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丽 _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
研学旅行是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搜集、集体活动、同伴互助、文字总结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增加对集体生活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4天的山东曲阜毕业研学课程,团队却花了一学期的时间去准备。原来的研学旅行因为缺少核心的课程设计,大多沦为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为了改变此现象,我们引入营地资源和专家力量,建立“三轮备课”的合作保障机制,即先各自独立备课,再联合教研,最后转化生成。课程设计结合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毕业学生的实际,凸显“国学”“文化”“毕业”“孔子”四大关键元素。为突出“国学”元素,课程特意增加了“孔子六艺”“古琴”“祭典”“茶艺”等文化体验项目。在“孔子六艺”项目中,对“六艺是什么”“六艺的产生背景”“六艺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等内容进行了任务式研究,通过一连串任务预设,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体验、思考、运用。为保证课程在执行中不走样,学校给每个学生发放了研学手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旅行,同时帮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记录、总结、评价。
出行前,学生们必须完成行前“功课”——走近“东方圣城”。学生们分小组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孔子“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以礼为先、以忠孝为大、以智信为怀、以情义为天”的思想精髓,自学古代服饰礼仪,了解祭孔大典、成人礼、开笔礼、六艺体验等文化沿袭,研究“三孔”建筑等内容,为研学活动做好前参。在曲阜研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和讨论焦点。教师不会给他们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期待着学生在旅行中的新发现和新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学过程中,项目式学习一直在持续,跨学科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因为有着“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主题研究课”的研究经验,课程设计与具体实施紧密相连,形成“网状”的学习思路。如学生在进行“三孔”建筑的研究学习时,涉及数学、科学、语文、社会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并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等,检验了学生数学、语文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玩”中收获知识和能力,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期望学生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在与文化的对话中,感悟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