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发展趋势下东营市国家级石化基地建设研究

2018-01-28 04:16王鹏继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产业基地东营东营市

王鹏继

(东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 东营 257091)

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在沿海地区优先对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现有产业基地实施升级改造,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石化产业布局优化和产能整合提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1]。东营市是因“油”而生、因“化”而兴的城市,石化产业是其主导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东营市已经成为全国石化产业最为集中、产业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措施。以东营市为例研究国家级石化基地的建设路径,对强化我国的石化产业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石化产业发展机遇

1.能源消费偏好发生改变

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势逐渐变缓,而中国、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则正在快速成长为全球经济的主力。发展速度和增长方式上的不一致性加剧了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也带来了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然气的供应量比较充足,并保持稳定,美国的致密油、加拿大的沙油是供应量增长的主力,但是供应的增加幅度有所降低。由于绿色经济、绿色世界的提出,环保的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的偏好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低碳的产品和方式更能被公众所接受,其规模会不断增大。

2.国家战略带来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石化产业提供了扩大国外市场空间的机会。加强跟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能够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贸易的往来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石化产品的消耗量,拓宽了石化产业占有国外市场的重要平台。城镇化的大力发展,成为石化产业继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城镇建设需要各种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大拉动了人们对建材,家电等的需求。

3.科技革命提供发展动力

信息技术、互联网、物流的大力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利用这一发展潮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企业结构深化改革,这也是石化产业的重大机遇,能够使我国石化产业改变传统的大量粗糙生产模式,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二)我国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国际竞争自由化带来的挑战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贸易的壁垒被进一步消除,国际化与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充分体现了这点。这一方面能够促进贸易的往来,但另一方加剧了竞争的程度。行业的竞争变得不分国界,国外在某一方面的强有力的优势使我国的石化产业面临极大的压力。如北美国家具有丰富的资源与低廉的原材料价格优势,对乙烯及其下游产业造成强有力的压迫。而日本在高端石化方面处于前列,也对我国在这方面构成竞争。

2.低油价和原料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油价的持续走低压缩了我国石化产业的利润空间,给石化产业带来压迫感。我国的石化产业存在着众多问题:生产方式传统,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少,价格低廉,生产成本过高,并且企业整体的管理成本高,使得企业的利润非常薄弱,没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美国页岩气的发现,更低成本的轻烃类原材料与传统的石化产品原材料区分开来,以更大的竞争优势胁迫着石化产业。

3.国内市场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

一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随之降低,对石化产品的需求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国内炼油产业和石化产能过剩态势仍较为严重[2],部分企业的投资不足,大量企业的产能结构不合理,在强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三是石化产品市场目前竞争较为混乱,不同性质和不同国家的企业凭借着自身优势来抢占市场份额,导致竞争异常激烈[3]。四是石化产业依赖能源而生存,但是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开采的增加,可采集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石化产业如何应对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二、东营市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优势与劣势

(一)东营市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优势

1.政策优势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两大国家级战略,对山东省今后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东营市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可以优化我国临港石化生产力布局,全面支撑山东黄蓝两大战略的实现。此外,石化产业是东营市的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石化产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是东营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2.资源优势

东营市是我国石化产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级市之一,石化产业基础雄厚,临港条件优越,资源支撑能力强,可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具备打造大型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条件。

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汇集了一批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人才。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2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已与7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创业中心,聚集了一批以石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产品为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研发机构。

3.产业基础

近年来,东营市石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基础逐步稳固,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特色日益突出。石化产业已经成长为东营市的一张名片,成为东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撑力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营市石化产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一大批石化企业已经在国内国外市场上崭露头角,也有一批石油化工产品已经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口碑,为东营市石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4.区位优势

东营地处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的枢纽位置。已经初具规模的东营临港石化产业区位于东营市北部的渤海湾沿岸,充分发挥其靠近渤海油田的优势,不断加强港口原油码头及原油管线建设,目前已建成多个原油码头,为海上原油上岸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东营市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劣势

1.产业现状与产业压力

目前东营市石化工业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平均200万吨的一次原油加工能力与近600万吨的世界平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二是产业层次偏低,设备装置雷同,产品同质性强,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精品加工力量不足,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缓慢;三是创新投入不足,自主研发能力较弱,高端经营管理以及技术人才缺乏;四是整体竞争力较弱,综合商品率、综合能耗、操作费用、用工成本等指标难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匹敌。

