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教学润泽学生的心田

2018-01-28 06:57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胡素平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5期
关键词:不值意境古诗词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胡素平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予以我们富足的精神养料,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铸造着我们民族的灵魂与性格。可在平时教学时,我们习惯来个老三套:先是简单介绍一下诗人、诗歌背景;接着讲解意思;然后拿出我们自己事先概括好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的标签给诗词贴上;最后布置学生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样,一节古诗词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孰不知,长此以往,不仅古诗词所赋存着的美感会荡然无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将深受影响,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诗词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怎样利用好诗词这个媒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将学生引入文学的殿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一些优秀的案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地读

诗词教学,首先是读。在吟诵中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在吟诵中体悟诗境;借助朗读品味其包含的意蕴,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浓烈诚挚的情感,从而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1.富有节奏地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诗歌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其节奏完整,音调抑扬顿挫,适合朗诵,也适合吟唱。由此说来,读是进行诗词赏析的重要的手段。

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清平乐·村居》一词时,她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然后用与众不同的诵读形式:时而击掌而歌,时而踏节而和,促使学生尽快走进文本。教师以这种妙趣横生的朗读方式来引领学生,使之兴趣盎然,他们兴致勃勃地吟诵着,加上手足舞之,“过目成诵”自是水到渠成,词的优美韵境在师生心中悄然滋长。那对诗歌内在意蕴的揣摩也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2.充分细化地朗读,读出诗词当中的主旋律

如何细化读,让朗读成为诗歌教学中具有实效的学习方式,使诗歌在课堂中流动起来,让学生触摸到隐藏在诗词文字背后的含义呢?王崧舟老师在引导吟诵《长相思》时,是这样处理的:

师:在这里,没有燕语莺声,没有好友的备至关怀,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明亮如水的月光,没有在明亮如水的月光下与家人相依相偎的那一份温馨,那一份美满,这里只有——

……

王老师将读贯穿了整首词的教学,他的读不是空洞苍白的读,而是一种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王老师用诗歌般的语言,循循善诱,承载起“长相思”的意境,引领着学生走进“长相思”的世界。这样细化的朗读,把诗的情感与灵魂深深地植根在学生的记忆里,使学生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诵读中,将词的深长意境扎根心底。

二、充分体会诗歌意境

诗歌的美,还体现在诗歌的意境美。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诗也如此。

1.扣住字眼,推敲入境

诗词的语言委婉含蓄、简洁明快,往往一个词、一句诗甚至一个字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赏析过程中,我们应反复斟酌那些传神的字眼,从而由点及面、逐层深入地领悟诗歌的意蕴。例如,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通过“一水间”“只隔”“数重”引导学生体会到那波澜壮阔的长江不再浩渺,青山秀岭不再显得路漫漫兮,进而领会诗中“离家近,应该还”的言外之意。扣住“又”“绿”体会江南又呈现新一轮的盎然春意,从而领会诗人“离家久,更该还”的情愫。紧抓末句的“何时”“还”品悟作者思乡心切,可依然觉得归期未卜,他的满腔抱负无法施展的寂寥,感受到诗人想及早辞官归乡的愿望,从而真切体会了诗人包蕴在诗句中的那“思乡切,不能还”的无奈与惆怅。

2.展开想象,领会意境

由于有的诗歌年代比较久远,有的反映的情境以及社会、民俗等与现代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像,把诗中没有的、隐藏的空间填充起来,使学生在脑中构建起与诗歌内容大体相似的画面,让诗中的意境通过学生的理解、想像得到充分的还原和再现。如在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时,可通过交流诗中出现的四种景物的特点,根据诗中描写色彩的词,对诗句进行联想,让学生在脑中描绘一幅五彩斑斓的具有江南风味的春景图,进而感受江南春天的闹热。

3.补充阅读,深彻意境

语感的形成需要语言材料的积累。当有了相当数量的诗词累积后,阅读时就有得心应手的感觉。对诗歌情境的领会也就更深刻更透彻。

例如,我在教学陆游的《示儿》一诗时,采用了如下的做法:在交流陆游为什么而悲时,我结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陆游虽远离京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离开过。让学生对文本中,诗人临死还牵挂祖国统一的悲情体悟得更深切。接着我再向学生出示林升的《题临安邸》,通过对比,当再次引导学生读《示儿》时,不少学生已如哽在喉。

三、充分解读文本的多重意义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入选教材的诗词,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解读,推敲其内涵,用心体会,甚至与当今时代背景相结合,实现超越文本的解读,最后内化为学生的修养。

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游园不值》时的处理:老师在引导学生推敲了“满”字后,指着一学生说,红杏呀红杏,你在园子内都看到了些什么?你为什么能够出墙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园依旧是这座园,所有的一切皆是我们想的,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然后师出示《雪夜访戴不遇》与《游园不值》,让学生对比读,引导大家品悟到《游园不值》,不值就是值!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们往往在引导学生品词解句之后,让学生感悟这是一首描绘春天,赞美春天的诗篇,而窦老师在教学此诗时不只停留在理解“不值”的表面意义的层面上,而是探索其所蕴涵的多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不遇中有遇”的解读,由浅入深,并最终回归到人的本身。教学呈现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生拉硬拽,而是循循善诱,最终水到渠成。

诗词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古诗词更是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撞击着我们的灵魂,滋养着我们的性情。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积累,这样才能让诗歌教学润泽学生的心田,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不值意境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不值”,我们还要写吗
我爱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没有口袋的衣服不值一穿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五毛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