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静波
摘 要: 不管是哪门学科的教学,它的教学都不仅是为了获得学科的某些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关键词: 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教学应用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发挥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思维方法,将努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育教学的侧重点。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就摆在每一个历史老师面前。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内容构成上来说,包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前不久,笔者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结合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价值观三个方面开设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 立足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认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背景
历史时空观念,指的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分析和观察事物的观念。具体要求便是必须知道史实和特定的时间以及空间之间的联系,了解历史时间以及历史空间划分的相关形式,并将这些方式运用进来进行过去的叙述。知道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要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进行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我们认识現实社会的时候,要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课中,根据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了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串联三个历史事件,共同的特征是中国不同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发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活动,而学习西方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让学生观察并体会每一次向西方学习浪潮高涨的时间背景是什么?联系近代中国遭受的列强侵略战争的加剧,学生通过时空观念就能理解19世纪的中国在面对列强不断加剧的侵华战争面前,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和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相结合,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也从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转变。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中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实现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统一。
二、 立足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分析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结果的不同
史料实证指的是辨析获取的相关史料,并且通过可信的史料来努力地将历史真实进行重现的方法和态度。其中从史料中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进行历史叙述的重要依据,并以此来将自己的认识提出来。进行历史学习的时候,运用史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育教学需要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以此分析历史事件,得出历史认识。在学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课时,我们发现不管是地主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最后的结果都是失败的,但原因却不尽相同。于是,我采用了以下三则材料来说明造成不同的原因所在。
材料一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问津。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海国图志〉出版记》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的必读书。……《海国图志》在日本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高。——《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二 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通过对不同史料的阅读、提取、分析和判断,学生得出了历史认识,向西方学习之所以失败,有的是因为社会原因,统治阶级不重视,有的是只学技术不变制度,而有的却是因为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实证精神,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三、 立足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价值观指的便是国家情怀,是判断历史事实以及价值的辩证统一,需要从历史意义和真实的历史中进行价值取向的凝练,能够全面地分辨历史上的善恶、真伪、进步以及倒退,看其是否和正义公平相符,其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其能够更好地把历史认知和学生的自我成长以及现实社会认知结合在一起,进行养料的获取,更好的成长,将历史的价值真正的体现出来。
材料一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格与精神构筑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百年中国,多难兴邦!中国梦,梦中国!”“当代青年: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要能开拓创新、顺应时代或长远打算的新思想或理念。要有勇气敢于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担当还需要能力,有能力反思和总结,扬弃和借鉴各族优秀文化。”
通过对谭嗣同为变法牺牲的故事介绍,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历史人物爱国情怀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到此,教学进入了小结阶段,通过展示近代历史向西方学习的各位历史人物的图片,纵向梳理,进一步感情升华,联系现代中国的民族梦,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整堂课进入情感融合的高潮阶段,以学生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完成结束。
核心素养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使教育教学跟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更使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理论的引导,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工作更加具有了针对性、现实性和成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