2.政策压力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发展潮流,发达国家政府开始注重绿色经济发展,积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修订出台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对排污、碳排放的标准和要求更加严格。这些必将对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和挑战,石化产业也必然要走绿色低碳化发展之路。

三、东营市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定位、目标与原则

(一)东营市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定位

东营市要想跻身于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之列,除了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完成产业转型之外,还必须做出产业特色,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东营市石化产业基地的布局必须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定位于为“黄蓝经济区”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更清洁的能源、性能更优的合成材料、更加绿色环保的化学品。

东营市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应当秉承与省内石化工业相互呼应、共同发展的理念,突出自身特色。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东营市石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应以具备传统优势的炼化产业为核心进行规划和设计,谋求与省内其他石化工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利用地缘优势和淄博、潍坊、济宁等城市的石化产业共享资源;利用自身的炼化优势为聊城、济宁等化工园区内企业提供原料供给;利用临港优势承接济南、青岛等城市化工企业转移。

基于以上考虑,东营市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可以定位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新型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东营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平台,山东省石化产业转移、聚集的首选区,东部重要的能源战略通道和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高端石化品创新制造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绿色化工区,国际知名的石化产业承接地和集中区。

(二)东营市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目标

1.整体规模目标

做大做强世界级炼化一体化产业,配套建设能源化工产品交易中心和研发创新平台。到2020年形成以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为基础,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到2025年形成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的高端化、清洁化产业体系,建成国内一流的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2.产业整合目标

东营市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应当是一个对现有石化工业基础的批判式继承的过程。在充分发挥和利用石化产业基础优势的同时,尊重目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短板,进行积极地引导和有效地整合,促进东营市石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向基地布局,促进炼化一体化发展;支持提高二次、三次加工能力,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支持突破乙烯等石化原材料产业发展,破解石化产业升级瓶颈;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炼油企业与中央企业联合重组,做强做大;支持推广和攻克劣质重油加工技术、清洁油品生产以及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3.协调发展目标

坚持“高效、生态、循环、安全”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招商,建立健全项目引进管理运行机制和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禁止小项目和高能耗、高污染、产出低的项目入园,严把入驻项目质量关,不断提高入驻企业质量和水平,从源头上杜绝高污染、高耗能和不具备实力的项目入驻。

通过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为东营市乃至山东省石化产业向清洁、高端的方向发展提供一个高效平台,实现石化产业自身的升级,落实生态文明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发挥石化产业的连锁效应、增值效应和拉动效应,利用良好区域和市场优势,与当地及周边地区橡胶轮胎、塑料加工等下游产业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三)东营市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

石化产业的布局要尊重市场选择,重视宏观调控,尽量减少产业布局的无序性和混乱性,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对新引进的石化、盐化项目进行合理布局。依靠政府通过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的强制力来强化集聚,努力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2.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原则

大项目和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它们作为城市的纳税大户,其迅速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水平。当前东营市的石化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引进大企业和大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它的优点不仅体现在原行业的升级,而且也为服务业和更多与此发展息息相关的小企业提供了诸多发展机会。

3.控制源头,放开下游,多元投资原则

从源头进行调控,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集团在东营市建设相关石化项目;同时树立多元化投资的思想,合理规划产品发展布局和产品规模,以优势资源乙烯作为依托,吸引民营资料本和外资进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4.港口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原则

坚持以港口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港口的交通便利条件,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竞争与循环当中,同时要以油气田资源和高新技术为依托,结合市场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四、东营市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路径

(一)对地方炼油企业进行整合升级

东营作为国内地方炼油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地级市,在地方炼油企业整合升级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一是助推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2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及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一定数量的进口原油。东营石化产业基地应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扶持基地内现有原油加工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清洁化改造,通过技术革新降低装置能耗、物耗、水耗,提高成品油质量及节能减排水平,引导企业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并建设储气设施,形成一批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示范企业。

二是将东营石化产业基地作为东营市炼油产业增量的重点集中发展区域,并实行全市炼油产能总量控制,逐步淘汰基地以外的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的炼油项目。

三是严格控制基地外炼油产能增长。对基地外企业,要逐步提高新建和扩建项目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标准,并通过严格执行基地外各区县的环境总量控制指标,形成倒逼机制,推进炼油增量向东营石化产业基地集中。

