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创新创业特点的合格人才,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高校的分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划分为“启蒙层”“孵化层”和“实战层”三个层次,有机融合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创业竞赛和创业园的资源,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层次
一、引言
在校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力军,高校则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自身特点,以实践为导向,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培养体系,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无限的作用,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取得应有的社会效应。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地将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随着国家战略层次上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国内专家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活动也越来越深入。
分层是创新创业教育中广泛使用的方法。文献中提出了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作用机制和组织实施的金字塔模型;有学者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型”“嵌入型”“专业型”和“职业型”四个层面的体系架构;提出“学生”“教师”和“院校”三个层面,为整合高校创新创业资源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架构;将创新创业教育划分为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专题培训课程三个层面。
前两种观点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了划分,但并没有对各培养模式的相互融合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而且缺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实践方法。第三种观点重点探讨了高校创新创业相关资源的组织和调配,但是没有更多地涉及具体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第四种观点虽然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层次的划分,但是所有层次都集中在教学方面,没有考虑其他教学手段,缺少对于创业竞赛和实践与教学的关联分析。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局体系,使得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相关资源能够深入整合。让创新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实践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获得“1+1+1>3”的效果。
三、分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的教育方式主要可分为课堂教学、学科竞赛和创业实战三种形式,本文将这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提出一种分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本体系中,分别将三个层次命名为“启蒙层”“孵化层”和“实战层”,各层次的要点为:
1.启蒙层,以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目标的创新创业理论教学方案
在启蒙层,必须对现有的创业理论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将创新創业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处理)充分结合,力求让每个学生小组所提交的《创业计划书》都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技术性,并计划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和闪光点的学生团队,作为参与创业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的基础群体。
2.孵化层,“通识加专业”联合的学生创业竞赛团队培养模式
在孵化层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为了集中优势资源,需要采取结合创新创业通识指导和创业专业指导的学生创业竞赛团队培养模式:从创新创业课程的考评中,筛选优秀的学生创业计划,通过创新创业教师、各专业系部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实现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更有希望在创业竞赛中获取优秀成绩的重点团队。
3.实战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团队支持机制
在实战层中要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学生创业实践团队的支持机制:一方面,建立由“初筛”“实地面试”“复审答辩”等层级推进的项目公开选拔方法;另一方面,结合各校自身的特点,有倾向性地设立评选、支持方法。通过此机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提升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四、分层体系的效果和作用
本文所提出的层次体系,能够整合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相关资源,建立一套分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各层次培养模式之间资源深度整合、相互促进,从整体上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通过各个层次的有机结合,让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业竞赛的参与和创业实践的开展不再各自独立;增强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思考,制订有效的创业计划;为高校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左丹.“金字塔”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4(5):163-167.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3]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4]魏银霞,黄可,郭庆.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14-17.
作者简介:董琦(1985—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