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发,谭智阳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世界卫生组织将60周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本文所研究的老年人集中在60岁至80岁之间。空巢家庭在家庭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家庭形态,从相关角度来说,也可以认为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一种产物。本文对空巢老人的定义是很广泛的,凡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统称为空巢老人。
支持型小组一般可以定义为是由有共同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之后通过小组组员之间分享彼此之间的信息、意见、建议以及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等,以达到解决某一问题或使小组成员进行改变。在支持型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关系的构建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
社会支持理论其实质就是反映个人与其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在其中系统的规模以及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个体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社会支持包括有形支持和无形支持,它既包括我们所拥有的客观的、物质化支持,也同样包含着主观上的精神的支持。社会的支持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当一个人或者家庭在外部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支持的时候,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以这个角度为出发点,社会工作主要就是强调通过介入案件的社会支持网络并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来帮助他们改变相应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上五种需要层次由低到高逐级递増,其中有三个低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这三种需求只要外部条件可以允许就能被满足,而其余的两个需要属于髙层次的需要,需要通过内部条件的达成才能满足。
在本文的研究中,该社区的空巢老人大多数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金,可以理解为他们在食物供给、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等方面都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即满足了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但是在前两种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他们的情感需求往往就会相应地增加。由于他们长时间与社会脱节,同时也缺少子女的陪伴和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一般是得不到满足的,最终会导致空巢老人发生很多难以想象的问题。因此对于空巢老人情感的关爱,满足其精神需求,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沈阳市D社区由于是回迁小区,里面的住户老年人居多,其中大多数是儿女成年并成立家庭,只剩老两口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还有就是子女在外去求学或者工作的留守老人,或者是没有子女的孤寡孤独老人。D社区中很多老人都有自己稳定的医疗保险或者退休金,他们的身体都很硬朗,精神状态也很不错,但是却缺少和其他人的交流。
由此发现D社区中的空巢老人们虽然在衣食上无忧,但是在精神上却得不到慰藉。这就需要得到我们的注意,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光靠国家和社区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笔者很有幸进入到了“Z”项目中,“Z”项目就是以小组工作介入D社区的空巢老人中,以一定的项目活动来鼓励支持老人们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缓解老人们的孤独感,从而让老人们重新接触社会。
工作者在社区Y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获得很多D社区以及空巢老人的资料,D社区目前还没有完备的养老系统,相应的老年社团目前也只有两个。这足以说明D社区的空巢老人在生理和精神上的需求都是没有完全被满足的,所以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去引导老人独立自主显得十分必要。
一是基本情况:本项目为期6个月,每三个月一个主题,两个主题月分别为为你述说过去的故事、美好的未来。一月四期,时间为每周二下午,地点为沈阳市D社区,每期预计受益人数30人。二是基本内容:本项目主要是以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每次活动订立不同的故事分享主题,可以借助PPT、投影仪或者播放视频等形式来让老人深刻地理解主题。通过热身活动让老人彼此之间相互熟悉,之后通过主题分享活动让老人参与到主题活动中,然后通过游戏让老人更加融入活动中来。
希望老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能更加深入了解自己,同时可以接触更多同样的老人,让老人通过故事分享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4.3.1 方案技巧评估
一是对于活动过程的把握:社会工作者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以及判断分析能力,在活动中有敏锐的判断力。在活动的进行中需要注意各种情况的发生,要密切观察到组员之间情绪的变化。二是每次活动的总结:不仅要在活动中吸取各种各样的意见,也要在每次活动之后做出总结。通过分析活动中的不足和精彩之处,为之后的小组活动积累经验。
4.3.2 社会工作者在支持型小组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责任评估
一是促进者,社会工作者在小组中不应该是小组的领导者,也不能有任何言行去强制组员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应该是成为一名小组活动进程的促进者来引导和鼓励小组成员,让小组成员自己解决问题;二是支持者,社会工作者应该支持组员具有共同意识的行为以及相应的计划,促进他们有信心完成计划。同时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到自己的责任,在支持型小组中,社会工作者应该知道或者协助小组组员讨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事件,表达经历这些事件的情绪感受,建立起能够相互信任的共同关系,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
4.3.3 目标达成评估
在初期宣传中,由于空巢老人们与社会生活脱离已久,对于活动的初期宣传产生了不信任。此后,我们及时宣传方案进行调整,排除了一些有歧义的细节,老人们还是积极地参加了活动。在之后,小组活动保持了整体性,同时也达到了激发组员潜能、提高组员社会意识和促使组员主动接触其他社会系统的效果。
在活动初期以工作者为带领目标,到后期转移为以组员为中心的活动,在活动中给予了组员们最大的自由。在支持、沟通上,过程主要是分享—理解—接受,在这种沟通模式下,很多老人乐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同时也乐于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突破了老人们尘封已久的心理防线,大家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敞开心扉。
一是寻求支持。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寻求组员家人或周围的人的支持,来帮助组员适应自己在活动后的变化。二是鼓励独立。社会工作者应该减低自身对于组员的吸引力,需要适当提醒组员要自己独立处理问题,摆脱依赖性。还应该鼓励组员多参加其他小组活动,让他们能从其他的地方而不只限于从当前小组中获得满足。三是树立自信。在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这些老人们树立起自信心,通过鼓励支持的方式让组员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同时对于他们在小组中的活动来给予他们反馈,这样会使他们离开小组后也信心百倍。
虽然支持型小组活动是已经成型的一种方式,但在活动中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在小组活动中对小组个人的关注度不多,在活动中往往都是要求组员跟着活动的大方向走,很少关注组员的个性问题。另外在引导组员自己解决问的时候,社会工作者一般都会介入其中,原本是打算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工作者的经验不足等问题,让组员无法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之后也只是单纯的依赖于工作者,导致了工作者帮助解决问题的现象。
支持型小组活动中需要社会工作者更加关注个体行为与个体想法。同时必须规范小组内一切人员的行为,形成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接受的秩序与规则。在小组活动方案的制定上,要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甚至要结合每个组员不同的特点。在宣传形式上要采用多种渠道,避免单一模式。特别要注意的是服务人员的培训需要更加注重职业化,最后需要及时反馈活动后组员的状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社会也在飞速发展着。其中更是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组成部分,包括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等。其中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就是空巢老人这个群体,在解决空巢老人的这个问题上,单单靠国家或者社区是不够的,现在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在社会工作介入的众多方式中,支持型小组是更加适合社区空巢老人的一种方式。
支持型小组工作的介入可以为空巢老人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老人的潜能,促使老人能够形成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支持网络。在支持型小组活动下,小组成员增强了自主性和互助性,相互帮助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因此这种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很强。
在此背景下支持型小组活动“Z”项目的开展,也使得D社区的空巢老人们打开了自己的心扉。通过几次活动的开展,老人们慢慢放下了戒备心。通过故事的分享,大家都了解到了自己身边和自己一样情况的老年人,同时大家都认识到了自己的自我价值,希望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接触自己已经很久没接触的社会。
[1]全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4]吕新萍.小组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杨丽萍.空巢互助,绽放色彩——社区空巢老人互组小组项目报告[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6]丁振明,何少颖.探索小组工作方法在老年公寓开展社工服务的具体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7]刘峰,邓子刚.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缺失及解决模式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2(2).
[8]刘灿婷.从社区思想教育视角探讨空巢老人的现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2).
[9]文冠军.浅析农村空巢老人问题[J].商,2016(1).
[10]董静宜.小组工作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运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11]陈婷婷.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2.
[12]郑晴.沈阳市太平里社区空巢老人心理介入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