四是加快淘汰压缩落后产能。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对违反能源消耗和排污标准的企业进行严厉惩罚。

五是鼓励基地外地方炼厂联合,合作在临港石化基地内建设大型一体化石化项目,实现转型升级。参照东营港联合石化项目的建设模式,集合具有本地优势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建成具有全球优势的大型化项目,构建一体化产业链,使地方炼油产业逐步由“分散独立式”向“集中集约式”发展。

六是积极引导本地小型炼油企业转型。对于装置规模小、改造升级困难的小型炼油企业,引导当地有实力的炼油企业对这些落后产能进行兼并重组并予以淘汰,使小型炼油企业通过产能入股等方式积累资本,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4]。在此基础上,推出一批投资规模适中、产品发展潜力空间大的新项目,集中向东营本地中小炼油企业进行推介,使其资金基础、人才基础得以继续发挥,推动其实现“再发展”。

(二)推动石化产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挥东营石化产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经济实力强、活跃度高的优势,搭建有利于多种所有制发展的制度平台,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

一是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推动本地炼化企业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上游油气企业以及国外的石油公司进行合作,提升资源与原料保障能力;创造有利的政策、税收与金融条件,鼓励央企、外资采取股权并购、收购等方式重组本地民营石化企业,推动重大项目实施。

二是推进重点示范先行项目。选取5~10家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促进资本并购,着力打造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基地内注册企业优质资产上市。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多方利益共享机制。由政府主导设立 “东营石化产业投资基金”平台,广泛吸收国有、外资、地方民营企业以及风险投资、东营本地社会资金,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促进高水平新型石化产业项目实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基地的公用工程项目,采取PPP、BOT、BT 等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运营。

四是完善配套鼓励措施。完善相关鼓励政策;构建信息和项目对接平台,及时公开需要巨额资金的项目,面向社会进行集资,吸引更广泛的主体进行参与。

(三)引导民营石化企业国际化发展

利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机制和平台,促进本地石化产业由“内生型”向“外向型”发展,由“生产型”向“创制型”转变,使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成为我国民营石化产业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的示范窗口。

一是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在市场准入资格、准入程序、土地供应等方面依法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具有大型项目和竞争优势的国外企业,设立办公场地、生产场地,建设高水平项目,带动本土企业的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拥有资源和技术的国外能源化工公司与本地民营石化企业合资合作,将外资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与国内民企在国内拥有的市场等优势相结合,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科技资源,建设“东营高端石化产品创新研发基地”,引导本地骨干石化企业向产业开发的前端延伸,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工程公司、投资者合作开发领先的新产品、新技术。

四是成立“东营石化企业技术引进联盟”,在油品加工、合成橡胶等重点领域,按照企业的共同需求,由相关企业成立技术引进谈判的联合体,提升技术议价能力,避免企业各自为战、重复引进;鼓励相关企业建立联合技术中心,提高技术消化能力,促进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积极打造新型产业体系

要重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规模和效益水平,更要注重内涵式发展,提升资源产出率、效益水平和科技含量,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5]。以临港物流为先导,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高端石化”两大产业体系,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创新体制机制,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以“油品清洁化,能源多元化”为方向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体系。主要发展三条主线:一是加快建设和完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芳烃一体化项目,提高基地的原油加工规模水平和芳烃保障能力;二是改造升级现有炼厂,提升中小型炼厂的技术水平,采用先进高效的加氢脱硫技术,发展清洁汽柴油添加剂,提高油品质量,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汽柴油标准要求;三是发挥临港优势,建设LNG码头、LNG接收站、气化设备及输气管网,为基地和周边地区供应天然气,同时进行LNG冷能的多种途径综合利用,促进清洁能源产业与高端石化产业充分融合。

二是以“产业一体化、产品高端化”为方向发展高端石化产业体系。加快提升和开拓上游龙头项目,为基地提供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提高本地高端石化产品的原料自给水平,促进产业链式发展,建设形成以专用精细化学品为重点的乙烯产业链、以高附加值聚合物为重点的丙烯产业链、以高端合成橡胶为重点的碳四烯烃产业链、以新型特种聚酯为重点的对二甲苯产业链、以高性能工程塑料为重点的纯苯产业链等五大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避免同质化、低水平建设,使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成为东营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平台,成为山东省石化产业转移、聚集的首选区。

猜你喜欢
产业基地东营东营市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电商助力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C919大型客机106架机转场东营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