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8-01-27 12:17吴杰
考试周刊 2018年10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吴杰

摘 要: 素质教育不再把提高学习成绩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唯一目的,而是要求培育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科观念,具备基本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积极在教学策略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案,逐步使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喜爱,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从而促使其具备核心的历史素养,并使其综合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各种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在此情景下要保持我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就需要人们树立起正确的历史文化观念。因此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其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育其核心历史素养,使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获取。

一、 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以及学科素养,使学生在初步学习历史课程后,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对历史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历史学科的学习意识,积累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完成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实现现阶段的学习目标,而是使学生积累历史的学科素养,为学生日后乃至终身学习历史打下基础。学习成绩只是现有阶段学习成果的证明,而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却是长期性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

二、 当前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历史在初中阶段并不属于基础学科,在学生考试中所占比重也较小,因此历史课程学习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重视。除此之外,历史属于文科性质,教材内容多是文字性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进程、事件影响等,学生学习历史主要通过熟悉课本内容、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生以及影响作用等,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以及刻板的学习方式,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厌倦情绪,在课堂以及课后活动中逐渐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思想不断累积容易使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认知产生偏差。

(二) 课堂气氛沉闷

现阶段大部分历史教学活动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教师在讲解历史教材时多数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学习的主动性不断下降,导致其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不能够积极思考课堂问题。除此之外,历史教材的内容主要以时间为主线,许多课程的学习任务都包括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固定内容的掌握,而初中生多数不具备稳定的学习心态,极易脱离枯燥的课堂教学活动,因而课堂活动主要由教师教学完成,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三、 培养的策略

(一) 多元化教学

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加强与學生间的互动,进行课堂互动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进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活动后,不要急于像学生讲述书本中的历史观念,先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该课程后的有哪些感受和观点,思考过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单单采取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播放历史事件相关的电影、讲解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虽然是对过去的人物、事件、事实进行概念规总结和讲述,但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持久而深远的,让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使其对具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使其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过往历史的借鉴和思考获得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应该从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感受到历史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入手。比如,在进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中的民族大融合对当今社会民族融合、民族政策的借鉴意义以及推动作用,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不再停留在书本层面,而转化成对现实意义的探讨。

(三) 培育学生的历史观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逐步成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学习课程内容,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的运用情感、价值渗透的教学方法,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念。比如,进行《鸦片战争》教学时,注重通过对历史战争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看到历史人物身上无私奉献、敢于抗争的伟大精神,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

初中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僵化,要培育其历史素养,就要在教学活动中逐步使其建立起一定的历史思维,让其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影响及意义,从而形成辩证的历史观。比如,如何看待近代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等除了要达到铭记历史的目的外,还要对这一历史事实做进步一步的反思,除了看到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外,思考中国之所以被列强欺凌的原因,同时还要看到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后给中国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等。辩证的历史思维要求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保持客观的态度,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才能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

四、 结束语

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通过使学生树立起核心历史观,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素养,对于学生学习以及个人成长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在培育学生养成历史素养的过程中,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也就实现了历史学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云龙.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7(2):26.

[2]韩秋香.基于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