营效果。“河北省社区图书馆没有场地和资金,缺乏服务经验,资源质量低,服务能力低下,不能正常发挥传播文化知识培养人才的作用。”[4]唐山市是河北经济重镇,但缺乏对社区图书馆专项建设资金的长期投入。现实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瓶颈。由于缺乏经费投入,社区图书馆的藏书过少,期刊不足,计算机、扫描仪及其他多媒体设备缺失,报告厅、展览厅面积狭小,导致各种文化活动无法开展。
究其原因,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缺乏专项资金支撑,“我国社区公共服务的图书馆供给机制,既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系列,也未归入政府预算或其他事业经费。所以,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经常是一次性投入后后续资金严重匮乏。”[5]同时,社区筹款渠道狭窄,既无社会募捐,又无个人捐赠,这也是遏制社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唐山市高新区12个小区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都缺少精通专业、技术熟练的专业管理人员,使社区图书馆的运营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管理人员的不足,通常情况下,社区居委会的相关成员会兼任图书馆管理员。但由于不固定的管理人员,以及缺乏管理的经验和管理时间等问题,导致社区图书馆的内部出现不标准、不规范的管理模式。”[6]专职管理人员的缺乏,导致社区图书馆不能按时开放,很难做到24小时全天候运营。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兼职人员很难做到科学规划图书布局、对新购图书及时编目上架、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进行必要的馆际沟通等一系列工作。
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法律法规,优化社区图书馆的管理机制。“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也离不开完善制度的支撑。社区图书馆的制度不仅要包括社区图书馆日常工作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还包括社区图书馆的活动服务评价制度、读者沟通制度等。国家也应该从立法层面给予社区图书馆支持,如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向社区图书馆捐赠文献资源等。”[7]因此,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所涉及的城市建设规划、人员编制、经费来源、日常管理、服务监督检查机制等要素无法落实。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和精神追求。由于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淡薄,其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尚未得到有效激发,因此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料的建设与居民的实际需求不符,造成资金的浪费;二是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布局、功能定位很难适应居民的实际需要;三是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缺乏,运营效果欠佳,最终导致社区图书馆无法可持续发展。
调查表明,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不到位,造成社区图书馆实际运营举步维艰。很多社区没有足够的互联网设备,缺乏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必要的学术交流活动,更缺乏通过社区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技术了解社区居民实际的信息需求,造成社区图书馆文献信息利用率低、实际运营效果差的不良局面。
社区图书馆应为居民而建,脱离居民实际文化需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将变得毫无价值和意义。而且,“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以手机APP、移动终端为代表的移动服务,以微博、微信、微平台为代表的微服务,以及以O2O,SNS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读者的信息需求与利用的模式,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要更加迅捷和明确应对公众的反应和诉求。针对特定社区读者对象,如亲子与青少年阅读活动、老年读者活动,依托新技术和载体的各种新服务手机阅读、微服务与信息推送,互动式读者活动等,针对特定服务内容如社区真人体验,各种文化体验与活动,社区文化交流都将成为新的服务内容。”[10]如果脱离唐山市经济发展和居民实际的阅读需求,对新技术不闻不问,不用新技术改进工作方法、充实服务内容,就很难真正赢得居民的肯定和认可。
[1] 朱丹.国内外社区图书馆的概览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1(1):161-163.
[2] 刘兹恒,薛昊.论社区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及管理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5):32-60.
[3] 魏建琳.社区图书馆政府行政机制供给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公共物品理论视域下社区图书馆若干命题的思考之二[J].图书馆建设,2014(4):9-11.
[4] 李菊花.河北省社区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的构想[J].河北学刊,2013(4):249-251.
[5] 吴新叶.社区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6.
[6] 肖怀斌.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7(1):167.
[7] 钟源,吴振寰,陈能华.美国社区图书馆服务内容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2015(4):51-54.
[8] 李英.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J].新世纪图书馆,2017(7):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