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有着科学而又系统的训练体系,而舞蹈既是课程,也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在教学中如何能像体育一样进行科学的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更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严谨的训练对舞者有着深远的影响,既要保证课程教学顺利进行,也要做到高效率教学。本文将对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舞蹈女班进行试验对象进行研究。
关键词:舞蹈 科学训练 方法
一、舞蹈科学训练的意义
1.重要性
在舞蹈教学训练中,舞者既要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避免不受伤,还要尽量做到高效率,把每一个动作尽量一次性练到要求;既要合理安排训练,进行身体放松,调整呼吸,也要达到固定训练量。此外,专业老师还要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身心引导,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舞蹈科学训练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要积极主动地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可用人才。[1]
2.选取对象
本文选取2016级舞蹈女班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对她们民族舞课程的日常训练进行了解,记录。从而分析科学训练的重要性。[2]
二、民族舞领域,进行科学训练的原因
1.背景
(1)科学训练的理论体系并不如体育领域那么完善与系统。
(2)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舞蹈生因为知识储备量不足,没有科学系统的学习过如何科学训练,不知道如何能快速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又能保护好自己不受伤。
(3)教练教师们没有形成科学训练这一认知,导致很多舞者演员在训练中意外受伤,伤者较重可能引起膝盖损伤,半月板损坏,腰部撕伤等等。[3]
2.提高对科学训练这一理论的认知
(1)在学习如何跳舞,跳好舞,也是一门学问。如何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身体素质怎样,如何能灵活运用支配自己的身体,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运用简单基本的力量动作、耐力训练等等来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性、持久性等,都需要经过科学的训练与理论的学习。
(2)训练方法的种类非常多,且难度随级别升高而增长。舞者需要通过舞蹈来表达情感,有的舞者不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即使能歌善舞,每个人也有不同的个性,所以针对不同个性的人需要制定出不同的相应方法。并且伴随着学习的时间增长,练习的难度也需要增加,但是如何联系才能是科学的联系才是应该加以琢磨的。
三、实验对象的现实情况特征
通过为期2周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结合2016级舞蹈班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她们进行了科学的训练与实践。她们上学期的组合是藏族舞蹈,主要是膝盖、脚腕、腿部力量为主。表现在她们身上的特点主要是:
1.膝盖颤动(颤膝)不明显,经常少颤动一次。
2.动作跟不上音乐节奏,舞者反应速度慢。
3.腿部肌肉力量不足,脚腕力量欠缺等。
四、三种典型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这三种训练方法是最为广泛使用的训练方法。以2016级舞蹈女班为例,来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设定训练方法。
1.持续训练法,在舞蹈训练、展演比赛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将量化了的民间舞组合用持续训练法对舞者们进行次强负荷的长时间训练。长时间的持续训练,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稳定性,提高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机能,并可引起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有所增加。使训练者牢记每一个动作该如何表现,使大脑形成条件反射。
2.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舞者们每次训练与训练之间,时间要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盲目训练。有所不同的是间歇训练法每次重复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有严格规定,要在舞者们机体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而重复训练法则要在间歇时间里,使舞者有机体在基本恢复的状态下才开始下一次练习。这是区分这两种训练方法的关键所在。间歇训练法每次重复练习的负荷强度可以有所变化。由于间歇训练的负荷较大,对舞者们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要求也较高,因此在使用时要求舞者们要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并循渐进的提高训练负荷,并加强训练过程中的监测。[4]
3.舞蹈中的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任务与实际内容需要,建立舞种的若干技术动作或训练组合,舞者们熟记动作,熟记整个流程。充分的训练后,才能更好把感情加到表演里。三种方法科学训练后,才能提高舞者的整体水平。
根据三大典型训练方法与舞蹈的结合,对藏族牧区组合,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训练方法。第一,训练腿部速度:半蹲跳,跳起时腿在空中张开45度,5个为一组,共三组。这个动作能有效增加小腿肌肉群的力量,提高舞蹈中出腿的速度,尤其是对于牧区组合中刨踢步。第二,贴墙深蹲或二人背靠背深蹲,每次5分钟。此动作可以增加大腿力量,在藏族舞蹈中,很多都是下身发力,大腿的力量尤为重要。以上训练动作皆在这节课上课开始时完成。
五、三大典型训练方法训练时应注意的要求
1.循环训练的技术动作组合在选择上,要根据舞蹈训练的具体任务和舞者们的实际舞蹈能力而确定,由于练习是循环进行的,动作应该是舞者们所熟悉的动作,而且相对简单。
2.每种技术动作组合的内容顺序,应考虑舞者们肌肉的状态。要做到紧张与放松交替进行。不能一直大强度大负荷的训练。
3.练习过程中,要强调舞者们动作的质量要求。因为在连续练习时舞者们往往容易注重完成练习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如果舞者们只注重动作到位与否,不注重感情或者细节要求,教师们应加以指导和训练,直到达到训练效果,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4.注意一套训练动作的效果。要适度放松,适度调节强度。以免事倍功半。
结语
舞蹈训练体系要多多向体育运动训练方法借鉴优势之处。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訓练出优秀的舞蹈演员。在提高身体机能,提高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不让身体受到损伤,总结客观规律的同时,紧贴舞蹈实际训练,这样方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提升舞蹈领域实力,完善舞蹈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冯百跃.舞蹈训练科学与科学训练的认识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
[2]杨鸥.论舞蹈训练学的理论与体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
[3]袁凤生, 王金龙, 曹伟.运动训练规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闫慧民. 山西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D].太原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冯华(1994—),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硕士在读研究生,舞蹈训练与应用开发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