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2018-01-27 13:07徐海燕
魅力中国 2017年5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摘 要:工匠精神与心理教学进行融合,不仅是为了工匠精神广泛传播,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开拓更为广阔的教学领域。工匠精神与心理教学进行融合不仅要有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从心里健康教育的视角提出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教育新思路,在传承传统的工匠精神的同时进行思想健康的教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 历史传承 心里健康 当代教育

现阶段的社会环境整体呈现出的是一种浮躁追求效率的态势,对产品的本质变得不再重视。工匠精神指的是传统的工匠对自己所进行创作的作品进行精雕细作,不断加以完善,制作出完美的作品,同时在进行作品的创造和不断的完善中进行艺术的升华与理念的追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是目前改变社会浮躁的现状,回归本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工匠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工匠精神能否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主要取决于工匠精神本身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事实上工匠精神是从属于对职业本质上进行精神追求的范围,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上确定的追求取向。虽然本身从属于不同的范畴,但都关联却很大。从心里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是进行一切生活生产的原动力

兴趣是完成一项工作最直接也是最具体的行为体现,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更加专注的去完成它,并从中体会到对事物进行完成过程中产生的乐趣,这就是工匠精神所具有的首要心理要素,工匠精神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兴趣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匠人本身就是善于创造,其进行创造的思维活跃度是高于一般只是进行技术加工的人员的,这同样也是属于匠人独特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细节上更加注重

正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匠人在进行产品的制作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吻合的,通过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能够更好引导学生对于品质上的追求。

(四)培养踏实负责的品质

工匠在对进行出售的产品对其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对顾客有着严谨负责的品质。在工匠精神中包含着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的资源,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渗透与引导,可以培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树立严谨的态度,并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二、将工匠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策略

现今我国的教育主要的就是进行技术专业知识的教育,从本质上育人变成了进行社会运作人才的加工,工匠精神的教育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将工匠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能够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重拾工匠精神的品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建立将工匠精神逐渐渗透到教学工程中的意识

教育的根本就是育人,育人先育德,要保持着这样的思想理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工匠精神的融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就是具有匠人精神的人才,特别是心理健康、三观端正的人才。换一种方式来讲,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具备工匠精神和良好精神面貌的人才,才是企业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把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旨思想,积极的进行思想健康的教育。可以通过进行校园网、校园宣传专栏的形式烘托出思想健康教育的氛围,结合思想教育对工匠精神进行渗透,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敢于创新,追究完美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的有效渗透

现在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上重点的关注的是成绩和能力,主要考虑的对学习进行不同方面教育的实用性,重点的看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精神的教育上很是缺失。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态势都是处于一种畸形发展,造成了高技术人才数量充足却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所以逐步的要在学生的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向社会输入具有高素质品德的人才,要将这种教学的目的贯穿整体的思想健康教育。工匠精神是目前社会追求的一种精神其包含了对技术、方式、心理这三个层面的理论。

(三)通过积极的开展学校的思想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现阶段社会流传的都是一种名为“差不多”的精神,正好的符合了人们满足于只追求90%的效果,并不想要去完善内10%,达到100%的心理心态。如果都是抱著这种心态去完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那么社会将呈现出病态的发展态势。虽然一直被称赞的鲁班精神和庖丁故事都被人们所熟知,但是现在已经逐渐的被这种“差不多”精神所顶替。只在效益和业绩上向前看对产品的品质追求逐渐的被忽略。校园文化相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对目前社会现状的认知,通过积极的开展社会的实践工作,提供多样式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水平。帮助学生树立起追求更好、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品德。校园的文化是进行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场所,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二者有效的进行融合,共同发挥其教育的本质。

总结

将工匠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让工匠精神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文涛. 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88-192.

[2]李梦卿,杨秋月.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 职教论坛,2016,(16):21-26.

[3]孔宝根.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53-56.

[4]查国硕. 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 职教论坛,2016,(07):72-75.

作者简介

徐海燕(1984—),女,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