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梅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扩大、高职院校对入学学生选拔标准的降低,高职大学生的生源背景越来越多样,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各有千秋,尤其是多为惯于向父母索取、娇生惯养很少考虑尽孝父母的独生子女,其道德品行参差不齐,如何使他们获得更好发展、最终成长成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孝道教育入手,针对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孝道缺失的突出表现,积极开辟多样的孝道教育途径,以孝道教育促使大学生家庭责任感、社会担当感的确立,继而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为对家庭有责任、对社会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媒体凭借其虚拟性、时效性、互动性等特点,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受,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1]。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的高职大学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上,严重危害着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大学生应该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体魄,每一个人的身体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必须珍惜、爱护它,这是大学生行孝尽孝的开始。身心健康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条件,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作息习惯,身心健康无从谈起,对父母的孝道缺失自然也就表现突出。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高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通常求助于网络,在虚拟空间中去实现对目标主题的信息搜索,以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解读着各种问题,传统教育所强调的思想深刻性、逻辑条理性和内容全面性等正在被悄悄地边缘化[1]。网络答案搜索很容易造成高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退化,对网络资源的过度依赖也不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上抵抗不住手机等新媒体的诱惑,大大影响了高职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阻碍了正常的学习。作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尽力,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即是对父母最直接的不孝。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购物方式的大变革,网购的便利在促进高职大学生消费水平提升的同时,带来了部分学生的盲目消费。很多学生在使用了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卡等方式消费后,觉察不到自身的金钱在减少,也正是这种非现金交易让高职大学生丝毫没有考虑到父母血汗钱得来的辛苦与不易。
大学生的发展主要包括思想价值观的确立、道德品质的养成、心理素质的发展和行为方式的形成等。道德品质的养成是大学生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2]。大学时期正是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与选择,成为拥有爱心、孝心、善心、责任心的崇高人格的关键时期。
所谓孝,《辞海》意指儒家的“养亲、尊亲”的道德规范,《汉语大词典》也以“善事父母”为孝。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无外乎教育其何为孝、如何尽孝、如何通过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尽孝。孝道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社会担当感以及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本领、并最终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对家庭和社会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孝道意识的提升,对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最早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曾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意思就是“孝”以“事亲”为始,进而“事君”,即表现出“修身齐家孝亲、辅政治国事君”的家国思想。《孝经·士章第五》亦云,“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将“事父”之孝道推至“事君”之尽忠,也表明了孝先于忠、而忠是孝之延,忠孝思想实出一脉[3]。辩证地来看,孝顺父母的人必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在为了更好地尽孝的源动力鼓舞下努力工作的同时增加了对岗位和社会的使命感,继而升华出“家国情怀”;同样,只要大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其自身孝道意识也必将积极、明确地得到提升——这种辨证的观点也是新时代“忠孝合一”思想的体现:忠于事业才有能力尽孝,尽孝的前提必须有为之奋斗以取得尽孝能力的事业。
因此,孝道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应从施教主体高职院校、施教人高职教师和受教人高职大学生三方面入手,以全面加强孝道教育:
(1)高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孝道教育。高职院校需要立足于职能及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认识重视孝道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需要建立有效的孝道教育监督、激励机制,为高职孝道教育提供制度保证;还需要重视孝道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充足的财力确保高职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有效开展。
(2)高职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孝道教育。高职院校教师是具体教育任务的实施者,其工作态度和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效。切实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孝道教育,教师需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树立起正确的高职孝道教育观念,集思广益,积极开展孝道教育教学实践;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并树立起良好的孝道形象,以身示范,影响和带动高职大学生向善向美向上。
(3)高职学生需要正确对待孝道教育。孝道是一切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的坚实保障。高职孝道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具备明确的孝道意识,养成良好的孝道行为习惯。高职大学生需要充分调动自身因素,在积极接受教育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强化孝道认知,通过参与孝道教育实践活动力求知行合一,崇德修身。
(1)营造良好的高职大学生孝道教育环境。切实加强高职大学生孝道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孝道教育环境。高校可以广泛利用学校校报、教室板报、手抄报、校园橱窗等校内媒体,宣传古今中外的孝道名言警句;可以通过评选大学生“孝道之星”进行孝道典型引导,弘扬孝道美德、鞭挞不孝行为,引发情感共鸣,促进大学生孝道品质的形成。
在高职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其最终的发展结果取决于大学生在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做了什么、又是如何做的[4]。越是那些能够积极参与大学各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他们的收获就会越多、发展也就会越好。
(2)构建大学生孝道教育网络平台。新媒体为孝道教育创造了一定的平台基础,高校需要利用这一基础媒介构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网络教育平台,多元化、多维度地对高职大学生实施孝道教育,增强高职孝道教育的实效性。
运用孝道教育的网络教育平台,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在线答疑、网上调查等途径把握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孝道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可以开发大学生孝道教育网站,增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参与度,开阔眼界;可以开设“云班课”进行孝道相关知识与典型案例的推送,帮助大学生解决孝道困惑、引导孝道行为,充分调动高职大学生参与孝道教育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孝道教育作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将孝道教育渗透于相关教学之中。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环节,开展孝道专题讲座,使大学生具体了解孝道理论,也可以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孝道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行孝不仅是孝老爱亲的一种体现,更是为人子女的一项基本义务。
为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孝道教育作用,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设与孝道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进行系统的孝道教育,增进高职大学生孝道意识和促进其日常孝行的养成。
(4)开展多样的高职孝道教育实践活动。孝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感情,它更是一种行为表达和生活实践。知行统一是孝的最高境界,孝贵在实践,贵在养成[5]。高职院校教师在孝道教育中应该重视大学生孝道行为的日常养成,开展多样的孝道教育实践活动。
高职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实践活动,需要从生活中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可以按不同的主题进行,如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应如何尽孝、孝道的新时代内涵等,还可以采取不同实践形式,如社团主题活动、研读孝道经典、孝道现状调查等,培养大学生的孝道意识、锤炼其孝道行为习惯。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新媒体时代下的高职大学生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自己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6],崇德修身、砥砺品格,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也应将加强传统孝道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实施孝道教育以点促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