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一场关于诗词的讨论开始兴起。在当今国人眼中,他们崇尚西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没什么出路和前途。但这场传统诗词文化的火爆,却明显说明,传统文化依然具有复苏的可能。
关键词:诗词大会 舆论方向 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的古诗词,何以却在今日忽然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面对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我们又应该以何种态度来对待呢?传统文化能否在今日走上复兴之路?或许从《诗词大会》的舆论方向中,可见一斑。
一、《诗词大会》现状概述
回溯千百年,一叶知秋,一字知心,来到那个淡看白云舒卷的时代。陪孟浩然细数落花翩然散落一地多少;与王维万转空山,逐浪清溪,洒脱自在;随苏东坡亲射虎,看孙郎,寻回当年模样…无数古诗词重温眼前,在春节熠熠闪光,再迎辉煌,而一些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小名人”,同时也带动社会上一阵诗词热潮涌动。
自著名的央视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播放以来,网友纷纷对节目中所产生的一大批才子才女轻叹折服,甚至对一举夺冠的16岁才女武亦姝热捧不已。这也使得该节目收获了“格调于人气齐飞”的高口碑,取得了极为不俗的成绩,也重新点燃了国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但在短暂的狂欢过后,浪潮并未就此下降,而是一直保持攀升态势。不论是网络播放量,还是微博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栏目,成为当今诸多节目组中一匹半路杀出的黑马。尤其是武亦姝三轮拼杀夺冠后,更是刷爆网络。而在节目组的热门词中,“诗词”、“节目”、“中国”等几个关键词,几乎是被提及最多的。身为主持人的“董卿”和热门选手“武亦姝”,同样也成为最火爆人物。
二、舆论背后的火爆原因分析
在多元化的文化信息传播下,《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国人的民族文化情结,通过电视传媒方式,让电视观众们以“诗词”来跟选手对话,与前人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生活对话,并且让这一档节目避免了腐臭的儒学气息,而是充满了诗词歌赋的优美意境。由于西学的大量引进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和注意力下降,甚至让很多国人产生“学习数理化才是重要的,而传统文化却并没有多大用处”的偏见。那么,为何在当代这期有关中国古诗词的节目却能够一炮而红呢?这恐怕还得从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心理态度开始分析。
(一)中国人的“诗心”未泯
首先当从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节目说起。节目中的“飞花令”环节及抢答模式,不仅能够考验选手联诗的功夫,还能够让同学们感觉回到了课堂抢答情景中。一方面折射出现代语文应试教育的内容,一方面也让观众体会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
现代生活离古诗词描述的内容甚远,很多古人优美的谐趣传统面临着可能被淘汰的结局。而《中国诗词大会》正是从这个层面出發,展现的既是传统文化浸润的中国社会,也是现实层面下忙碌浮躁的国人;既是不断传承的诗心,也是将要淡化的诗意。这档节目唤起了我们对中国古诗词的珍视和怀念,也给国人提供了另外一种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词采用最简洁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几千年以来人们最真挚、最深刻的情感。这种诗人描述出来能够引起共鸣的意境,即便再过几千年,依然能让后人感同身受。所以,不是大家重新爱上了诗词,而是国人的诗心未泯。
(二)主持人,嘉宾和参赛者的文化气质也是引人注目的焦点
从古至今,美女便是文人心目中的幻想意象。而作为以意境美著称的诗词,若是能以美人吟咏出来,则更添些许美好意境。人们内心深处都有着对美的向往,对诗意的向往。无论是夺冠的热门选手武亦姝,还是主持人董卿,其广泛的知识、高雅的品味、文雅的气质、大方的作风等,不仅符合人们对优秀女性形象的美好幻想,更符合古诗词中诗人笔下由美女作意境的诗情画意。
(三)节目组的策划和现场气氛的火爆
娱乐节目讲究的本就是能够给人带来欢愉的娱乐性。《中国诗词大会》中策划组给出的很多娱乐节目方案,推陈出新,趣味性十足,能够成功激起人们的兴趣。再加上现场很多诗词爱好者的积极参与,让我国古代诗词的艺术性、唯美性和魅力性等都重新展现,这才让人们整个节目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一)完全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
在一部分国人眼中,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自西学引进后并发展至今,大多数人认为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似乎没有起到历史性作用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什么出路可言。所以,他们崇尚西学,并彻底否定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当今新时代的发展潮流,认为彻底摆脱了传统文化的羁绊,才能更好的走向新生;认为西方的民主、自由、科学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才是与当今的科学价值观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意识。
(二)完全肯定的文化复古主义
对传统文化完全肯定的人群,恐怕最多的便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怀有热爱之情的老一辈文化人了。他们在对传统文化拥有一定肯定的同时,却又极度排斥西学,认为其不入流、上不了台面。并觉得近代中国的衰败,就是因为文化精神的失落,只有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重新复兴,中华民族才会真正强盛起来。
(三)辩证对待
我们不可否认,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几千年发展下来的传统文化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中国诗词大会》便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人诗心未泯,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极大。虽然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借鉴并引进已成为一种必然,但文明发展中不可能有着绝对的界限,也需要相互渗透和影响才有可能相互融合和发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继承和发展。
四、结语
一档诗词节目的兴起和流行,折射出国人隽永的诗歌情怀,也唤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热爱。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领略诗歌之美,体味意境之深。生活不仅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
参考文献:
[1]王兴忠.从《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传统文化魅力看传统文化的魅力[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版,2014,(23).
[2]白瀛.从《中国诗词大会》看优秀传统文化复兴[J].中国名牌,2017,(05).
(作者简介:肖雨晨,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高中学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